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宏涛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的稳定发展,教育事业突飞猛进,教育制度也在不断深化改革中。教育已不僅仅是要抓文化课学习,艺术的教育也受到了重视。小学美术作为一门拓展学生思维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艺术课程,在提升学生素养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积极落实新课程的改革,以为学生服务为目标,促进学生的发展实施教学。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为他们的创新和实践能力都会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将对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而展开分析探究。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动手能力;探究策略
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动手能力成为学生的一种必不可少的能力。根据小学生注意力容易被分散和对新事物有好奇心的特点,设置小学美术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有利于增强孩子们对美好事物的视觉感知,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一、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美术学科教育地位低
面对新课标,各学校虽然增加了对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为美术的教学提供了更多设施,但是美术课依旧归为小学学习内容的副课。教育部门虽然加强了对美术教育的检查和监督,但依旧没有实行严格的统一规划制度,树立课程教育的标准。由此,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就无法确立一个评价指标,结果依旧是导致美术教育的不重视,学生老师的积极性也无法提高。
(二)学生的积极性受到限制
据了解,小学美术的教育模式同基础课的教育模式相差不多,模式单一。更多注重的是美术理论知识的掌握,忽略了美术实践的教学,从而导致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较少。除去课上老师讲解理论的20分钟,学生的动手绘画时间基本剩下10多分钟左右,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完成一幅作品,爱好美术的学生也会有意犹未尽的遗憾。长此以往,学生不能制作出让自己满意开心的作品,渐渐只会导致孩子们失去对美术的兴趣和热情,限制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二、小学教学美术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具体策略
(一)树立美术课的动手意识
新课程的改革要求必须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要求学生必须在教师引导下学会进行自主学习,从而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小学美术教学的课堂中,教师必须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勤动手的意识,时时是绘画之时,处处是创作之地;及时指导学生完成美术作品,使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验其中的快乐,培养他们实践的兴趣,并提升课堂学习效率。
(二)必要的技巧训练,强调基础知识
美术课堂中像画面的安排,人物的动作等都是教师在给学生讲课时所必须要注意的技巧训练,如果这些技巧没有在画面中呈现,就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美术作品。在后续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总结经验,灵活的运用方法和策略,让学生敢想敢画,并在绘画作品中体现小学生的纯真美好,提高学生的绘画质量。只有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技巧,才能体会到绘画创造的快乐,达到增强学生自信,表现自我个性的目的。
(三)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动手
美术课上适当合理的融入情境教学,这一措施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最佳方法之一。教师需要根据课上情况创建相应的教学情境。首先教学情境不能随意创建,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深度了解,仔细研究教材,才能做出适合学生又能达到课堂效果的教学情景。课堂上可以用大屏幕播放和课堂主要内容相关的视频、音频或者图像等形式(这种教学模式大多数学生都是非常喜欢的)。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及时向学生提问,要求学生根据当堂课的内容自己创作,不但具有及时性又具有趣味性,还能够加深学生对事物的认知和美术创作的印象。
(四)开设手工制作课,积极鼓励学生
作为小学生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开展手工制作的课程是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方法。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的开展中,教师要不断地丰富课堂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丰富的课堂内容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美术制作的乐趣。手工制作课的开展,不仅能够让他们拥有积极动手的热情,还能综合的提高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创作自己心中的作品,鼓励学生动手美化生活环境,对他们作品的认可就是对学生最大的肯定,同时也是实现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学生动手能力的最好方法。
总而言之,小学的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最佳课程,也是培养学生其他综合能力的基础。教师在根据学生对美术的认识,结合自身教育经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开展各种各样形式适合不同年级的美术课活动。适时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给予鼓励和奖励,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有利于落实推动教育改革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龚婷婷.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6(20).
[2]朱海燕.试论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途径[J].考试周刊,2016(42).
[3]赵颖.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J].新课程(上),2016(1).
[4]刘利利.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