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乐智慧》幸福观探究

2018-10-29 04:39王志民
新西部·中旬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幸福观意义

【摘 要】 本文阐释了中国古代维吾尔族的思想巨著《福乐智慧》。《福乐智慧》的内容:质幸福,提倡一种适中的幸福观;社会关系幸福,是指人在社会关系方面的需要得以实现而获得的一种幸福;精神幸福,更多地表现在对于道德的极度重视。《福乐智慧》幸福观的特点:两面性,一方面极度重视精神世界的幸福,,另一方面也提倡物质幸福是必要的条件;变化性,物质幸福、精神幸福需要一生去追求;幸福观同时也带有一定宗教性的特点。探讨了《福乐智慧》的理论意义及现实意义。

【关键词】 福乐智慧;幸福观;意义

《福乐智慧》是喀喇汗王朝时期的维吾尔族思想家优素福·哈斯·哈吉甫创作出的一部巨型诗作。对于著作名称,一方面我们可以理解为关于幸福和快乐的知识,另一方面又可以理解为实现幸福和快乐的方法。纵观全书,对于幸福的追求体现在著作中的每一个章节,在《福乐智慧》的序言中:“再说此书包含的内容,四样珍品构成其基础:一是‘正义,以诚为本,一是‘幸运,意味幸福,一是‘智慧,价值崇高,一是‘知足,伴随着欢愉。”所以《福乐智慧》同样也是一本关于幸福观的著作。下文将从其内容、特点及意义方面试对《福乐智慧》中的幸福观做一简单探索。

一、《福乐智慧》的幸福观内容

幸福是一个内涵丰富、包容范围广、变化性强的范畴,因此《福乐智慧》这本著作中包含的幸福观也是一种多维度的幸福观,它涉及物质、社会关系以及精神等内容,需要从不同角度进行考察、认识,才能全面把握其内涵。

1、质幸福

物质幸福,是人凭借物质生活方面的需要、欲望、目的的实现从而获得的一种幸福。关于物质幸福,《福乐智慧》中突出的表现为对于财富的追求。臣仆们为君王服务,是在一定的利益需求基础上进行的,作为统治者必须意识到满足其基本的物质需求。不过物质幸福也分为禁欲式的、适中的、纵欲式的三个层次。《福乐智慧》提倡的物质幸福是一种适中的幸福观,一方面重视物质生活的需求,另一方面又坚决的反对挥霍无度的享受。著作中也说“不好酒贪杯,虚度时光,不任意挥霍,浪费财物。不征歌逐舞,追欢逐乐,要品行端方,持身正直。”

2、社会关系幸福

社会关系幸福是指人在社会关系方面的需要得以实现而获得的一种幸福。主要有归属和爱的需要得到满足、权利和自尊的需要得到满足等。不难看出《福乐智慧》中的阐述相当强调和谐,这受到了希腊古典哲学重视和谐的影响,通过对其内容的分析可知,《福乐智慧》中把社会关系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从政治角度出发,政治统治关系的和谐是社会关系和谐的最重要内容,国君必须凭借其能力和道德品行,以公平正义为原则、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法律。正确地处理统治阶级内部以及统治阶级与人民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国家才能繁荣富强,统治才能和谐稳固。二是从人民自身出发,他们要有美好的德行,同时应该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这两个因素是人民在国家和社会中的权利和义务得到实现从而更好生活的必要条件。

3、精神幸福

精神幸福就是精神生活层面的幸福,是一种认知需求和审美需求得到满足之后获得的幸福。《福乐智慧》中对精神世界的强调是无处不在的,这一点突出的表现在重视智慧、知识以及道德的作用。《福乐智慧》中的幸福作为一种传统伦理的范畴,更多地表现在对于道德的极度重视。只有合乎道德活动的生活才能带给人幸福,这是灵魂的即精神上的快乐,也只有这样的幸福才是合乎人本性的。“谁若有了智慧,谁就受到尊崇,谁若有了知识,就能获得高位。…智慧好比缰绳,谁若抓住了它,心愿都能实现,万事顺遂。”“善德之为善,人人知晓,尽知它有益,愿把它得到。”“优良的品行多么美好,它好似衣食养育世人。”这些文字都表示了追求智慧、知识和美德的重要性,从侧面强调了精神生活的幸福是最重要的。也正是因为人类对于精神世界的改造,才使得人类从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中凸显出来。由于他这种对于道德行为的强调方式,使之不同于部分理性主义幸福观追求绝对的精神幸福,《福乐智慧》对于精神幸福的追求是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正是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这些追求智慧、知识以及善德的过程,使得精神幸福得以实现。

这三方面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物质幸福作为最基础的幸福,使人们生活富裕,满足了生存所需的最基本条件。社会关系幸福则从两个方面提升人民的幸福感,一方面从国家的统治角度讲,国王要实行正义而有序的治理措施,制定合理的法律来统治人民满足人民最基本的物质生活需求。另一方面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讲,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幸福的条件之一。人们之间相互认可、相互尊重,才能更好地实现对幸福的追求。精神幸福是最高层次的幸福,《福乐智慧》中最强调的道德就是精神幸福的重要因素,对于善德、正义的追求,始终是精神幸福的核心内容。这三者之中,物质幸福是实现其它两种幸福的基础,社会关系幸福则有利于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的充分实现,精神幸福作为最高层次的幸福,是物质幸福和社会关系幸福的目的。

二、《福乐智慧》幸福观的特点

《福乐智慧》这本著作的思想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其中的幸福观更接近古希腊时期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人倡导的理性主义幸福观。

