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师教学机智生成策略

2018-10-29 11:15鹿凤
文教资料 2018年17期
关键词:教学机智高校教师互联网+

鹿凤

摘 要: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教育领域带来了一场全新的变革,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技术,如何充分利用这些技术更好地解决教学问题,需要教师拥有并不断生成教学机智。本文通过探究“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师教学机智的内涵及特点分析在互联网大环境下高校教师教学机智生成面临的挑战,进一步探讨高校教师教学机智生成策略。

关键词: “互联网+” 高校教师 教学机智 教学策略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教育变得更开放,进一步打破了教与学的时间空间局限,学生接受知识的途径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还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不受学校、地域甚至国界限制的学习资源。高校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甚至教学方式都面临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教师必须不断提升专业能力,促进教学机智的生成,积极应对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从传统传道授业者转变成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学习引导者和合作者。

一、“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师教学机智的内涵及特点

马克斯·范梅南认为:“机智和智慧是我们通过教学的实践——不仅是教学本身所获得的。通过过去的经验,结合对这些经验的反思,我们得以体现机智。”[1]在“互联网+”教育时代,教学机智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高校教师合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及大数据资源有效解决教学突发问题,使课堂教学高效顺利进行的智慧和能力。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实践性。

教学机智的产生离不开以往的实践经验和教师自身的反思,在“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通过其他途径获得的知识与教师课堂传授的知识激烈碰撞所产生的不确定因素更复杂多样,高校教师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反思、累积经验,才能促进教学机智的不断生成,合理妥善地处理课堂教学中产生的突发事件。

(二)个体差异性。

“互联网+”时代,面对大数据和海量资源,不同的教师有着不同的知识水平、教学风格、教学经验及价值判断标准,在面对同一种教学情境时,教师应激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造成教学机智在外在表现上存在个体差异性。

(三)创造性。

创造性是高校教师教学机智的核心特征,“互联网+”加快了知识更新速度,极大促进了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教育作为知识创新的前沿,高校课堂也处在不断变化中。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教学情境,沿用一贯的教学方式不可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需要利用自身的智慧和创造性解决课堂中的突发事件,及时准确地做出判断,筛选有用信息,重建课堂教学秩序。

(四)突發性。

马克斯·范梅南认为:“凡是需要机智的地方,都没有机会去做仔细地计划和反思。机智的行动总是即刻的、情境的、偶然的和即兴发挥的。”[2]高校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很多,但是对知识进行筛选的能力较弱,教师在引导学生强化知识的时候就会发生一些不可预知的事情。这就需要高校教师面对不断变化的课堂充分展示应对和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智慧,根据不同的情境随机应变,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二、“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师教学机智生成面临的挑战

“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和海量数据资源的开放,为高校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但是由于学生知识能力经验的局限,面对未经筛选的信息,他们没有清晰明确的认识,无法全面地从纷繁浩杂的数据中挖掘出对自身有益的信息。这就促使他们带着疑问上课,当自身的知识储备与老师的授课发生冲突时,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教学机智,答疑解惑,从而促进教学的高效顺利开展。教师要具备应对挑战的教学机智,就必须面对课堂教学的变化及“互联网+”时代大数据系统带来的对信息素养的高要求。

(一)课堂教学模式转变带来的挑战。

“互联网+”时代催生了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一批新兴学习模式的诞生,打破了传统获取知识的壁垒,任何人只要在有互联网的情况下都可以获得国内外不同学科的知识,这种转变给高校课堂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传统的课程教学以教师知识传授为主,学生课后复习巩固为辅,而且教学内容基本上都是按照书本知识进行讲授。但是“互联网+”时代,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得海量资源,学生的知识储备甚至已经超越书本知识,他们需要的课堂教学应该是能够答疑解惑而不是单纯的传道授业。如此,高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面临的挑战就不仅仅是如何将知识高效传达给学生,而是如何在变化着的课堂中机智地应对和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整合有效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潜能,培养符合信息化变革的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这就需要高校教师具备更高要求的教学机智能力。

