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结合讲读课文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2018-10-26 11:00黄海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30期
关键词:写作能力语文教学

黄海

摘 要: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是将讲读课与作文课完全分开来进行教学,平时在讲读课上只进行范文教学,不搞作文教学,似乎讲读课文与写作文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而且有的学生甚至错误地认为不上语文课照样能写好文章的现象。

关键词:语文教学 讲读课文 写作能力

根据这些情况,本人在讲读课堂上进行了努力的探索,怎样把讲读课和作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才能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呢?下面浅谈本人平时的一些做法。

一、从讲读课文中积累写作材料

学生每每在提笔作文的时候,往往觉得头脑一片空白,没有什么内容可写。这除了缺乏生活经验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阅读面太狭窄,词汇量过于缺乏,占有的写作材料太少。根据这种情况,在讲读课中,我特别注意将范文中的内容和结构教给学生作为写作材料。譬如,在讲授莫怀戚的《散步》这篇课文时,让学生借鉴它开头简洁和开门见山地交代所写的事件;在讲授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时让学生借鉴怎样写是埋下伏笔;在讲授朱自清《春》这篇课文时让学生体会语言美,总结出在写文章时多用修饰手法可以体现出语言生动等等。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思路、写作技巧、语言表达,让他们写作时有路可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除此之外,平时在讲课过程中根据课文内容适时渗透一些例如关于爱国主义方面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英雄事迹、理论阐述及名言佳句等介绍给学生,丰富学生知识面,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在阅读课堂上,渗透一些如廉颇、蔺相如、荆轲等历史人物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颂扬或批判。这样就为学生写作提供了材料。同时,我在讲课时,非常注意启发学生对范文中提供的写作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加以灵活运用。[1]

二、学习写作方法,提高写作技巧

学生对教师们津津有味地讲解范文的写作特色不大感兴趣。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求把讲解范文的写作特色同引导学习和运用范文的写作技巧结合起来,让学生从范文的写作技巧中吸取写作经验,然后逐步地将它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例如《荷花淀》、《最后一课》、《背影》、《孔乙己》等课文中人物动作的细节描写是作品的一个重要特色。

例如《孔乙己》的细节描写不用繁文缛节,不求纤毫毕现,仅用极精炼极俭省的笔墨去摹写人物的特质气韵,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穿的虽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一两句肖像细节就勾勒出了一个迂腐穷酸好喝懒做又死要面子,死不肯放下读书人架子的人物形象。

《孔乙己》一文中的动作细节很多,而让人过目难忘的莫过于下面两个细节:“排出九文大钱”和“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排”,既对酒店表示出分文不少,自己是规矩人,又能对短衣帮的耻笑表现出若无其事来。“摸”,不仅真切地反映了孔乙己此时的经济处境,同时也表明了孔乙己沮丧的内心世界。

《背影》中细节描写也很多,例如“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桔子往回走。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这些细节描写很细致入微,而且很生动,当读者慢慢品味时有一股芳香让人陶醉。因此讲课结束后要求学生仿照写一段自己最熟悉的人的动作细节描写。并且明确指出,写作文时多一些细节描写,你文章会更具体、生动,同时也是作文获得高分一个方法之一。

三、利用范文,讲评作文

通常的作文教学,老师们往往在学生们作文之后,一个学期中进行为数不多的讲评,将学生们在作文中存在的问题集中起来讲,但缺少讲评的参照文章,学生常常有过眼烟云的感觉。我的作文讲评,除了在作文课进行作文讲评外,更多的则是把学生作文中的优缺点带到讲读课上去讲评。这有个好处,就是把范文当作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照出学生作文的瑕瑜,使学生们从对比中得到启发,受到教益。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对课文的欣赏鉴别能力,又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写作能力。

學生在作文中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写到眼睛时总爱用“炯炯有神”、“水汪汪”、或“暗淡无光”等词语形容人的眼睛,这当然比不用这些词语去描写眼睛要好多了,但千人一眼,如同一个模子里铸出来似的,这就把人们本来是千差万别的眼睛写得既熟又俗了,而且写不出真情实感,感觉文章缥缈空洞,自然写作分数也不是很高。比如在学习《祝福》中的祥林嫂的肖像描写时,我把作品中对祥林嫂眼睛的描写作为教学的重点之一。鲁迅笔下的祥林嫂,第二次来鲁镇时,她“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祥林嫂在土地庙捐了门槛后,“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而她在生命行将结束的祝福前夕,则“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而祥林嫂在这之前遇到“我”时,要问“一件事”,“她那没有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2]

鲁迅曾说过,要描写一个人,极省俭的方法是描写眼睛。我在讲读教学中着重讲祥林嫂的眼睛,其目的就是要告诉学生,只有深入细致地观察生活,才能写出人物的个性特征,千篇一律的概念化的词儿将使人物形象失去个性特征。这样结合范文讲评作文,具有较强的启发力量和说服力量。

课文只不过是一个例子,教师不能只重视过程与方法,应更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拓展思路,才能真正获得写作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才能真正理解课文的写作特色。只有这样,老师才能准确地指导学生写作。

参考文献:

[1]孟秀英.浅谈结合课文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2(18):96-96.

[2]但昭丁.利用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J].科学咨询,2011(15):120-120.

猜你喜欢
写作能力语文教学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三写”结合,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如何有效提高中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理论思考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