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音
在第三届中国歌剧节参演剧目中,《松毛岭之恋》是相对突出的一部。无论本地长汀县的首演,还是异乡金陵城的复演,该剧均受到专家与观众的由衷赞誉。因為,这是一部老百姓看得懂也听得懂的新戏。
听说一部新戏诞生,总会习惯性地追问,谁作曲?谁编剧?谁导演?谁主演?第一时间获得信息,竟然只有王庆爽一张熟面孔,因2011年首演歌剧《土楼》中她饰演女一号阿花。这次领衔《松毛岭之恋》女主人公阿妹,原型并非具体某一个女人,而应为无数红军留守家属的一个典型。从剧名上可以解读故事发生地与那场有名的战役相关,重点却是围绕着一个“恋”字,相恋、思恋、苦恋。一个红军家属、一个客家女人,用三十年坚守、等待书写的一段恋歌,她的真情、忠情与深情、痴情,纯朴自然感天动地,催人泪下荡气回肠。
编剧王保卫是福建当地的剧作家,一个土生土长的闽西客家人。在家乡故里打响的松毛岭战役对他而言并不陌生,在炮火硝烟里牺牲的万余红军战士,精魂未散英灵犹存。这场伟大战役阻击了敌军,为中央红军实现战略转移赢得宝贵时间,吹响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进军号角。
《松毛岭之恋》讲述了一个悲情的故事:客家姑娘阿妹,在新婚丈夫阿根参战未归后,依照客家人的习俗,坚持为阿根一年做一件新衣服和一双新鞋。在公婆和小叔子牺牲后,阿妹独自将阿根留下的一条根和红军遗孤抚养成人。30年后,参军的儿子复员回乡,最终让阿妹面对的是烈士证书,相信丈夫早已不在人间的事实。悲痛难抑的阿妹捧着30套新衣新鞋,同乡亲一起送别阿根……
全剧设置四个主要角色:阿妹(女高音)、阿根(男中音)、阿财(男高音)和瞎婆婆(女中音),另有成年思军(男高音)和反派团总(男中音),唱段戏份有限,而成年思红基本是个一声不吭的哑剧角色。可以说,在文本中,四个主要角色或两主两配,形象的塑造与个性的描写,清晰而准确。但阿财英勇牺牲前的铺垫,“皮儿”有些厚,原本特别好的一场戏略显累赘拖沓,还有些“抢戏”之嫌。从襁褓中与阿妹生死相依的红军遗孤思红,她陪伴养母30年守望。如若有一段从养女角度抒发的对阿妹的感怀,可能会平添一种动人的效果。
在歌剧创作领域,福建省歌舞剧院创作室主任卢荣昱和王保卫同样也是“新面孔”。但《松毛岭之恋》写的是发生在福建的人和事,原生素材应是信手拈来。作曲家采用了已被列入“非遗”的客家十番音乐与闽西、赣南、粤东客家金三角地区的山歌乡谣。全剧音乐基本以本土音乐“DNA”演化派生,阿根和阿妹的主要唱段以及大量的合唱,旋律优美流畅、自然淳朴,有很高的可听性。
但某些器乐段落与声乐段落,听起来有些“咋”,可能是由于配器与演奏双向失衡失控所致。虽然根据情节情绪需要,音乐应有一定戏剧性的紧张度与张力感,但某些描写战争场面或对峙形态或心理动态的篇章,“高强响”的音效与单一化的节律,还是令人“不堪重负”。翻看节目单得知,这次应邀为《松毛岭之恋》配器的作曲家李文平,也曾为《白毛女》《小二黑结婚》等经典民族歌剧配器,他的成功之作颇丰,经验相当丰富,如肯多下些功夫精雕细刻,有些问题就不应再是问题。
从2011年的《土楼》到2017年的《松毛岭之恋》,福建省歌舞剧院一直在歌剧艺术之路上自觉探索坚持实践。男中音歌唱家孙砾走马上任院长之后,从台前的头牌主演到幕后的艺术总监,他的“角色”转换,更能全面能动地要求一部新戏向“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打造锤炼而努力。这部新戏的舞台呈现,特别能反映出他们这种执着的追求。
