摘要:阅读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读书看报,这些都是阅读的范畴。在学习中,阅读更是无法替代的一部分。一方面在语文学习中,阅读本身就是我们需要充分掌握的一个学习技能,另一方面通过大量且有效的阅读,才能打好语文基础,拥有更好的文学素养。因此,阅读是贯穿于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从小学生课内外阅读结合展开研究,对于如何提升学生文学素养,提出个人的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外结合
新课程改革已经提出并实施了很长一段时间,在新课改要求的语文教学中,对于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综合文学素养的培养,以及综合发展能力的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除了老师的引导和培养,最终的一部分就是阅读。而通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上虽然有一定的阅读时间,但仅仅只是课内阅读肯定无法达到提升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目的。因此,将课内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将阅读的时间和习惯延伸到课外去,才能够达到提升综合文学素养的目的。
一、 当前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过程中的问题
(一) 课内阅读时间短内容少
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课内阅读通常有语文老师规定的内容,或者是教材大纲要求的内容。一千个人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并不是同一种类型的阅读材料都适合所有学生阅读。尤其是在小学生中,本来阅读的习惯可能还没有完全养成。如果阅读的材料并不是他们感兴趣的,或者乐意接受的,那么很有可能在课内阅读课堂上学生会对这样的课程感到无聊或者枯燥,长此以往就打击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而即使阅读的内容学生喜欢并且乐于接受,但是课内阅读的时间毕竟比较短。一节课时长40分钟,在老师安排好阅读内容和确定好阅读目标后,时间就更加被压缩。如果遇到较长的阅读内容,学生在课内不一定能够阅读完,这样一来,阅读的完整性就被打断,也不利于学生进行良好的思考。
(二) 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
毫无疑问的是,阅读是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语文是一个积累的学科,那么综合素养的提高更是建立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之上。由于课内阅读时间和内容的限制,很多学生和家长就把阅读的中心放在了课外阅读上。那么课外阅读也存在这样的问题,一方面课外书的范围和类型实在太多,学生和家长们无法有效的从中辨别出到底哪些是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是否对孩子语文素养的提升有所帮助;另一方面,课外阅读虽然时间更多,但没有专业老师的指导,阅读的目的性欠缺,因此阅读效果又容易受到影响。
二、 内外衔接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途径
(一) 丰富课内阅读内容,将思考延伸至课外
语文课本内容丰富,在正本语文教材中,编制者对于阅读材料的内容、类型和风格等进行了严格的归类和区分。因此相对而言,语文教材中的阅读材料是比较丰富的。但是因为小学语文针对的是低龄小朋友,从内容上来看,一般都会安排比较简单易读的作品,而且篇幅较短。这样的安排有利有弊,利在于简单的、篇幅短小的作品阅读起来不那么吃力,小学生在老师的讲解和引导下能够快速地达到阅读目的,学会一些词语、修辞手法的使用等技巧。但是另一个问题在于,有一些作品,比如古诗,篇幅虽然短小,看上去简单明了,但是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感情在作品中。这样的深层含义,很多时候小学生无法直观的理解。为了加深阅读的深度,让阅读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延伸,在有了大量的积累后能够理解作者的深层含义,达到深度阅读。有限时间的课内阅读显然不够,因此需要将在课堂上的阅读带着思考延伸到课外。比如在学习《渔歌子》时,在老师进行古诗讲解后,让学生在课下收集两三首古诗中带有颜色对比的诗句,并谈一谈这样的写法在学生的眼中有怎样的画面感,以及获得的感受。提高对于古诗中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的感知力。还可以让学生针对这首古诗中描绘的景色,讨论诗人所描写的季节。并同样的在课下收集两三首全诗没有明确说明是哪个季节,但又能明確确认作者所刻画的季节的诗句。这样带着问题将阅读延伸至课外,使阅读的完整性得到提高。
(二) 课外阅读补充课内阅读
每个学生感兴趣的阅读材料都是有差别的,可能有的喜欢诗歌、有的喜欢寓言故事、有的喜欢散文。但是课内阅读材料中,同类型的阅读材料不是很多,那么就可以将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补充,由老师指定某些类型或者范围的阅读材料,就避免了学生在选择课外阅读材料时走弯路。比如在学完《农夫与蛇》《揠苗助长》等寓言故事后,学生对这些寓言故事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那么老师就可告诉同学们,汉语文化博大精深,中国有很多这样的寓言故事,而这样的寓言故事逐渐演变,就变成了成语。可以让学生们自行阅读《成语故事大全》这样的类似作品,既满足了小学生对于“有趣的寓言故事”的好感和好奇心,也通过阅读能够加深对成语和典故的理解,有了大量的积累后语文综合素养自然得到提升。
(三) 通过活动激发兴趣
在小学教学中,由于小学生思维等各方面发育尚未完善,注意的时间相对而言比较短。长时间的要求他们进行阅读并且要求一直保持良好的效果,难度很大,而且也容易打击他们阅读的兴趣。那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开展“阅读月”“阅读日”这样的活动,根据教学进度分享大家最近看的课外书。比如春天到了,可以在活动中分享大家看到的关于春天的美好描写和段落;端午节到了,分享大家阅读到的关于传统文化的了解。这样在活动中进行信息的分享和个人表达,还可以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进行摘抄、标注等,从而提升阅读技巧和综合素养。
三、 结束语
语文是一门离不开阅读和积累的学科,没有大量的阅读就缺乏文学积淀,没有坚实的阅读打基础,文学世界的大门就无法打开。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提升和综合素养的发展,通过课内外阅读相结合的方式,在老师的引导下,带着课内的问题走向课外,课外阅读补充课内阅读,并且开展活动分享阅读心得,从而使阅读效果更理想,阅读过程更有趣,以达到提升综合文学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匡弘.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S1:71.
[2]班凤.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研究[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J],2017:5.
作者简介:
李春军,甘肃省金昌市,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