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本衔接展望

2018-10-26 11:00戚克强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30期
关键词:衔接展望

摘 要:随着教育模式与教学理念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体制机制不断改革,教育体系建设逐步完善,作为教育体系重要环节的中高本衔接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文章首先介绍了中高本衔接的概念,其次阐述了中高本衔接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了中高本衔接现状及问题,最后对中高本的衔接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中高本衔接对策。

关键词:中高本 衔接 展望

引言

近年来,作为教育体系重要环节的中高本衔接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很多专家学者提出了真知灼,旨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了实现中高本更有效的衔接,文章适时进行了中高本衔接展望,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中高本衔接的概念

所谓中高本衔接,是一种培养模式,指的是中职、高职和本科在人才培养上进行衔接。该模式的目的一般是为了更好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该模式实现了中职、高职和本科的分段衔接,实现中职和高职从原来的终点变为过程,利用三个层次上的衔接,更好地培养人才。[1]

二、中高本衔接的重要性

中高本衔接的重要性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有效地中高本衔接能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第二,中高本衔接得当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更好地满足现代社会对毕业生技能创新的现实需求;第三,中高本衔接是完善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环节,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基本保障;第四,中高本衔接是促进毕业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2]

三、中高本衔接的现状及问题

1.培养目标侧重点不同导致衔接不顺利

中职的培养目标一般是培养具有一定职业能力,能够胜任生产一线岗位的技能型人才。高职的培养目标一般是培养具有一定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能够胜任企业一般岗位的实用型人才。本科的培养目标一般是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能够胜任专业技术和科学研究岗位的应用型和研究型人才。由于培养目标的侧重点不同,容易导致中高本衔接不顺利。

2.培养模式侧重点不同导致衔接不顺畅

由于中高本各自的办学定位不同,它们的培养模式侧重点也不同。中职一般采用“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高职一般采用“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模式,本科一般采用“通才教育”的培养模式。由于培养模式侧重点不同,容易导致中高本衔接不顺畅。

3.教师理念不同导致衔接不理想

中职教师的教学理念往往注重基本教育,高职教师的教学理念往往注重职业技能教育,本科教师的教学理念往往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的培养。由于教师的教学理念不同,容易导致中高本衔接不理想。

4.本科没能发挥引领作用导致衔接缺乏主导

本科教育不属于职业教育,其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等都与职业教育不同,不仅容易导致中高本衔接不畅,还容易导致本科难以发挥对衔接的引导作用。本科在中高本衔接中没能发挥主导作用,容易导致衔接缺乏指引而降低衔接的有效性。

四、中高本衔接展望及对策

1.明確统一的培养目标

未来的中高本衔接应将中职、高职和本科的培养目标统一设定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即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本科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通过统一的应用型培养目标,确保中高本顺利衔接。

2.打造一体化的培养模式

未来的中高本衔接应根据统一的应用型培养目标,进行深入细化,打造一体化的培养模式。将工学结合、以就业为导向和通才教育结合起来,既培养专业理论基础,又培养岗位实践技能,只是二者在中职、高职和本科的培养模式中所占比例不同。利用一体化的培养模式,确保中高本顺畅衔接。

3.统一指导思想

为了获得理想的中高本衔接,应设立中高本指导委员会,统一指导思想,规范教师理念,以行业标准指导中高本衔接。委员会可以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统一要求教师达到双师型标准,同时利用校企合作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岗位实践技能。

4.健全中高本衔接支撑体系

健全中高本衔接支撑体系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顶层设计完善衔接机制,即政府加强统筹力度,出台中高本衔接相关文件,落实中高本衔接政策,明确本科在中高本衔接中的主导地位,完善中高本衔接支撑体系;第二,结合区域特色对中高本衔接做出整体规划,使中高本衔接进入轨道,固化中高本衔接支撑体系;第三,利用产学研结合,建立校企双赢的人才培养机制,促进中高本有效衔接;第四,以就业为导向,结合市场需求,根据企业岗位要求,建立基于岗位实践能力的课程体系,利用课程体系的衔接性促进中高本有效衔接;第五,整合教育教学资源,积极进行中高本衔接尝试,可将部分优秀中职提升为高职,将部分优秀高职提升为本科。

结语

本文介绍了中高本衔接的概念,阐述了中高本衔接的重要性,分析了中高本衔接现状及问题,对中高本的衔接进行了展望。实践表明,本文提出的中高本衔接对策,能够很好地提升中高本衔接的有效性,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张红蕊,唐志远.职业教育中高本衔接的现状与发展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7(19):31-35.

[2]邝卫华,孟源北,李国斌.中高本职业教育衔接问题与对策思考[J].职教论坛,2017(25):61-63.

作者简介

戚克强(1979-),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数控加工,机电一体化方面的教学研究工作,实训基地管理。

猜你喜欢
衔接展望
论刑事技术与刑事侦查的衔接与配合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
高一英语教学不可忽视的环节
国内外森林生物量碳储量估测现状存在问题及展望
园林绿化植物应用现状与展望
高职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对策分析
国内延续性护理现状及展望
关于出口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衔接
“展望” ——阿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