1、两面性

两面性是《福乐智慧》幸福观最鲜明特点,一方面极度重视精神世界的幸福,强调美德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提倡物质幸福是必要的条件。精神幸福带给人的幸福感无疑是最强烈的,人们都以精神幸福作为最高追求。国王凭借正义和道德治理人民,使百姓生活富裕,无忧无虑,从而获得人民的拥护和尊重,受到百姓的爱戴和其他国家的认可,这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国王对于精神幸福的追求。同时它也強调物质幸福的重要性,书中提到“为着利益,人们才奔波不停,没有利益,猎人会老死家中。”这里的利益就是指人为维持生存所需要的物质资料,只有保证了生存,才有可能实现对其他需求的追求。

2、变化性

《福乐智慧》中认为幸福是变动的、易逝的,而不是恒久不变的。在大臣月圆在和日出王诉说幸福的实质时曾说到“生命好比清风,一闪而过,有谁能抓住它不让它飞散?莫为幸运而得意,它有来有往,莫轻信你的幸福,它来而复返。”幸福并不是一旦获得就会永久存在的,幸福处于变动的状态之中,作为幸福主体的人,是需要不断努力才能持续地获得。物质幸福作为最基础的一种幸福,是最不稳定的幸福,会受到各种各样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同样作为最高层次的幸福即精神世界的幸福也需要主体不断的去追求,才能一直处于幸福的状态之中。

3、宗教性

《福乐智慧》的幸福观同时也带有一定宗教性的特点。基督教提倡的幸福观是否定物质的享乐和精神上的安宁,认为真正的幸福只能是人们对于信仰的不断追求。幸福就是爱上帝,并寄希望于来世,追求彼岸世界的永恒幸福,这种幸福观是一种宗教性的幸福观。在福乐智慧中也有类似的内容。代表“来世”的觉醒是一个虔诚的信徒,他认为幸福只有在对真主虔诚的信奉中才能获得。“得失利害全由真主裁决,瞧,是真主主宰这一切。你瞧,上自皇天下至后土,天地万物都有求于真主。”这种禁欲式的幸福观,在一定程度上反对物质和社会关系幸福,认为由物质和社会关系获得的幸福感是不真实的。所以书中提到“今世的幸运并不美好,它使你远离真主,把信仰毁掉。”

《福乐智慧》的幸福观,并不像理性主义幸福观那样,单纯地鄙视或放弃物质上的满足和享受,而追求人类内在的精神完满和精神幸福,也不像感性主义幸福观那样,过于强调追求感官的快乐,甚至把快乐完全等同于幸福。更不同于完全宗教式的幸福观,把幸福的实现全部寄托在对真主的信仰之中。《福乐智慧》中认为幸福是出于一个变动的状态,它不是永恒不变的,需要我们持续的努力才能保持幸福的状态。

三、《福乐智慧》幸福观的意义

1、理论意义

《福乐智慧》是十一世纪中国维吾尔民族的思想结晶,它在吸收各种古老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新维吾尔族文化。在这种背景下,当时的维吾尔民族刚刚完成从游牧文化向农耕文化的转变,游牧民族向定居转变就需要从政治制度、生活境域等各方面去调和,使之与当时的社会现状相适应,这需要相应的幸福观来引导统治者和人民,《福乐智慧》自然承担起了这项任务,这样的幸福观在当时十分先进。它强调物质幸福、社会关系幸福、精神幸福的协调统一,在当时起到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为人们树立了行为标准和追求目标,引导人们为获得真正的幸福而努力。维吾尔族文化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福乐智慧》作为维吾尔族文化的重要代表,对其思想内涵的探索,是研究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其中包含的幸福观的思考是对中国少数民族哲学的一次探索,同时也扩大了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文化思想成果所包含的内容。

2、现实意义

现代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并不意味着人们幸福感的增强,很多人的幸福指数并没有随物质财富的增多而提升。究其原因是因为过分追求物质幸福,而忽视了精神幸福在提升人民幸福感方面的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幸福问题日益成为国民关注的重要内容。那么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如何获得真正的幸福?没有一个正确的幸福观来提升幸福感,真正的幸福是不可实现的。《福乐智慧》的幸福观综合了物质、人际关系、精神世界三方面内容,把三者联系起来,对于解决个人幸福、国民幸福的问题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是一种较为合理的幸福观。从社会层面讲,它有利于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为集体幸福的实现提供了借鉴内容。从个人层面讲它为个人对于幸福生活的追求提供了指导方向。一定程度上这样的幸福观有利于加深人们对于幸福的正确认识,提高人民的幸福感。同时也能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一定指导和借鉴。

《福乐智慧》的幸福观包含着古代维吾尔族人民对于幸福的认识和追求,对其思想的研究是对中国少数民族思想文化成果包含范围的一次扩展,同时对于我们树立科学的幸福观发挥着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 優素甫·哈斯·哈吉甫著,郝关中、张宏超、刘宾译.福乐智慧[M].乌鲁木齐: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2] 吴冬梅,庞雅莉,中西方幸福观探讨[J].社会科学家.2012.6.153-157.

[3] 付文蓉.论科学的幸福观[D].山东师范大学.2014.

【作者简介】

王志民(1992—)男,甘肃兰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哲学、少数民族哲学研究.

猜你喜欢
幸福观意义
父亲不断更新的幸福观
有意义的一天
退休老人经典感悟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留学的意义
幸福观及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研究述评
当幸福来敲门
诗里有你
论巨型雕塑的多重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