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岛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策略研究

2018-10-30 10:53刘新秀徐珊珊曹林奎
上海农业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崇明资源旅游

刘新秀,徐珊珊,曹林奎*

(1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上海 200240;2上海科技馆自然史研究中心,上海 200041)

崇明岛位于西太平洋沿岸,长江水道和以上海为中心的东部黄金岸线交汇处。全岛三面环江、一面临海,素有“长江门户、东海瀛洲”的美称[1]。崇明岛作为我国第三大岛,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冲击岛,也是上海面向未来发展的重要生态屏障。近年来,在牢固生态立岛的理念下,国家和上海市不断加大对崇明岛的建设力度,相继颁布系列规划,全面升级崇明生态岛开发和建设工作。2016年,上海市委审议并通过《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发展“十三五”规划》,聚力凝神推进崇明生态岛建设。截至2016年底,崇明生态岛的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全岛森林覆盖率达到24%,高出上海市森林覆盖率9个百分点。大众旅游、全域旅游时代的到来,促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逐步成长为旅游经济市场中的新生力量。崇明岛优渥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农业资源及传统文化资源为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10年长江隧桥的开通,也推动崇明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进入蓬勃发展的新时期。2010年,崇明接待游客和营业收入较2009年分别提高了65.65%和34.16%,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要打造“多旅融合”的大旅游格局,鼓励资源禀赋丰富的地区,建成具有文化内涵的特色乡村,整合优势资源,推进崇明全域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2017年7月,国家发改委联合多个部门印发《“十三五”时期文化旅游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发改社会(2017)245号],明确将补助公益性、基础性设施建设(最高可达100%)以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种种利好政策的出台,为崇明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新契机。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归根结底是以乡村文化为根基的休闲活动,乡村文化旅游资源是支撑休闲农业的原生动力和灵魂。2014年,《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中就提出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创新文化旅游产品。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田园综合体”的概念,更加注重文旅创意产业、循环农业、农事体验的发展理念,强调了乡村文化在发展休闲农业中的突出作用。2017年,崇明旅游工作要点中强调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文旅融合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崇明岛文化资源丰富,本研究对崇明岛现有资源进行系统梳理,建立崇明乡村文化旅游资源评价体系,并对其开发潜力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开发策略,以期更好地促进崇明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事业的发展,为崇明建设世界级生态岛夯实基础。

1 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利用研究进展

1.1 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及其分类

乡村文化是我国农民在几千年的生产生活实践过程中,不断积淀保留的文化资源,是农民在农业生产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有关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2]。乡村文化包括农事节日、民居建筑、饮食文化等多种内容,通过农民生产、生活以及民间娱乐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2-4]。

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具有旅游资源与文化资源的共性[2,5],只有具有乡土文化特色的、为游客所吸引的、可开发为旅游的才能称为乡村文化旅游资源。按照其存在形态,可将其分为乡村物质文化旅游资源(如建筑、食物、耕作器具等)和乡村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如民间风俗、歌舞、戏曲等)。根据现有文献记载和实地调研,将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划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类型[5-6](表1):

表1 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分类

1.2 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文献评述

乡村旅游的发展对于增强边缘化地区的经济活力、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7],而文化元素的选择将会影响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8]。这些文化元素主要包括行为习惯、传统方式和传统的规章制度等[8-9]。近年来,国内对乡村文化旅游资源的研究相对匮乏(表2),Gonzalez等[10]用莱昂、阿斯托加、萨里亚、圣地亚哥四个案例来证明文化旅游可以增加区域经济活力,其中以莱昂为例,当地在解决交通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对教堂、周边广场等进行重建和修复,带动了当地旅游的发展;阿斯托加则充分挖掘当地的文化旅游资源,形成四条文化旅游发展线路,即罗马文化遗产、传统美食、朝圣之旅和高质量生活,由此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使得阿斯托加脱离了传统的商业危机。法国的葡萄酒文化为世人称道,法国政府对于葡萄种植区、种植品种进行统一规划,并在每个片区配备生产加工的基础设施、设备,融合乡村旅游,转型升级葡萄酒产业,将收益达到最优[11]。王丹[12]从有形的文化旅游资源和无形的文化旅游资源两个角度,对杭州乡村文化旅游资源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可开发现代农业游、主题农业游、文物古迹游、民俗风情游四种旅游产品。朱益芳[4]则从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角度对苏南地区乡村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归类总结,提出要挖掘乡村文化内涵,多层次综合开发乡村文化旅游。目前,已有的关于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多为定性研究,定量研究逐渐成为研究的突破口和发展趋势。姚明霞[13]和孔伟[14]利用层次分析法,分别对高淳县和滕州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进行定量评价研究,由于高淳县客源市场辐射到南京、上海、杭州等地区,地理优势明显,因此指标层中旅游资源知名度的重要性比较高,而滕州市旅游资源的观赏游憩价值则占比较大。因此基于各地的发展状况,评价方法具有地域性,并不能成为普世法则。

