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丁慧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与通信学院,广东 深圳 518172)
关键字:双创;VAI;能力;高校
创新创业,是国家发展之根,是民族振兴之魂。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高校要实现构建一套集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目标。基于创新创业教育视域,高校深化教育体系改革,高屋建瓴地做好顶层设计,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加速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不仅意义重大而且迫在眉睫。
作为我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被海外媒体誉为中国的“硅谷”。深入调查深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基于这一认识,本文选取了深圳市A、B两所高校的在校学生作为样本,通过“问卷星”网站进行了在线问卷调查。由于“问卷星”网站提供了设置选项可以自动删除不合格的调查问卷,因此回收的600份调查问卷全部合格。其中在“你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否期待?(单选)”的调查中,26.87%的学生选择“很渴望”,56.97%的学生选择“渴望”,仅有16.16%的学生表示“没兴趣”。在“你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期待有哪些?(多选)”的调查中,“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的选择高达70.65%,位列第一。在“你参与创新创业学习的情况如何?(单选)”的调查中,选择“参加很多”的仅占比17.66%。在“你参与创新创业大赛等实践活动的情况如何?(单选)”的调查中,也仅有14.43%的学生选择“参加很多”。
以上调查数据表明,目前高校学生存在严重的知行差异,一方面他们对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有着很强的需求和渴望,而另一方面他们参与创新创业学习和实践的行动又严重滞后。这与笔者查阅的众多文献反映的问题即高校中普遍存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强烈、热情高涨,但真正投入到创新创业实践的学生却是凤毛麟角的现象十分相符。而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传统教学强调“知识本位”,重记忆轻应用,重理论轻实践。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常常是被动的倾听者、接受者,久而久之养成了接受现有知识经验的学习习惯,逐步丧失了独立思考、探索、创新的勇气和能力。第二,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地位尚未确立,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学的融合存在“两张皮”。多数高校主要是通过增设创新创业类课程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这只是在原有教学设计上做了机械增量,创新创业教育没有完全地融合到专业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目标中,仍处于附属地位,致使多年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仍停留在浅水区。第三,各门专业课程延续传统的“单打”状态,而且是先修完基础课才能学习专业知识,导致学生获得的专业知识存在“孤岛化”“断层化”和“滞后性”,严重影响了学生知识贯通和综合技能的提升,难以达到“学以致用”“学即能用”的效果,缺少专业技术支持的创新创业只能是纸上谈兵。
2.1.1 能力本位教育
随着全球化与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需求,能力本位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1]能力本位教育的主要特点:第一,能力本位教育以能力为导向,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第二,能力本位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致力于满足不同学习能力学生的学习需求,它关注学生掌握具体的技能或标准,而不是完成哪些课程内容;第三,在国家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趋势下,能力本位教育能够很好实现高等教育与行业需求之间的衔接。
2.1.2 项目化教学
项目教学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和情景学习理论为基础,按照学习目标将课程综合、细化成若干操作性强的项目,课程教学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典型产品(或服务)为载体,同时融“理论知识、实践操作、素质培养”于一体,围绕具体项目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技能的提升。[2]项目教学法是以兴趣为主导,以项目为驱动,强调知识融合,坚持以结果为导向,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目前,项目化教学在荷兰、德国等国家得到广泛应用。
基于对高校大学生存在严重知行差异的成因分析,在充分借鉴了能力本位教育和项目化教学优势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VAI能力培养模型。它突破了传统“知识本位”的教学理念,是一种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Vocational Skill)、应用能力(Applied Skill)和创新能力(Innovation Skill)为核心,以项目实施为载体,以知识模块为支撑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型,简称VAI能力培养模型。
VAI能力培养模型强调“知识+技能”的同步培养,注重专业教学与创新创业教学的有机结合,其优势主要体现为:第一,项目式教学取代传统课堂。项目式教学将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融合一体,既避免了知识学习的空洞化也改变了技术应用的机械化,从而形成了“学能用,用启思,思促创”的良性动态学习系统。同时,项目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问题意识、协作意识、人际交往能力和语言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第二,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在每一层级的能力目标设定中,不仅包括了要达到的专业能力、应用能力,也包括了创新创业能力,学生在完成每一层级学习之后,不仅能掌握专业技能以提升就业能力,同时创新创业能力也将得到同步提升,从而增强学生参与实践的信心和勇气。第三,知识模块化教学,机动灵活,能够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要求的快速变化。鲁卡斯说“大学必须站在每一个社会中心,大学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大学一直是新知识的提供者和新技术的传播者”。[3]传统教学采用课程系统化教学,课程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导致改革常常滞后于人才培养需求。VAI能力培养模型的知识模块化教学在教改中只需要通过增加新的教学项目或调整知识模块就可以完成知识更新,高效、便捷,大大缩减了教改的时间,保证了人才培养的与时俱进。
表1 VAI能力培养模型
图3 基于“能力层级”教学内容结构图
VAI能力培养模型改变了传统专业教学中,学生必须修完基础课后才可以学习专业课程以及专业课程间独立授课的教学模式,主张将该专业内涉及的所有专业课程内容按照合理的知识单位划分成独立的知识模块,然后根据不同层级的能力培养目标设定若干个教学项目,再根据各项目的具体能力目标将来自不同课程的知识模块进行整合(详见图3)。而知识模块则是由若干知识点组成,其中知识点是教材中有完整意义的最小知识单元[4]。知识模块就像程序设计的功能模块一样具有高内聚、低耦合的特性(模块内知识点高度关联,模块之间关联较小),教学模块可以根据培养目标和项目要求进行灵活组合,并且每一模块内部知识点的调整不会影响其他模块。为了避免项目教学的泛化,教学过程中只对需要的知识模块进行教学,而知识模块之外的知识则鼓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需求进行自主学习。VAI能力培养模型的教学内容改革注重学生综合知识的传授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相对完整的综合技能,具备一定的从事实践和创新的能力;同时,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VAI能力培养模型的项目教学设计,具有较强的开放性,经济学、管理学、法律学、心理学等学科都可以以知识模块形式融合到教学中,为复合性人才的培养提供可能。
