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道德与法治》中渗透情感教育

2018-10-29 11:07张劲松
读天下 2018年19期
关键词:情感教育道德与法治小学

摘要:中国是一个崇尚道德与法治的国家,道德与法治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了一代代中国人,小学阶段是人生的重要阶段,然而,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只注重对学生知识的教育而忽略了情感教育,这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因此,教师应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深入发掘小学生的道德能力。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情感教育;道德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为新课改的最新课程之一,不仅能促进小学生的多元化发展,还能帮助小学生领会道德与法治的实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世界观。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开展情感教育对小学生日后的发展具有长远意义。

一、 理论实际相结合,提高课堂趣味性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许多教师都将完成教学任务放在首位,过分注重知识理论的讲解,忽略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教师应该明确的责任不仅仅是将枯燥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播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个体的身心发展,避免将知识强塞给学生,造成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情况。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要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跟上时代的脚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趣味和满足感。例如,在教学生学习《父母的疼爱》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明白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付出的心血,感受父母对自己无微不至的爱,教师可以通过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公益视频,分享文章等方式让学生慢慢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布置开放性的家庭作业如帮妈妈梳头、帮爸爸端洗脚水等方式增强了课后延伸的趣味性,同时也让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

二、 创设教学环境激发学生正能量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设立,其目的就是要树立学生明事理的意识,提高学生对自己,对家庭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因此,作为小学情感教育的品德老师,就是要通过对一些具体案例的分析学习,逐步引导小学生品德的积极发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我的责任》时,可以运用幻灯片放几张警察,护士,教师,环卫工人的图片,让学生自由讨论这些社会人员的具体责任,然后再慢慢引导学生思考“我的责任是什么”,可以采用小组代表发言,个人发言等形式,教师最后总结小学生的应尽的责任,让学生领会作为家庭的一员、班级的一员、社会的一员,自己应到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并逐步树立责任意识,让学生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不仅对一些事情有正确的道德意识,并且产生发自内心的认同感。

三、 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受传统“填鸭式”教育思想的影响,许多学生害怕与老师接近,说话、甚至不敢直视老师的眼睛,这就使得教师与学生产生一种距离感,上课氛围死板,学生学习知识被动,因此,作为教师,应当以家长或者朋友的身份去接近和关心学生,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的学习氛围。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介绍我自己》一课的时候,为了与学生建立和谐、平等的关系,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始时幽默生动地介绍自己,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互动,给学生留下一个和蔼可亲的形象。在学生轮流进行自我介绍中,教师要帮学生树立信心,用抽签或者做游戏的方式决定学生介绍自己的顺序,并进行一分钟的才艺展示,这样,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不但把自己介绍给大家,而且增进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感情在一点点地增进,并且增强了自己的自信心,锻炼了自己的演讲能力。

四、 尊重学生个性,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天性好动,天真烂漫,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作为《道德与法治》的任课老师,教师应当在传授学生科学知识的基础上,教会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比如,在为学生讲解《成长的烦恼》时,为了让学生了解成长不是一帆风顺的,每个人的成长都会遇到许多烦恼,可以让学生主动讲述自己成长中的烦恼,在学生“诉完苦”后,教师应当教育他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都都会有烦恼,有烦恼并不可怕,我们要以积极地心态去面对烦恼,解决烦恼,在生活中,不要抱怨,不要沮丧,对未来充满信心,风雨过后就会出现彩虹。为了树立学生的信心,我們教师可以在班里举行定期的演讲内容,“才艺大比拼”,辩论赛等活动,并设置相应的奖励。让学生在游戏中逐步树立自信心,与此同时,教师要遵从每个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材施教,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快乐的学习和成长,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一批优秀的接班人。

五、 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在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文化修养在情感教育中也是至关重要的,由于教师工作的重复性,教师很容易在许多方面形成思维定式,缺乏变通,使课堂变得乏味枯燥,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将自己的知识与时代的发展相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例如,再带学生学习《让危险从我们身边走开》时,许多老师会告诉学生避免危险的各种办法,并让他们识记或者背诵,面对这些枯燥的理论知识,学生不愿意学习更不用说背诵了。更进一步说,加入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背诵,在真正遇到危险时,他们也不知该如何运用这些理论到实践中,这就使得学习与生活、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这样的教学是失败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模拟危险来临的场景,让学生在具体的场景中感受并且掌握脱离危险的方法,由此可见,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情感教育对具体教学过程的效果是十分重要的。因此,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中情感教育的教师,应当提高自身的素质,打破传统思维的限制,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学习氛围。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对学习产生兴趣。

总之,情感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因此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不但要传授一些道德与法治方面的相关知识,还要结合情感教育的例子,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提高自我,同时,努力提高个人水平,积极主动的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努力为学生创建一个健康积极的学习生活环境。只有这样,学生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识,全面提升个人素质,身心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成为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合格的人才,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贾艳侠.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安全教育探究[J].考试周刊,2017(6).

[2]肖川.义务教育思想品德标准(2011年版)解读[M].武汉:湖北出版社,2012.

[3]潘洪建.活动教学原理与方法[M].甘肃教育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张劲松,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石岗小学。

猜你喜欢
情感教育道德与法治小学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