表2 2008—2017年以“乡村旅游”与“乡村文化旅游”为主题的文献数量

关于崇明乡村文化旅游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于旅游市场和旅游产品的开发、营销策略以及生态旅游[15-17]。对于乡村文化旅游资源的研究,主要是部分旅游资源单体元素的研究,如郑熙春等[18]对崇明节庆活动知名度、景点知名度进行了调研分析,其中森林公园知名度最高,人们对于生态旅游活动的兴趣较大;仇赛男[19]对崇明方言的来源做了探讨,认为其源于句容方言,由于初代移民为句容人而传来;魏枢[20]则提出将自行车元素融于崇明生态景观之中,通过形象、材料、颜色等来表现文化内涵。在整体性上,刘玉梅等[15]对崇明岛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和开发研究,但是并未对其旅游资源进行梳理,且评价指标缺少生态因素。综上,对于崇明乡村文化资源系统性和整合性的研究迫在眉睫,在复兴中华文明、弘扬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这也是崇明区做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工作的重要理论基础。

图1 崇明旅游接待人数和营业收入2000—2016年数据统计Fig.1 The data of tourists and turnover of Chongming from 2000 to 2016

2 崇明乡村文化旅游资源类型与开发潜力分析

2.1 崇明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根据《崇明统计年鉴》可知,2015年,崇明星级酒店7家(四星级酒店1家,三星级酒店3家,二星级酒店3家),绿色旅游饭店13家(金叶级3家,银叶级10家),旅行社32家(23家旅行社,9家营业部),旅游服务体系初具规模。截至2016年,崇明岛包含旅游景区(点)19家,其中4A级旅游景区(点)5家,3A级旅游景区(点)4家,农家乐37家。截至2016年,崇明接待游客490万人次,实现收入10.9亿元(人民币,下同),较2015年分别提高5.15%和10.1%。2000—2016年,崇明岛旅游收入不断增加(图1),尤其在2009年之后,长江隧道大桥的开通将崇明乡村旅游的发展带入高潮期。然而,从旅游接待人次变化可以看出(图1),经过2009—2014年的高速发展,崇明旅游进入一个平缓期,这也反映了崇明旅游发展开始进入优化调整阶段。近年来,崇明乡村旅游逐渐融入文化元素,根据崇明旅游局发布数据显示,2016年3月,崇明三民文化村举办的为期四天“二月二龙抬头”节庆活动,接待游客2.79万人次。2016年5月举办的“中国上海·崇明岛自行车嘉年华”历时四天,游客近8万人次,活动中融入崇明美食特色展出项目,收益显著,乡村文化旅游呈现出较好的态势。

2.2 崇明乡村文化旅游资源类型

崇明乡村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项目通过实地调研和查阅文献[19-22],对崇明岛的乡村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了总结(表3):

表3崇明岛乡村文化旅游资源类型

Table3ThecategoriesofruralculturaltourismresourceinChongmingIsland

2.3 崇明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分析

2.3.1 评价方法及评价指标

基于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构建崇明乡村文化旅游资源评价体系,可得出其指标层相对重要性优劣顺序,从而对其开发现状和开发潜力进行评价分析。本研究参考《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结合崇明岛的实际情况以及相关文献,从开发条件、资源影响力、资源要素价值和环境条件四个方面,选取了15个指标构建了崇明乡村文化旅游资源评价体系(图2)。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向崇明旅游局以及研究领域的专家发放调研问卷25份,有效问卷20份,对指标进行重要性两两比较,构造各层次的判断矩阵。各矩阵一致性比例CR均小于0.1,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可以接受。运用Yaahp软件计算各指标权重结果。

图2 崇明乡村文化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Fig.2 The rural tourism resources evaluation system in Chongming Island

