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飞
摘 要:在当前的教育发展背景下,对于高校教师的教学评价是非常重要的,有利于教师及时转变自身教育角色,深化教学改革的整体效果,进而提升教育的质量。本文在教育现代化背景下,较为详细的阐述了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基本对策。
关键词:高校 教师评价 教育管理 教学创新
在高校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教学角色与之前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转变,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评价机制也呈现出了一定的问题,无法适应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教育现代化给高校教学改革带来了全新的途径,也给高校教师教学评价提供了全新的思路[1]。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教育现代化背景下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有效对策,对于促进高校教育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教育现代化背景下高校教师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1.教学过程由教师主导,教学评价缺乏实效性
从当前的教育实践来看,还有部分教师没有清楚的意识到自身角色对于教学质量的重要影响,导致学校部分教师的水平不足,因此在接受和理解全新教学理念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偏差。由于这些高校教师未能真正把握全新教学理念,因此在自身角色定位的过程中就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较多的问题,不能有效发挥教育现代化的实际作用,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改进,将会对学生学习造成较大的不利影响,影响学生以后的成长和发展,制约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2.教师评价失效,没有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一直以来,受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灌输式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中,这是影响教学质量提升的主要原因之一。灌输式教育由来已久,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在教育实践中,传统教育理念都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在学生考试和升学过程中,考试成绩被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而家长在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过程中也偏重于学生的考试成绩,对于其他方面的考虑很少,在这种压力之下,学校和老师不得不将教学的重点都集中在文化知识的灌输教育上,对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则一直忽视[2]。因此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是教学的主体,整个课堂的教学节奏完全有老师进行控制,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位置。
3.教育应试思想固化,缺乏教育全局意识
很多高校教师仍是应试教育的忠诚维护者,将核心素养培养教学固化为顺利通过考试的教学,并将成绩作为权衡教学得失的唯一标准,严重阻碍了课堂教学效果的发挥,让学生陷于被动思考的境地。这种思想的由来与教师一直坚持的应试教育是分不开的,虽然改变不了环境的限制,但是素养培养不能用这样的标准来禁锢自身的思想认识,忽略了学生兴趣与能力是保证学习效果的基础,因而让高校教师培养评价走向误区,教师自身也难以得到提升。
二、教育现代化背景下高校教师教学评价对策分析
1.积极转变传统高校教学评价方式
教育现代化背景下,高校教学评价方式陈旧也是影响教师教学质量的主要障碍,针对这个问题,学校和老师应该对此给予足够重视,及时创新和改进传统教学评价形式,为高校教师转变自身教学角色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在之前的教学过程中,考试成绩作为学生学习质量检測的唯一标准,并且也以此标准来评价老师的教学素质,这是传统教学评价形式的最大缺陷,因此,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学校应该及时改变这种评价形式,降低考试成绩在学生评价过程中所占的比重,将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纳入到学生评价体系之中,重新制定完整的教学评价机制,重点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减轻老师的授课负担,让老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自身角色转换,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2.更新信息教学理念,及时转变角色定位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学的优化升级,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了解所学知识的背景,同时,如果学生想要获得相关的学习资料,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也可以获得,在这样的教育形势下,传统的高校教学评价方式就应该有所转变,否则将无法适应当前的时代发展趋势,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是十分不利的[3]。在此过程中,高校老师应该充分意识到现代化教学的优势,将原本由教师讲解的一些内容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通过现代化教学的运用,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以后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老师也应该从传统教学实践中的主导者,逐渐向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引导者转变,弱化自己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减少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老师在其中主要起到引导作用。在学生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老师再给学生进行讲解,消除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惑,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扫清障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提升教学质量,转变教育侧重点
在高校学生学习过程中,老师对于教学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老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关系着学生对于课程的学习和掌握程度。在教育现代化的背景下,传统教学评价观念正在经历着巨大的变革,全新的课程教育理念逐渐融入到教育实践中,这对于改变传统教育形式存在的缺陷,提升教学质量的整体质量,都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当前课程压力较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为了追求教学进度,在教学过程中也不注重学生课堂积极性的调动,因此课堂教学过程并不活跃。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老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不能有效发挥引导作用,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不能及时予以解决,这对于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高校教师会一直伴随学生的整个高等教学时段,要明确目标,使学生对核心素养培养学习具备足够的心理和智力准备,但能做到这一点的教师少之又少,无形中给高校教师评价带来了很大的阻力。
结语
综上所述,在开展高校教师评价优化过程中,要针对教学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索多样化的教学评价创新路径,提升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效率和培养质量,从考核评价角度出发,引领现代高校教师和学生不断提升自我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黄泰岩,程斯辉.关于我国高校教师考核评价的几个基本问题[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31-137.
[2]马圳炜.高校教师学术评价制度重铸研究[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4):85-90.
[3]王克君.美国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及对我国的启示[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642-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