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传达专业设计素描教学课题训练中的“四个到位”

2018-10-29 11:15宋启明张雄
文教资料 2018年17期
关键词:设计素描视觉传达

宋启明 张雄

摘 要: 如何在视觉传达专业设计素描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培养学生对画面的主观能动性,是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本文通过探索以设计素描的具体课题训练方式进行“四个到位”的创新研究,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创造性思维,从而实现训练思维、挖掘能力这一视觉传达专业设计素描教学的目标,为学生后续专业课学习打好基础。

关键词: 视觉传达 设计素描 “四个到位”

设计素描教学作为视觉传达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其教学不同于传统素描基础教学,传统的写生要求不符合视觉传达专业的要求与特点。视觉传达专业的设计素描训练,应是以设计观念为指导,讲究形式美、设计美、具有现代审美意识的造型基础课。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和学生训练中主动地反映出设计意识、创新能力;适应时代的要求,注重对学生主观设计性思维的培养,侧重表现主体精神世界,突破单纯的传统描绘式写生训练,超越纯绘画技法和经验的传授,寻求画面构成与形式语言的象征及非物质形色的精神指向。通过对设计素描视觉语言基本元素的理解与把握,研究客观对象的构成秩序感和精神感受,以表现主观意念和意象为目的,对设计素描多方位、多角度思考,培养设计意识,从而达到对学生后续专业设计课的启迪。

在设计素描教学实践中,教师本着创新研究的理念,可以具体课题训练方式进行探索。教师对课题应认真设计,创新具体课题内容和形式,要求学生从素描语言本身研究出发,注重训练过程中的结构研究、抽象形式与秩序的分析及体现;点、线、面及黑、白、灰构成归纳的推敲,进而培养对物象解构重组的思辨能力和创造意识、创意和创新意识,让学生主动发散主观设计性思维,做到具体课题训练中的“四个到位”。

一、结构分析课题训练中,画面线性秩序感的到位

视觉传达专业设计素描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实践,应有利于学生设计意识的初步确立,用设计的眼光探求对象表象后面的秩序奥秘。要求学生在训练中,用脑分析,研究客观对象及之间的关系和秩序,在训练中体会秩序美的创造,领悟秩序感是美感最好的体现,积累自己的设计基础素养。

在结构分析课题具体教学实践中,以教师所摆静物为研究对象,静物的摆放有某种秩序,尽量摆造型特征、外形特征基本相同(近似形)的静物,要求学生分析、理解对象的基本结构、特征,静物组合的结构框架、造型风格、形式意味和秩序形式,了解单一对象的内在结构特点,各个组成部分及物体与物体之间的连接(位置)关系,以及体现出来的节奏韵律美感。结构分析训练中,要求用线条表现,分两步走——先走向半抽象,再走向抽象,强化与表现发现的形式与秩序。结构线的表现应大胆、肯定,形的内在本质构造及特定的外形特征,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结构都理性地表现出来,另外辅助线的表现应有虚实、轻重、粗细,这就要求从结构意识角度用设计的眼光研究、探讨眼前的物体的造型设计。然后在画好的结构分析作品上布上主观的网格线,再利用结构线、辅助线、网格线(三线合一)打破打散原有形象的完整感及空间感,实现画面平面化的半抽象;接下来利用视觉残像识别、发现画面隐含或凸显的形式感和某种秩序感,以线或以线为主、点与面为辅表现出来,进而继续强化发现的形式与秩序,弱化或舍弃其他含混不清或凌乱的部分,即对半抽象进行进一步简化,达到更简洁、归纳、概括及秩序化与符号化的抽象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对画面有更主观深入的表达,避免盲目、机械的、无思考的应付式描绘,增强学生的主观意识、思考意识,养成用结构分析意识发现形体对象的形式与秩序的眼光,由此体会由线条或以线条为主带来的画面的抽象形式与秩序美感,实现画面线性秩序感的到位。

二、黑白灰课题训练中,画面构成归纳感的到位

视觉传达专业设计素描教学实践,应根据学生的基本能力,疏理已学过的设计基础课程(即平面构成),并运用到具体课题训练中,从而保持教学的针对性和连续性。在黑白灰课题具体训练中,应达到学生树立设计意识的目的,用平面构成的原理寻求画面的点、线、面及黑、白、灰构成关系,借鉴东方传统艺术思维的直觉性、感悟性、意象性和西方现代艺术中的立体主义、构成主义、表现主义的视觉艺术思维,使画面呈现一种设计性。同时,应从整体观察的角度考虑画面构成,结合对象体现的意趣和个人产生的情感,主观地营造好不同意象的,或黑,或白,或灰色调,如灵秀、浪漫的亮调,粗犷、厚重、深沉、古典、抑郁的重调,富贵、华丽的灰调,怀旧、平静地中调等,然后分别找出各意象色调的黑、白、灰块面配比关系,探究与经营其明暗或深浅、面积大小,位置、形态、层次等对比因素,结合个人的生活感受及对周围物象的体验,对画面进行大块面的概括和归纳,抓住大的关系,注重画面的平面化、意象化及点、线、面、黑、白、灰对比形成的节奏与韵律感,大胆地取舍,大胆地改变物象的固有色,不被物象实际的黑、白、灰关系所约束,不追求物象的细碎结构部分变化和物象本身传统光影明暗微妙變化的表现。

