郇 腾 李春燕 袁绍康 张爱强
上世纪九十年代,烟台市以县为单位麻风发病率均控制在1/10万以下,进入基本消灭状态,但仍有散在病例出现。为探讨现阶段麻风的流行规律和特征,现对2007-2017年新、复发现麻风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以进一步探讨在低流行状态下如何更有效地开展麻风防控工作。
1.1 诊断标准 新、复发麻风诊断依据《麻风病诊断标准WS 291-2008》,病例分类按照我国现行常用的1987年WHO麻风分类标准;残疾分级按照WHO 1988年麻风残疾分级标准。
1.2 资料来源 新、复发麻风病例报告资料来源于全国麻风防治管理信息系统。人口相关数据来源于烟台市统计信息网和烟台市统计年鉴。
1.3 统计学方法 新、复发麻风病例报告资料用Excel 2007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8.0分析数据。其中发病率应用u检验,发病趋势、年龄、性别、类型构成应用χ2检验,平均诊断延迟期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发病总体情况及变化趋势 烟台市自有历史记载以来,共累计登记麻风病人4312例,在山东省属麻风高流行地区。2017年底,全市共登记现症患者7例,治愈存活人员608例,全市现有人口数654.23万,其中男324.01万,女328.07万。
2007-2017年全市共新发麻风13例,复发9例,共计22例。年发病率由2007年的0.107/10万下降至2010年的0.015/10万,下降趋势明显(χ2=21.15,P<0.05),2010-2017年,每年只有1例新复发病例(2016年没有病例),一直持续低发病状态(见表1)。患病率自最高年份2008年的0.230/10万下降至2017年的0.107/10万,下降趋势明显(χ2=117.46,P<0.05)。见表1。
2.2 人群分布
2.2.1 性别分布 新、复发的22例麻风患者中,男16例(占72.7%),女6例(占27.3%),男女比为2.67∶1,病例构成在性别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09,P<0.05),见表1。标化后年均报告发病率男0.044/10万,女0.017/10万,发病率在性别之间具有差异性(u=2.09,P<0.05)。
2.2.2 年龄分布 新、复发麻风患者发病年龄28~76岁,平均54.6岁。50和60岁年龄组病例数占77.27%,各年龄组构成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25.31,P<0.05),无儿童病例报道(见表2)。
表1 2007 -2017年烟台市麻风发病和患病情况
表2 2007-2017年烟台市新、复发麻风发病年龄分布
2.3 地区分布 22例新、复发病例均属当地人口,十年来无外来人员病例报告。22例新、复发病例分布于9个县市区,其中莱阳市6例,海阳市、栖霞市各3例,其余县市区1~2例,另有4个县市区没有病例报告。
2.4 病例类型及残疾
2.4.1 病例类型 13例新发病例中,MB 10例(占76.9%),PB 3例(占23.1%),类型比为3.33∶1;9例复发病例中,MB 7例(占77.8%),PB 2例(占22.2%),类型比为3.5∶1;新、复发病例类型比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22,P>0.05 );22例新、复发病例中,MB 17例(占77.3%),PB 5例(占22.7%),类型比为3.4∶1,高于10年前张丽玲等文献资料数据(该文献报道“烟台市1994-2007年新复发麻风病例中型比为2.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9,P<0.05)。
2.4.2 残疾情况 13例新发病例中,二级残疾6例,二级畸残率46.1%;9例复发病例中,二级残疾8例,二级畸残率88.9%,8例畸残均属于原发畸残,无新畸残。新发病例畸残率明显低于复发病例(χ2=4.20,P<0.05 )。
2.5 病人误诊情况
2.5.1 误诊疾病 22例新复发病例中,只有4例复发病人直接到当地皮防机构就诊后确诊,其他病人均被误诊,其中新发13例麻风病例中,误诊一般皮肤病6例(带状疱疹1例、多形性红斑2例、脓疱疮1例、荨麻疹1例、固定性药疹1例),周围神经疾病6例(神经炎3例、创伤性神经损伤1例、颈椎病引起神经麻木1例、糖尿病引起周围神经病变1例),未确诊1例。5例复发患者被误诊为一般皮肤病4例(过敏性皮炎2例、湿疹1例、银屑病1例),神经炎1例。