2.3.2 开发潜力分析

在准则层中资源要素价值占比权重最高,这说明崇明乡村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应着重考虑旅游资源要素价值,尤其是历史文化价值和观赏游憩使用价值,崇明岛在几十年的滩涂围垦的过程中,诸如崇明岛的传说、名人故居、古贝壳沙堤、避潮墩等应着重开发保护,目前,新海牛棚港地质遗迹保护项目已经开工建设。除了资源要素价值外,开发条件和资源影响力也是评价的关键点,分别占比28.67%和20.18%,指标层中可以明显看出交通条件的重要性在开发条件中占的比例达到最高为12.06%,这与现实情况相符。近期《上海市崇明区总体规划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6—2040)》中已提出要形成双轨道——“轨交”+“高速”的对外交通,“1+3+N”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即集散中心将配置绿色电动旅游巴士,设置自行车和电动汽车租赁点,形成“快进慢行” 的旅游交通模式,可进入性将会大大加强。其次,开发条件中基础设施占比达到7.57%,根据《崇明县“十三五”规划纲要》,到2020年建成以“三横十五纵”骨干道路和“一横八纵”主要河道为主体框架的生态景观廊道,总里程达到387 km,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文化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将提升乡村旅游的水平。在指标层中,乡村生态环境保护权重也比较大,占比为6.51%,近年来生态建设全面推进,两轮生态岛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共投入生态建设资金200多亿元,实施生态项目200多个。任何乡村文化旅游的开发都要以生态健康为前提,同时也可以以生态为切入点,鼓励开发“生态养生旅游节”等类似的旅游产品。

3 崇明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现代气息浓重,乡土文化受到冲击

尽管历史文化价值在评价指标体系中占据较高权重,且受到崇明区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重视。然而,就目前崇明乡村文化的开发情况,很多自然景观和乡土文化受到现代化建设的严重冲击,尤其是民宿产业中建筑外观较多呈现欧式风格,内部陈设以现代化装饰,缺乏统一的指导和规划以及乡土材料的使用,降低了乡村的田园特色。庭院硬质铺装和金属护栏的使用严重削减了乡村田园风情。乡土树种大幅减少,庭院植物的类型和造景形式也较为单调,江南水乡的自然风貌受到外来元素的冲击和稀释。

3.2 开发散乱,整合性系统性欠缺

崇明岛拥有丰富的乡村文化旅游资源,但其资源利用效率并不高。首先,小规模园区特别是以农家乐为代表的园区,存在竞相开发与重复性开发的问题,做不到“一园一品”,旅游产品品牌意识不强,如陈家镇小弟庄园与锦欣农庄相距一公里左右,但两者旅游开发雷同,以提供简单的食宿为主,观赏游憩使用价值较低;其次,部分崇明乡村文化旅游点如崇明山歌、灶花为代表的艺术类文化旅游点,分散经营、自发发展、整体性不强,缺乏园区或是其他文化带动组合发展,导致崇明乡村旅游的整体形象不突出,知名度较低;最后,虽然崇明的文化遗产丰富(截至2017年6月,崇明区文物保护点有100处),但是如堡镇杜少如住宅、新河镇的解放崇明登录纪念地等许多保护点缺乏与乡村旅游活动的深度融合。

3.3 开发粗放,传承性面临困难

崇明岛目前许多乡村文化产品开发粗放、精品化项目较少,特别是艺术类文化、生产类生活类文化等开发模式过于单一,以采摘园、生态田园风光展示、民俗体验游为代表的旅游产品,仅局限于观光层次,发展现状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以东滩湿地公园为例,目前园区以观光游览为主,缺乏文化体验项目以及旅游服务设施建设。艺术类文化缺乏教学体验的互动型表演形式;生产类生活类文化的参与性、体验性不足,缺少动态性展示,如生产工具的使用、粗布纺织等。此外,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生活中逐渐流失,崇明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18项,其中有15项为艺术类,而艺术类文化类型的传承性正面临困难。如扁担戏第三代传承人共6人,目前只有1人继续从事相关事业,继承者寥寥无几,扁担戏已经面临失传的危险。

3.4 基础设施不完善,缺少标准化管理

虽然2010年长江隧桥的开通改善了崇明乡村文化旅游的交通条件,但是调研发现,目前许多景点的可达性并不强,岛上交通还有待完善。另外,旅游服务基础设施薄弱、经营不规范、服务质量差等现象频频出现,然而在评价指标体系中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却占据相当大的权重。虽然近年民宿的发展,缓解了住宿难的问题,但是,基础配置还是比较薄弱,卫生水平、服务水平有待提高。抓住崇明建设世界级生态岛机遇,改善崇明交通条件和基础设施条件是发展崇明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事业的重要突破口。