(二)互联网大数据带来的挑战。

哈佛大学社会学教授加里·金说:“大数据是一场革命,海量的数据使得各个领域开始了量化进程,无论教育部门、商业部门还是政府,几乎所有领域都将卷入这种进程。”[3]互联网带来的大数据时代,各种教育信息纷繁复杂,但可用价值相对较少。如何辨识出哪些知识是学生最需要的、哪些信息对实践教学科研更有价值、如何更好地利用较好的学习信息、如何培养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获取自身发展是高校教师面临的新的挑战。同时,随着“互联网+”的持续发展,开放的知识资源急剧增加、知识的更新速度加快,加之知识呈现高分化度和高综合度的趋势,高校教师在知识经验方面的优势已明显削弱,教学中产生突发事件的概率提高,对教师的教学机智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再简单的基于专业+学科,还必须在此基础上充分了解信息技术、大数据知识,并具备甄别筛选的能力,这要求教师在专业发展中不断学习。

(三)教师地位变化带来的挑战。

“互联网+”给高校教育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直接导致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者地位逐渐弱化。学生在网络学习过程中,可以根据自身的喜好选择自主学习内容和方式,选择适合自身学习特点的教师。但是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教师的授课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可能适合每个学生,在学生有了更多选择权的情况下,教师以往的权威地位、主导者身份就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教师地位变化会引起课堂教学情境中突发事件的增加,需要教师充分利用教学机智有效解决问题,促进教学工作高效顺利地开展。

三、“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师教学机智生成策略

(一)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70年就明确指出:“每一个人都必须终身持续不断地学习,终身学习是学习化社会的基石。”特别在“互联网+”时代,学科专业知识、学科教学知识、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及教育学相关理论知识的更新速度加快,再加上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增多,学生的知识起点会比传统教育模式下更高,传统的书本知识已远远无法满足课堂教学的需求。这就要求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中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能够意识到自身专业的不足,努力挖掘自身蕴藏的潜能,及时更新知识结构,获取教学和自身发展所需要的知识。教师自我发展意识的觉醒能够更好地促进教师教育机智的生成,从而在变幻莫测的教学情境中灵活、创造性地运用。

(二)提高信息素养能力。

信息素养主要指合理恰当地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工具,尤其是多媒体和互联网信息技术工具,通过对信息的获取、整合、评估、应用等,最终达到目的的综合能力[4]。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技术的普及使得高校教师必须积极应对新媒体技术带来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变革,以开放的姿态接受和学习新的信息技术手段。在高校课堂教学中,传统的以PPT为主的教学手段略显单一,教师可以通过采用翻转课堂、思维可视化、3D打印、PS技术、可汗学院、学生空间等方式丰富课堂教学,优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强化教学反思能力。

高校教師的专业发展离不开教学反思,教师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及自身课堂教学的反思,不断调整和完善已有知识结构,摒弃不合理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等,从而促进内在认知结构的重组,形成适应“互联网+”时代的知识储备、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进而有效生成教学机智,化解课堂教学的突发矛盾。同时,“互联网+”时代课堂教学能够将教与学过程中产生的信息转化成数据反馈给教师,教师可以通过数据处理分析理解、评价和调整教学过程,这些给教师教学反思提供了更便利的途径。

(四)更新教学理念,提高课堂操控能力。

互联网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发展导致教师权威的弱化,促生了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在这种背景下,高校教师需要更新教学理念,从知识的权威拥有者转变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各方面充分发展的导师,强化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理念。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该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和不足,利用校园网、智慧教室、多媒体教室及其他信息技术手段,构建以课堂教学为主、网络辅导为辅学生自主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从而提高课堂操控能力,促进教学机智的有效生成和实践。

参考文献:

[1][2][加]马克思·范梅南,著.李树英,译.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74,165.

[3]刘建明.“大数据”不是万能的[EB/OL].http//news.hexun.com/2013-05-06/153794057.html,2013.5.6.

[4]谢敏.“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教学智慧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6.

[5]平和光,杜亚丽.“互联网+教育”:机遇、挑战与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16(1):13-18.

[6]王鑫.“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校教师专业发展路径[J].继续教育研究,2017(1).

本文为浙江传媒学院2016年度青年教师科研提升计划项目《“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危机及应对策略研究》项目成果,项目编号:ZC16XJ059。

猜你喜欢
教学机智高校教师互联网+
浅谈数学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浅谈非智力因素对教学机智的重要性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
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应“教”字当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