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研究实施以临床思维为导向的护理实训教学的效果。方法:以随机法在2016级护理专业新生班级中随机抽取两个班级,参照组行常规教学,实验组行以临床思维为导向教学,分析两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对护理实训教学的评价、护理操作考核成绩对比参照组,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以临床思维为导向的护理实训教学的效果较为显著。
关键词:临床思维 护理实训教学研究
此文纳入分析目标为2016级护理专业新生班级中的两个班级学生。报道以临床思维为导向的护理实训教学的应用效果。
一、资料与方法
1.基础资料
将2016级护理专业新生班级中随机抽取的两个班级将作为实验对象,以随机法进行样本分组,参照组45名,男女比0:45,中位年龄数值(20.54±2.54)岁;实验组55名,男女比2:53,中位年龄数值(20.22±2.04)岁。对比两组护理专业学基础数据,P>0.05,统计学不存在组间参比意义。
2.方法
参照组开展常规实训教学,实验组开展以临床思维为导向的护理实训教学,在第二学期至第三学期中安排《常用护理技术》相关课程,总学时为146,其中80学时为实训课程,依据培养目标和课程大纲教师设置科学的实训项目,从易到难设置四个项目,即为护理程序应用对头部外伤患者的生活护理;无菌隔离技术应用有利于破傷风患者体温的测量以及伤口换药;青霉素过敏性休克以及过敏试验的抢救;对肺炎患者经所学知识技能开展整体综合护理。依据团队合作学习模式进行教学,每组总共3到4名护理专业学生,每组都设置一名组长,课程前1周教师为学生发放情景案例,让学生和学习任务结合思考,自行查阅相关资料,且初步给出护理有效方案。以临床思维为导向的护理实训教学包括六个阶段,即为案例展示、组内讨论、模拟演练、小组展示、学生反馈、教师延伸和评价。
3.观察指标
以和实训教学项目统一的团队考核模式进行评价,四名学生为一组开展三个及以上护理技术的护理案例,包括案例抽取、分组讨论、护理方案的拟定、准备工作、分配任务以及实施操作等在内的技能考核项目。
4.统计学方法
于统计学计算软件SPSS21.0中输入统计的两个班级100名护理专业学生所有数据,计数资料率(%)的形式表示,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行t检验,P<0.05,统计学具有计算统计分析意义。
二、结果
1.分析参照组与实验组护理专业学生对护理实训教学的评价
实验组护理专业学生对护理实训教学的评价显著高于参照组数据,P<0.05,统计学具有计算统计分析意义。
2.分析参照组与实验组护理专业学生护理操作考核成绩
实验组护理专业学生护理操作考核成绩和参照组指标对比,P<0.05,统计学具有计算统计分析意义。
三、讨论
护理临床思维能力实际上是通过智力、理论、经验综合分析判断患者潜在或者存在的护理问题[1],且具备相关护理方案的决策能力,让学生拥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为主要核心内容。常用护理技术课程中实训教学数据重要的内容,所以,怎样提升实训教学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2]。以临床思维为导向的护理实训教学方式有利于提升护理专业学生临床决策能力、思维能力、团队沟通协作能力,将临床护理实践和学校教学之间的差距显著缩短,有利于实训教学的效果[3]。
此次显示,实验组护理专业学生护理操作考核成绩、对护理实训教学的评价对比参照组具有统计学计算意义。
综合以上结论,将以临床思维为导向的护理实训教学应用于护理专业学生中相比较常规护理实训教学的临床价值更显著。
参考文献
[1]柯盈盈,黄敏娟,张群等.以临床思维为导向的个案护理实训教学的实施效果[J].全科护理,2016,14(17):1825-1827.
[2]柯盈盈,黄敏娟,林静等.基于护理临床思维开发的个案综合护理实训教学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15):80-82.
[3]梁金连.以案名为导向的情景模拟教学法对护理本科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影响[J].全科护理,2016,14(31):3328-3330.
作者简介
胡子艳(1987.8— ),女,汉族,湖南长沙人,长沙卫生职业学院助理实验师,学士学位,从事基础护理技术,老年护理技术实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