4 崇明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

4.1 凝练乡村文化,创新创意发展

对于崇明岛乡村建设应不断挖掘乡村文化精华,并将其融于景观建设之中,从而提升景观的历史文化价值。民宿建筑可以以崇明文化为主题,从造型到室内陈设进行悉心设计。建筑造型上,在特定区域内进行统一规划,可适当选择具有当地原始特色的芦棚住宅等造型;室内陈设也可以崇明原始的乡土文化要素为主,从农家器皿到木床卧室到崇明糕、金丝瓜等特色饮食的原生态的制作呈现,充分体现崇明文化特色,提升乡村旅游的品牌效应。庭院景观营造上,可适当增加农户与农户之间的通达性。在庭院绿化植物的选择上,选择乡土树种如香樟、水杉、桂花等增加乡土风貌[23],注重乔灌木、地被植物等高低配置,体现当地江南水乡特色。

图3崇明区乡村文化旅游区划图Fig.3 The regional planning of rural cultural tourism in Chongming District

4.2 整合资源,区域联动,系统战略

根据评价指标体系,乡村旅游开发应从大区域出发,围绕崇明乡村旅游整体形象,较好的结合周边旅游资源,以提升自身的异同点。因此,本研究通过实地调研以及资料收集,规划各片区乡村文化旅游分布区(图3)。民俗节庆文化旅游区包括以绿华镇为主的西部5个乡镇,可体验荷花节、蟋蟀比赛、老白酒文化艺术节等。综合人文旅游区主要包括以东平镇、建设镇、城桥镇等5个乡镇为主,此片区可依托东平国家森林公园、紫海鹭缘等,进行线路规划设计,通过穿点成线的方法将散落的景点及文化景观,例如港西镇樱桃、草莓等水果采摘节、崇明人家亲子狂欢项目等进行规划整合。乡村艺术文化旅游区主要包含竖新镇、向化镇等5个乡镇,涉及到土布文化、灶文化以及扁担戏等戏曲文化等。乡村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可以东滩湿地公园为依托,开展生态养生节等旅游活动,自然景观文化旅游区主要以横沙乡为主,开展湿地滩涂景观游览。此外,应积极加强区域联合,搭建政府推动平台、产品互动平台等,充分利用“互联网+文化”的先进形式,使得崇明乡村文化旅游有点、有线可循,提升乡村旅游服务水平。

4.3 以观光型模式为主,融合民俗文化体验型模式

基于崇明区目前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主要以乡村观光型模式为主,民俗文化体验模式为辅。融合民俗文化体验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做法:其一,在以生态田园风光展示为主的园区增加农家生活体验,安排传统手工艺人在景区内为游客表演酿酒、灶花绘制等,并通过帮传带的方式将民族文化传承下去;其二,加强同一时期不同类型节庆文化的联合举办,特别在民俗节庆文化旅游区中,例如老白酒体验、蟋蟀比赛等项目可融于荷花节中,乡村艺术文化旅游中灶文化艺术游、土布文化展示游融合崇明美食体验;其三,在乡村生态文化旅游区,尤其是滩涂湿地地区,旅游形式仅仅是参观游览自然景观,可配以乡土农产品售卖以及民俗艺术文化表演等,增加趣味性。

4.4 政策保障,企业招募人才,民众参与

乡村文化的保护与开发需要切实保障,特别是艺术类文化遗产,这就需要政府出台相关保障政策,增加补贴力度,设立专项资金,专款专项专用,从而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面临失传的文化遗产的保护。同时,适当放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设施用地标准,增加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补贴,出台民宿经营管理的相关文件,明确准入门槛,吸引企业入住,引导企业规范经营。企业则应在引进人才的同时加强其对崇明本地居民经营管理的培训,加强农业人员的专业性。同时,给予当地居民优惠政策,鼓励其加入到乡村旅游事业的发展当中。

5 结论与展望

崇明岛作为上海市最核心的生态空间,拥有独特的生态环境优势。崇明岛目前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乡村旅游业作为崇明岛生态建设的重要方面和路径,可利用旅游业的产业关联性促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实现其世界级生态岛的建设目标。崇明区的乡村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但开发过程中正面临现代化元素冲击、传承困难、开发散乱等问题。深度挖掘乡村文化,是促进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的必由之路和科学选择。在完善交通设施、旅游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整合乡村文化旅游资源,科学规划,打造精品化旅游项目,将逐步形成具有崇明特色乡村文化旅游形象。相信通过政府政策规范引导、企业对人才的吸纳以及民众的广泛参与,崇明岛终将建设成为一个集生态、文化、旅游、科技与一体的世界级多功能生态岛。

猜你喜欢
崇明资源旅游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绿色厚植,生态崇明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冬日时节必吃哪5道地道崇明菜?
旅游
当上海菜系碰撞崇明特色
Adiary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