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阶段的语文课堂应当是内容丰富、教学手段多样的,且语文基础知识应当与日常生活建立紧密联系,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针对此,本文首先从多方面阐述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指导措施,旨在强化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阶段;语文课堂;核心素养
随着新课程体制的逐步深化变革,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标准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要培养全方位的能力,强化语文核心素养,而教师则应转变思想观念,创新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水平。
一、 语文核心素养的宗旨
综合分析《语文课程标准》可知:语文课程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并深化对文学的认知,巩固语言基础,使其具备语言的组织和运用能力,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另外,语文课程还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具体内容如下所述。
(一) 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组织运用能力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语言能力主要包括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听说读写能力及文字的实际运用能力。而这些能力是建立在学生接受系统教育的基础上。在语文日常教学过程中,语言能力的培养具有实际意义,且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着重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能够锻炼学生借助文字阐明观点,抒发情感,同时也可帮助学生更准确地掌握文章的主旨思想,并将其表达出来。
(二) 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曾就此表达过言论,其大致内容是说,一个人如果能够不断地追求自身的兴趣,将会挖掘无限的潜能,使自己变得更强大,唯有设定目标不断为之努力,才能实现自我突破。而学生自身的语文综合素养水平具体表现在如下几方面:其一,学生对待学习的主观态度。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态度,只有积极地调动其兴趣,才能保证其愿意主动了解语文,并不断巩固基础,提高文化内涵。其二,学生的思想感情和心理变化。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是学生要能够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的情感,洞悉其心理变化。初中阶段,语文课本大多是节选的名篇佳作的片段,其中隐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思想感情,是教育引导学生的优质素材。其三,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教育的实质目的是正确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念,帮助学生准确判别是非曲直。
(三) 培养审美情趣
审美情趣通常是指学生对事实的评判、对文学的鉴赏、对意境的感知及创新思维。语文课本中有大量关于真善美的优质素材,能够帮助学生准确感知美。初中语文的日常教学过程中,应当着重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 提高学生的文化内涵
我国历史悠久,在语文素材中同样包含了大量的传统文化资源,这对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鉴赏文学著作、品析诗词作者思想情感,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强化其理解能力。
二、 强化初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具体措施
(一) 结合实际教学阐述核心素养的具体培育路径
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材中,蕴含了大量优质的教学资源,同时,包含了具有鼓励色彩和培养价值的元素,教师可以通过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促使学生深入解读文章内容,并充分发挥文章的教育价值的引导价值,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精神食粮。同时,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中,立体刻画出人物的形象、性格特点和思想变化,锻炼学生独立思考,使其在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前提下,全面增强其学习能力。
(二) 结合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围绕教材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能够自主思考,深入分析文章主旨。同时,鼓励学生自行组建研究小组,抒发个人观点,并在此过程中,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这样既可拉近彼此间的情感距离,也能深化团队协作意识,进而强化课堂效果。
(三) 督促学生了解传统民族文化
秉承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原则,教师应当创新优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促使其深入了解文化精髓,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教师要在课文课堂上,结合实际教学内容,深度解读传统文化的内涵,让学生在感知美化魅力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强其文化内涵。
(四) 拉近学生的情感距离
要想提高初中生的语文素养,就需立足于教材的基础内容。首先,教材中的内容和情感会对学生产生较大影响,针对不同的文章,教师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指点,适当拓展与之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另外,教师要合理安排课程时间,确保文章解读的流畅性和充分性。需格外注意的是,由于学生个体的理解能力存在差异,教师应当因材施教,遵循由浅入深的基本原则,保证学生能够切实受到文化的熏陶。
三、 建立优质的教学情境
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手段枯燥乏味,会导致学生出现厌学情绪或抵触心理,因此,教师应当尽量营造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再指定有总体协调能力的学生作为组长,让组长为成员安排适当的角色,根据实际内容需求,使学生能够准确还原角色的基本特征,这样的安排可以增加课堂学习的趣味性,加深印象。
四、 实现教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通常,教材中的文章是源自日常生活的,也可以说是还原了生活中的每一个场景,其表达的是人们的思想情感和心理变化。针对此,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将文章内容与日常生活建立联系。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生活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平台,根据生活经验的积累,让学生主动思考,深化对问题的理解,能够从多角度看待问题。
此外,教师也可多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文章中表达的情感投射到生活中,这样既巩固了语文基础知识,又能强化综合素质。再者,教师要根据阶段性教学目标,制定可行的教学规划方案,进而提升教学时效性,实现教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对语文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理解教师的教学目的。
五、 结语
加大对学生核心素质的培养力度,能够提高其综合能力水平。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不但要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计划,还需高效应用多媒体技术,以此全面深化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汤金平.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教育策略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35).
[2]嵇康.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农村学生核心素養的培养[J].课外语文,2017(01).
[3]姜葳.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分析[J].传播力研究,2017(08).
作者简介:
夏绪羽,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摩尼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