张峥与福建交响乐团合作,尽可能忠实地还原作曲家的理想意图。音乐既散发出浓郁的乡土味道,又挥洒着清新的歌剧气韵。序曲、间奏、尾声或叙事、抒情、描景,音乐的情绪与人物的歌唱都有机交融。偶尔筑成的一道“音墙”,最终能够成为一座“路桥”,通向起伏跌宕的彼岸远方。在本届歌剧节众多剧目中,该剧合唱以写得用功、唱得用心而为人称道。开场《盼望前方早胜利》先声夺人,《送我个红军上前线》深情委婉,《神圣的使命》雄浑激越,《不屈的松毛岭》气壮山河……相信随着该剧一场一场继续演下去,音乐会更加收放自如精彩动人。
姚中译饰演的林阿根,虽在第三场英勇牺牲,但“他”一直陪伴着阿妹,在她的呼唤中,在她的思念中,在她的梦幻中,阿根从未离开。这位红军连长,形象英俊健朗,嗓音柔润通透。曾有印象,姚中译是唱男中音的角色,在《蝙蝠》里是那么风流倜傥的贵族,在《渔公与金鱼》中担任孙砾的B角。现在他是“松毛岭”上的英雄男儿,节目单上写着他是青年男高音歌唱家。听阿根“生前”在告别前后,两个相对完整的唱段《好妹妹啊心肝肝》和《只怕你从此守空房》,他的歌声,既有男中音的宽度,又有男高音的亮度。两段咏叹调情绪大体差不多,但在情感的细节与分寸上,还是有差异有区别。姚中译在歌剧表演上潜力与实力兼备,其抒情性与戏剧性兼而得之,阿根的艺术形象,丰美生动令人信服。
青年女中音冯硕饰演的瞎婆婆,一出场就将一位“老红属”的坚韧刚毅灌注于演唱中。这个角色,施展发挥的空间有限,但“眼瞎心不瞎”的心态与状态,还是努力到位。同样是青年演员,低男中音周建坤舞台表演自然松弛。这个“团总”嗓音条件优越,但在低声区过于撑开、拉紧却会适得其反,可能产生声音造型“脸谱化”的效果。青年男高音歌唱家郑海兵饰演的林阿财很有戏,从懦弱胆怯的少年到温厚优柔的青年,再到见义勇为的志士,这个角色的成长变化有一个过程。相比阿妹和阿根,阿财更有脉络线与空间感,因此也更自然亲切。他的可怜、可亲、可敬,郑海兵很好地表现出了这个过程与维度。最后绝唱的重头戏,一波三折耐人寻味。
在2017年12月16日第三届中国歌剧节开幕式上,第一次听王庆爽演唱《松毛岭之恋》中阿妹的核心唱段《阿根哥你在哪》。走出《土楼》的“阿花”,在民族歌剧舞台上,已然越来越展露出其出众的才情。12月30日领衔全本歌剧,女高音的表现更是令人眼前一亮。舞台上的阿妹,既有客家女子的美丽善良,又有红军妻子的纯朴倔强。从抬着门板风风火火上场,阿妹的形象就鲜活灵动呼之欲出。“阿根呀——”王庆爽嗓音清亮甜润,第一声歌唱的呼喊就是那么悦耳入心。“哥是岭中长年树/妹是树上百年藤/树高藤长缠到死/今生来世永难分。”这首民歌风的山野情歌,王庆爽字斟句酌细致处理,听起来别有一番情韵。
“阿根哥呀你在哪?妹我等你等得好心慌。”这段唱植入剧情里,更有感人的魅力。一个即将临盆待产的孕妇,岂能底气十足力壮如牛?王庆爽很好地把握住情感抒发的尺度,将阿妹的情态表现得恰如其分。她的忧伤沉吟、她的恍惚失神,都很自然生动。相比之下,我更喜欢第四场开始的那首《摇篮曲》。“哥说你有九条命,我说妹是一根筋。”王庆爽既唱出了慈母仁爱的温情,又传递了军嫂仁厚的激情,还散发着孝媳仁义的亲情,这个人物因有血有肉丰满真实而越发富于感染力。
无论文本还是音乐,在阿妹身上都倾注了最多的心血力气,希望女一号神采焕发光艳照人。但,阿妹只是闽西山乡的村妇,而非刘胡兰、赵一曼式的英雄。大多数时间,她只是静静地、默默地守望等待。何况演员一副肉嗓子,某些太繁复的高音,某些不必要的强音,今天王庆爽能顶上去唱下来,明天换个人怎么办?表现戏剧性张力,一味追求高强响不一定灵。有时以弱声低音演唱,可能会更走心更动人。
现在的年轻人,恐怕不会理解也不能相信,一个新婚女子守着一个家,要陪着瞎婆婆,帮着小叔子,还带着两个孩子:一年一件新衣一双新鞋,做给一个望不见也等不回的男人。《松毛岭之恋》写的就是活生生的真人真事,一段天地明鉴的历史。重要的是,30年坚守的信念,竟然如此朴素简单——因为丈夫去为老百姓干大事,所以妻子要按老规矩做小活,三十年,心甘情愿,等待。
一部好戏诞生,肯定希望它、祝愿它好上加好健康成长。“松毛岭”梦之队,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