2.5.2 诊断延迟期 13例新发患者诊断延迟期为2~132个月,平均(42±38.7)个月;9例复发病人诊断延迟期为1~15个月,平均(6.6±5.2)个月。新、复发患者诊断延迟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1,P<0.05)。其中新发病例中仅有2例当年发病当年确诊,复发病例中有5例当年发病当年确诊。
2.6 疑似感染途径 13例新发麻风患者中有家族史0例,同村既往有麻风患者4例(占30.8%),邻村既往有麻风患者6例(占46.2%),情况不明的3例(占23.1%)。
烟台市于1990年达到了以县为单位基本消灭麻风病的目标,1994年通过了国家级考核验收,之后一直没有出现较大的疫情。从上述资料看出,2007-2017年全市共新发麻风病13例,复发9例,共计22例。年发病率由2007年的0.107/10万下降至2010年的0.015/10万,十年间麻风发病率和患病率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并已连续多年稳定在极低水平,防治工作没有松懈,防治效果显著。
新、复发麻风患者中,男女比为2.67∶1,与李涛[1]、徐荣艳[2]等之前文献报道基本一致;平均发病年龄54.6岁,明显高于梅册芳[3]等广东省韶关市同时期平均年龄;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儿童麻风病例作为麻风病流行程度的敏感指标(余美文等[4]),近十年来烟台市均没有病例报告,发病年龄高且没有儿童病例,说明烟台市麻风病流行处在非常低的水平,防治成效显著。区域分布上主要是相对集中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莱阳市、海阳市和栖霞市,这些地区在历史上也是麻风高发区域,传染源还没有得到彻底有效控制,提示我们应继续加大对这些地区的防治工作。
在新、复发患者中有77.3%为多菌型,22.7%为少菌型,类型比为3.4∶1,与徐荣艳[2]、何国兴[5]等前期报道江苏省徐州市和云南省楚雄市资料基本一致,高于张丽玲[6]等烟台市10年前资料报道,这一结果至少说明两点:一是现阶段多菌型病例偏高,存有潜在风险;二是说明我市麻风处于低流行状态,并得到有效控制[7]。13例新发病例中,有残疾的高达84.6%,其中二级残疾46.1%,明显高于何国兴[5]、郑水龙[8]等资料报道;新发患者的平均延迟期高达42个月,明显高于复发患者,也明显高于梅册芳[3]等广东省韶关市相关文献报道。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从麻风本身来讲,发病初期症状隐匿,不痛不痒,患者本身没有引起足够重视;2、烟台市10年间新发麻风病例仅13例,绝大多数临床医生尤其是年轻医生从没见过麻风患者,临床诊断经验和意识均不高,加上麻风早期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很易误诊;3、基层防治机构防治经费不足,主动筛查麻风病的措施不多,能力不强等。这些原因导致新发患者诊断延迟期延长。目前,烟台市在市、县两级全面开展麻风症状监测工作,期望在麻风早发现、早诊断等方面的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22例新、复发麻风患者中,只有4例复发病例直接到皮肤病防治机构就诊而得到确诊,其余患者在确诊前都多次在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就诊过,多数患者被诊断为各种一般性皮肤病或周围神经疾病,误诊率高,说明临床医师对麻风诊断相关知识掌握不够,应进一步加强培训。
与李涛[1]、徐荣艳[2]、杨钢[9]等报道明显不同的是,烟台市13例新发麻风患者均没有家族史;但有76.9%的新发患者同村或邻村既往有麻风患者,另有23.1%的患者没有明确的接触史,感染途径及传播方式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研究探讨。
十年间烟台市麻风发病率、患病率均呈明显下降趋势,并持续保持在低流行状态,新复发患者发病年龄较高,没有儿童病例,说明防治效果显著。但新发病例残疾率较高、延迟期较长,提示我们要积极开展麻风早期发现工作,进一步重视和加强麻风症状监测、防治知识与技能培训、疫点调查与处置、家属及密切接触者检查、大众健康教育等工作,争取早期发现麻风患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切断传播途径,降低畸残发生率,实现消除麻风危害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