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亚莉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25-0027-01
近年来,半命题作文在中考作文考查中,占了一定的比例,命题人旨在引导考生从独特的角度,关注自己的个性生活体验,表达自己对自然对人生对社会的感受、体验和思考。所以,笔者认为,半命题作文的写作升格必须做到三个“驱动”:
1.要用心把握归纳学情,驱动“把脉命题”到“高明命题”
指导学生审题的方法,一般有两个角度:审智和审美。孙绍振说:“审美就是情感审视,但情感不是孤立的,它的表层是感觉,深层次是情感,再深层次代表人的立场观点。”感情是审美的核心,它不但和感觉联系在一起,而且和智性有着深刻的联系;智性往往深深地隐藏在情感的深层。
所以真正高明的审题应当融合审智和审美,透过“情”发现“理”,审題就是情与理的化合反应。譬如我曾经布置过2017年天津作文题《 旅程》,中心词是”旅程”,限制了要写一段过程,而不是一个瞬间,旅程”往往意味着一段经历,高明的审题应从具体经历到内心感触。从学生的交上来的作文来年,出现了审题的四个角度:第一类型:写旅游的历程。学生将“旅程”理解为”旅游”,丢了审题的半题中要补写的关键词“ ”,显然是浅性立意,并不高明。第二类型:写梦境的旅程。将“ 旅程”理解为“做梦”,显然失去了中考作文对“书写生活,情真意切”的要求,容易陷入胡编乱造的境地,将作文题虚化了,不足取;第三类型:写梦想的旅程,有的是写自己追梦的旅程,有的是写明星追梦的旅程,写梦想之旅,算是较好的构思,但如果写成自己追梦倒好,如写成明星追梦,作文中的“我”便没有了,并不讨巧;第四类型:写心灵的旅程。这个命题容易写出心灵的变化,文章更有波澜更有吸引力。如习作《发现母爱的旅程》,通过叙述描写心灵之旅:从漠视母爱——理解母爱——感恩母爱,这场心灵之旅,启发我们在行文过程中,应当塑造前后对比与变化。其实,“旅程”也不单单是具体的行为,”“经现母爱“带着很明显的感情色彩,要学生更应当重视情感或心灵的旅程,从更广远的角度切入。
2.要用心积累“有意思”的细节素材,驱动作文由“内容空泛”升格为“素材鲜活”
海明威说:“如果你已从庞杂的对象中大致选定了所写的内容,接下来,请对笔路加以控制.”海明威所说的笔路,也就是章法布局及文章的形式,“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而这“情”是从文章的一件件事一个个画面而生发出来的。
无论写人还是敘事,它都需要故事来支撑,讲故事的人,就必须在内容上“精巧”下功夫,首先要用心积累“有意思”的素材,驱动作文由“情节的空泛”升格“画面的鲜活”。素材从生活来,学生要=善于捕捉鲜活人生活细节;第二是是移植共生,从阅读积累中嫁接有趣的细节素材。例如,可从中考阅读题《爸爸的白发不是老》中积累“爸爸在雪夜中为我撩大衣御寒”的素材,将它移植共生到学生的作文《发现母爱的旅程》中:我和妈妈吵架后,我想起了“妈妈曾经在雨夜里为我撩衣,护我前行”。修改后的文章增加了妈妈呵护我的这一细节描写,使情节发生逆转,母子间的矛盾得以解决,也使文章内容更加感人,文章中心得以体现。讲故事就要讲出温度,绘出画面,巧妙借助阅读过的素材,去构筑一个与“我”相关的一个故事,共生出情节的波澜,使故事说得更加生动。总之,学生在写作构思过程中,应将题目和生活体验无缝链接,将零散的细节和事件串联起来,通过思维的有序运作和笔路的有效管控使主题凸显。
3.要学会积累“有态度”的素材,驱动作文由“内容有意思”升格为“文章有态度”
曹文轩说:“一个人的少年时代,本来就是一个‘有意思的时代。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意义的事情才可能渐渐多起来。“有意义”的作文一定是对生活和人生“有态度“的作文,这取决于作者平时的生活积淀和感悟人生、提炼思想的水平,也取决于学生积累的“有态度”的素材的数量和质量,以及迁移使用的能力。
“有态度的素材”的积累,可以从阅读中积累,也可以从从广告辞中获得灵感,还可以从电影从歌曲从诗歌中积累精炼的句子,缘事而发,理性提炼出有深度而又凝练的“态度”。以学生习作《发现母爱的旅程》为例,笔者在课前播放了安溪首部微电影《爱不穷》,微电影的主题是:无论你身处何境/不要忘了爱/因为爱不贫穷,这句“素材”运用到学生的文章中,可以改为“无处你身处何境,不要忘了这段旅程,因为温暖的母爱永远都在”,亦或“无处你身处何地,不要忘了爱,因为母爱的温度永远都在”……一句话表达出文章的态度,扣紧并升华了习作的主题。由此可见,学生根据自己的习作需要,化用积累的“有态度”的作文素材,以小见大地生发阐释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表达,表达出了合适合理合情的态度,是很有必要的。
总之,从积累“有意思”的素材到发表“有态度”的创见,学生完成了作文思维升格的完美转身,何乐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