黑白灰课题训练对简洁明快的视觉美感追求,要求学生具有对画面用点、线、面、黑、白、灰去归纳的能力、概括的能力、分析的能力和主观配置的能力,这就要求排除传统素描描摹式训练的三大面五调子、常规透视关系及常规比例关系等的干扰,主观归纳和设置画面的黑、白、灰关系,把对象的形、色、质等要素,运用设计思维归纳、取舍;用点、线、面将对物体的感受表现出来,主观能动地追求画面的秩序性、装饰性、平涂式效果,立足于体现作品个性语言的想象和主观调子运用能力的表现,并处理好画面趣味中心。即用简洁明朗的色彩,表现组合静物主观的印象,重视分析概括、归纳的过程,加强主观处理的成分,建构一个符合黑、白、灰规律和色调的新的秩序,确立点、线、面语言的符号化、精神化,以此训练设计类学生对画面的点、线、面及黑、白、灰构成关系的主动性、创造性、设计性,从而使画面构成与归纳感到位。

三、平面意象课题训练中,画面解构重组感的到位

开发抽象或半抽象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对自己画面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平面意象课题训练。教师摆放组合静物时,应注重与构成形式的结合。可向学生介绍西方艺术家如莫兰迪、塞尚等的静物画,特别是毕加索、勃拉克的立体派静物画,体会其作品的构成形式和意象、意味。摆放静物时,衬布可以作平整化处理;衬布摆放的外形可几何化,同时应考虑这种几何化与静物外形的对比与协调,且增强构成形式感;注意静物摆放组合时搭配的构成关系的秩序化,这种秩序化要注重节奏和韵律的变化,不能呆板。静物的摆放可由教师提出启示,学生自己摆,让学生相互商讨,锻炼自主能力;或者教师只提供一堆杂乱无章的静物,让学生根据自己设定的平面意象主题需要,在画面上挑选并组织静物,从杂乱“无章”到“有章”,要求学生进行草图构思设计。

在具体训练中,要求在画面上重组静物,以平面意象性风格表达,本着创造性、设计性、装饰性的理念,大胆地对画面上采用的物象进行分解重组(打散重组)。这里应根据画面需要(主要指主题需要、情感需要)考虑解构重组,用什么形式的分割线(是动态分割还是静态分割,以此造出画面不同的势与不同的情绪、情感心理和意象风格);分割线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分割区域面积大小;形状的对比与协调;黑、白、灰重组的主观表达,黑、白、灰怎样分解,如何重组;物象造型与画面风格的统一与变化;对物象分解打散可采用解体错位、移位,或透叠(重复透叠、近似透叠、渐变透叠),或夸张,或添加,或减缺,或分离,或共用线等,从而打破物象的完整感,追求一种视觉残像或者说视觉意象效果。师生应多交流探讨,让学生带着创新意识探索按不同目的将旧有要素重新组合,创造出全新结果的方法,使作品的表现形式更趋构成意味、抽象或半抽象意味、设计意味,打破常规思维,开发创造性思维,让学生认识到个人的思维特点对画面效果风格生成的意义和影响,从而体会画面解构重组感的到位。

四、肌理的刻画与转换课题训练中,创意巧妙感的到位

创意与联想是视觉传达专业设计学生应具备的重要素养与能力,而肌理的刻画与转换课题训练是有效的教学实践方式之一。肌理是各种材质的物体在形成和创造过程中,表面所形成的纹理和图形,物体的肌理作为一种图形,都具有一定的抽象美、想象美和节奏美。物体独特的肌理给我们的想象带来很多启迪,无论是宏观的或微观的或常观的视野,无论是物体表面或里面,我们惊叹于其肌理的鬼斧神工、偶然天成。我们应善于观察、体会、感悟。久盯一片斑驳肌理的墙面后,会对这片斑驳肌理有意无意地产生视觉想象,观天边的火烧云也如此,这实际上就是在视觉转换中产生了创意。

因此,在肌理的刻画与转换课题训练中,把物体的概念模糊化,忘掉具体的物象,只关注其肌理,在丰富独特的肌理中找规律和新的形式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图形经验,从中挖掘、感悟出可转换的、实现创意的新物象。这种转换应是在对前物象从局部开始、超写实手法的肌理刻画至一定时间、一定程度,边画边感觉出来的,对前物象长久地观察与凝思而出来的。这种转换出的新物象视觉效果的刻画应是巧妙地、自然地、渐变式地转换,是天衣无缝式的转换。这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会按自己对对象的理解,寻找自己的语言方式,强化对画面意念的表达及创意的营造,增强视觉魅力,重过程体验,养成探索的习惯。从前物象的肌理刻画(在画面上占大面积)到新物象的肌理刻画(在画面上占小面积)要巧妙自然,同时注重前物象与新物象内在的关联性,使变异或特异部分物象肌理刻画联想奇巧,从而既训练创意思维能力又实现创意巧妙感的到位。

总之,在设计素描教学实践中,教师本着创新研究的理念,探索以具体课题训练方式展开教学实践,真正做到“为设计而素描”;对于视觉传达专业学生来说,“四个到位”的训练把握,不仅要做到对描绘形色主动性、创造性、设计性的运用,还要关注精神表达、主观意念的追求,由技法上的趋同性转向个性化体验的表现与研究,更注重二维平面、装饰性、夸张变形、物象形质色的重组重构与规律,从而实现画面的个体性、设计性,达到树立设计意识和创新意识,训练思维、挖掘能力这一视觉传达专业设计素描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周至禹.設计素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胡燕欣.理性素描[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6.

[3]刘辉.周信华.设计素描[M].武汉:武汉出版社,2010.

本文为2014年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立项项目:“《设计素描》课程教学实践与创新研究”论文。

猜你喜欢
设计素描视觉传达
探讨设计素描与传统素描的区别与教学方法
设计素描结合视觉传达专业特点的教学探索
鹤文化视觉符号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