传统教学中,课程间的相互独立导致知识“孤岛化”,而同一门课程内教学内容系统化又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连锁反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学形式的改革创新。基于VAI能力培养模型以项目式教学为主,课程内容以模块化形式存在,解决了课间知识的独立性又打破了课内知识的关联性,为教学形式改革提供了基础。第一,学习形式上,项目式教学取代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灌输式、填鸭式教学形式被项目小组的学习形式取代,学生成为教学的中心,主动地根据项目要求去学习知识,老师则更多地承担项目设计、问题解答、学习引领的工作。项目式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也有利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第二,教学策略上,灵活的教学内容为广泛应用情景式教学、模拟仿真教学、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翻转课堂教学、启发式教学等策略提供了基础。第三,教学方法方面,除了讲授法之外,可以综合运用演示法、讨论法、训练和实践法、合作学习法、示范模仿法、角色扮演法等,在和谐、自由和民主的氛围中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教学途径方面,教学模块知识粒度非常适合制作成微课,教师不必再为如何在制作微课时选取知识点而苦恼,必将极大促进微课教学的发展。可以预见,VAI能力培养模型作为一个支点将会撬动高等教育教学的全面改革。
传统以“知识本位”为基础的考核评价体系多采用“试卷式”集中性终结评价方式,只注重学生最终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已经不能适应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VAI能力培养模型。鉴于此,必须要对传统的考核评价体系进行全面改革。首先,要重新明确评价的目的,凸显评价调整、激励和促进的作用,旨在通过考核评价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明确优缺点,从而扬长补短,不断进步。其次,评价内容也要由单一的知识考核向多元化、多层次、多维度的考核内容转化,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考核;再次,评价方式要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进行有机结合,既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知识、技能以及各项综合素质情况进行评价,也要对每个项目结束后项目组的最终成果进行评价。最后,要实施学生评价反馈机制。根据综合考核的评价结果,帮助学生了解当前学习状态,调整学习目标,优化学习策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
由于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实施较晚,仍处于探索和改进阶段,缺少相关的成功经验和案例,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改革的风险和困难。建立科学、健全、合理的管理制度是确保VAI能力培养模型得以落地实施的关键。首先,要成立改革领导小组,由校长亲自挂帅,各部门一把手全员参与,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相互协作,稳步推进教学改革。其次,制定符合新教学模式的教学规章制度和文件,形成从宏观到微观、从概括到具体的全覆盖,保障教学实施过程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第三,要完善教学评价体系。VAI能力培养模型对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途径等方面都提出了创新要求,这就需要重新建立评价体系,细化评价指标,加入评价反馈机制等。第四,要全面实施绩效考核机制。坚持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相结合的考核原则,注重工作实绩,以全面激发教职员工参与学校教学模式改革的热情。
VAI能力培养模型建立和实施的难点主要包括:如何制定出科学的、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个人全面成长成才的能力目标,如何设计出符合教学目标要求的项目,如何对专业知识进行模块化分解与重构以实施教学。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教学的组织者,更是教育改革的实践者。高质量、多元化的师资队伍是保障VAI能力培养模型建立和实施关键。因此,在师资团队组建方面,首先,高校要改变唯“学历论”“职称论”的用人观,在教师招聘和任用中注重人才的多学科背景,综合素质能力以及企业实践经验,甄选出能适合学校教学改革需要、能担当重任的优秀教师;其次,高校要完善人事管理制度,引入行业高管、高工、专家学者、优秀创业者代表担任兼职教师。第三,要具有国际化战略眼光,从世界范围内聘请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多元、优秀的师资不仅能将行业发展方向、前沿技术以及人才需求带入到教学大纲的编制中,确保高校编制的人才培养计划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和国际性,也能将自己学识和经验融入到教学过程,娴熟地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途径实施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此外,多元化的教师队伍能够帮助学校及时发现社会需求变化,调整教学方向,科学修订VAI能力培养模型。高校不仅要重视教师队伍的组建,更要重视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发展。所以在师资队伍培养方面,要坚持贯彻“终身学习”理念,建立多层级、多内容、多形式的教师培训学习计划,鼓励教师考取业界高级职业证书,推动校企联合培养制度,选派教师到发达国家的高校学习深造,不断提升师资队伍的综合业务能力。
VAI能力培养模型的实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高校在教学、师资、实践平台等多方面进行配套改革。充足的资金保障是改革顺利实施的前提。首先,高校要积极与教育主管部门沟通,提交改革可行性方案,争取政府部门的支持,增加财政拨款,用于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实训中心、创业园等基础设施建设。其次,高校要创造条件,提供政策和资源支持,鼓励教师团队依托教学改革申报各项教学项目和成果评定,扩大教学改革经费来源。再次,高校要综合利用社会资源,通过校企合作、产学合作研发、创办工业园等机制加速技术成果转化,创造效益,吸引企业投资;另一方面,建立和完善社会捐赠机制,设立各类教学基金。最后,高校要加强内部经费预算管理,增加大额经费使用论证机制,减少盲目性开支,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同时采取区域高校合作机制,与区域范围内的高校共建课程、共享教学、共用设备[5],减少办学支出。
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一系列战略举措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新办学机制体制的重大课题,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设一流大学的重大机遇,应全面加以推进。VAI能力培养模型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是对高等教育改革的一种思考,是对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一种探索,其本身尚不成熟。它的提出旨在发挥抛砖引玉的作用,为高等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