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闽
摘 要: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字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于这两项技术紧密结合的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也焕发出勃勃的生机和活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生,是电子专业未来发展和应用的基石和骨干,培养电子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挖掘电子专业的智力潜能,提升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工作过程 电气工程 自动化专业 创新能力
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是推动民族进步的灵魂,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基石,电气工程学科属于实践性、工程性比较强的学科,该学科不仅包括强电、弱电,还与控制技术、电工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多种学科关系密切[1]。我国近年来在科技、国防、农业、工业的各领域取得了飞跃式发展,电自专业(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人才这些领域的发展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我国要想在这些领域继续保持旺盛的发展生机和强大竞争力,离不开适应时代的、具有创新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大学生因为知识积累、年龄等因素影响,正处于思想活跃、精力旺盛、思维敏捷阶段,这一阶段的大学生们也是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和发展的重要阶段,高等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和摇篮,必须理论、战略联系实际,培养大学生由“知识型”向“创新型”转变,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1]
一、电自专业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现状
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目前我国大学生存在思维固化,创新能力不足,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在电自专业大学生身上也有一定共性。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创新思维不足
2.创新能力不足
3.创新毅力不足
4.创新动力不足
5.创新魄力不足
6.创新意识不强
7.创新欲望不强
要想改变这些缺点和不足,电自专业教学必须改变过去那种按照教材依样画葫芦、照本宣科、验证型学习实践模式,从实验课、课程设计、金工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多个环节进行改变,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创新型专业人才。
二、培养电自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动力源泉,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未来世界的竞争与其说是综合国力的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不如说是创新能力的竞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了创新人才,就会停滞不前失去了发展动力,就会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大学生作为国家建设是业的继承者,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潜力、潜能,创新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出路决定格局,在世界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应走在创新创造前列”,大学生是创新的先行者,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培养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就是培养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的动力源泉,就是培育国家和民族的继承者和开拓者,是关系到国家、民族发展的前提,存亡的关键,不可不重视。
三、培养电自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措施和策略
1.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观念,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教师
教师是学生的领路人,教师的治学理念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眼界和未来,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要了解、掌握本学科及相关交叉学科的最前沿理论知识,具有前瞻性思维和眼光,要有意识地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开拓学生的眼界,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指导学生继承式学习向创造式学习转变,为国家培养创造性、创新型人才。[2]
2.加强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的环节,从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设计能力着手进行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严格检查、评估、评价制度、标准与方法,鞭策学生向创新型转变。[3]
3.鼓励大学生进行创新实验,参加各种创新性项目,不急功近利,不求成败,不重成果,注重过程,旨在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4.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搭建联动机构,加强管理,构建长效机制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不能急功近利,不能期望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战略、理论联系实际,系统性、阶段性相结合,各部门、各系统、各组织相协调,对整个教学体系进行改革,对教学环节进行优化,为大学生开放实验项目、科技创新项目、竞赛项目等各类综合性试验,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教师引导、辅助,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魄力、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创新动力,激发学生创新欲望。
结语
總之,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对人才创新能力的要有也越来越高,作为未来国建建设、发展和继承的主力军,大学生尤其是电自专业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成为未来国家战略的关键,加强电自专业大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是增强人才竞争力和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最有效途径,更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必然结果。
参考文献
[1]唐贤伦,陈功贵,刘想德.基于电气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群的工程能力培养立体化建设[J].教育教学论坛,2014,(53):177-178.
[2]孙兆堂,郭从利.基于工作过程的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技视界,2012(23):186-186.
[3]张玉华,李鹏辉,基于工作导向的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创新[J].数字化用户,2017,2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