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斌
【关键词】 美术教学;评价;针对性;鼓励性;开放性;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 G623.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19—0075—01
课堂评价是教师针对学生的反馈给予的及时回应,也是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的合理评判,对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完美的人格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节好的美术课,离不开教师精心的准备,离不开教师精彩的讲解,离不开教师的课堂驾驭,更离不开教师精准的课堂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美术的态度和学习效果。下面,笔者就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的课堂评价,谈些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一、评价要具有针对性
学生的学习效果,往往与其精神面貌有很大关系。因此,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其精神面貌和行为表现应是教师评价关注的焦点。教师的评价应该具有针对性,用优美的专业词汇给予学生评价,让课堂具有美術的专业味,同时使学生感受到美术课特有的艺术魅力。
学生的美术语言很少,他们还处在积累阶段,在课堂上教师要给予合适的引导和恰当的纠正。例如,学生说颜色多很漂亮,其实就是色彩丰富;颜色很跳,就是指色彩对比度大。给学生说多了,学生自然而然就能理解这些专业的词汇,并且尝试运用。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操作技能、探究能力、认知水平,教师应该针对具体事情,用肯定和鼓励的方式及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评价。因为学生非常期待教师对他的肯定,尤其是那些内向、反应比较慢的学生。
二、评价标准要具有多样性
面对当前多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使教育在每一个学生身上得到最大的成功,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实现学生的个性化教育,是教师每天所期待的成功。学生渴望受到教师的鼓励和表扬。课堂中教师的提问学生回答了,无论对错,教师都应第一时间给予学生一个简短的评价。学生常常将教师鼓励性的评价视为最权威的、最受鼓励的精神褒奖。教师平时要注意观察学生的点点进步,并及时表扬。
评价一旦失去了科学的标准,就失去了评价意义。不要把学生在某一阶段的表现作为固定不变的评价依据,要重视学生的一贯表现,以动态发展的眼光去评价学生。对于学生作业的评价,不应该是一个标准,而应因人而异。带着这种观点去评价学生的作业,用学生的眼光去解读学生的作业,更能促进他们的个性在艺术创作中得到自然发展。在进行评价时,对优等生提高标准,优中求新;学困生降低要求,发现其“闪光点”,及时表扬,提高学习美术的自信和兴趣,让不同个性、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
三、评价方式要体现激励性
评价学生的作业,如果还是用分数来进行衡量,往往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作业改用等级评价,效果就会很不一样。等级的标准也并非一成不变,将学生掌握运用美术知识技能的实际水平,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作为评价学生作业的主要依据。将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等方面作为教师加分的依据。加分的条件是:尽力完成作业,本次作业比上次作业有进步,能将作业不足主动弥补好。只要用心完成作业,至少会得一个良或一个微笑。不同的印章和描述性评语,体现了学生不同的学习状态和个性,既能看出学生的差距,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也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心理健康。用这种方法评价学生的作业,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四、评价过程要体现开放性
通过作品的多方面观察、展示、评价,能提升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大大提高创作的整体水平。因此,要引导学生深入剖析作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还能丰富课堂内容,扩宽学生眼界。对于作品不完善的学生,教师应对作品的优点进行表扬,缺点指出并给予指导性意见,帮助他们完善作品。
别人的意见,常常正是自己疏忽的。学生们互相提出的建议,往往会使人耳目一新,茅塞顿开。这样,学生既为他人提供了参考和借鉴,也加深了对别人作业的理解,更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对教师而言,也有很大的收获。师生共评,有助于学生自主意识的建构、审美能力的提高,实现教学评价的民主、公平。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