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勤勤
摘 要:信息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勇于转变教育观念,这是创新教育的前提。此外还要营造民主轻松的创新氛围,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观察力,重视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采用多种活动激活思维。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创新能力 培养 多媒体技术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引入学校课堂教学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信息技术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为计算机的操作是建立在各种软件的基础上的,从这一点上讲,信息技术教学其实就是在教学生如何使用这些软件。而各种各样的软件涵盖了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同时新的软件也以惊人的速度层出不穷,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就不可能使学生掌握每一种软件的使用方法,这促使我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不断探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办法。以下谈谈笔者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一些做法。
一、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创新教育的前提
在教学中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应该认识到,教育不應该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更应该是发展认知的手段。自素质教育实施以来,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得到了极大的尊重,由于学生积极参与,由于每个学生的创造性都受到重视,教师的权威将不再建立在学生的被动接受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积极参与以促进其充分发展的能力之上。在创新教育的师生关系上,教师应改变传统的观念和角色,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从而起组织、引导、控制以及解答作用,改变“满堂灌”等弊病,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局面。这样就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可对其他学科的学习起协调、促进作用,为将来的学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教学氛围,包括教学心理和信息技术教学环境的营造。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超出教师所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教师不应强行把学生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欢迎学生与自己讨论,要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使学生逐步具有创新的意识。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某个学生提出了与教师截然不同的见解,教师不应只是简单地否定学生,而应引导学生审视其观点,并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做可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进行独立学习及创新的自信心,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学生学习,要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激发兴趣,培养观察力
大量的事实证明,如果学生根本就没有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那么即使他们掌握了一定的创新方法和技术,也很难有实际的有价值的创新行为。在教学中,我总是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画画时,先把示范展示给学生看,全班同学发出惊讶的声音,在这个浓烈的学习气氛中,再让学生自己画,看谁的速度最快和版面最美观,再通过网络及投影的功能,播放给全班同学观看。在这个过程中,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又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四、重视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
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一项自主性的活动。传统教育中的“填鸭式”灌输教学方法,让学生背诵大量的指法位置等,使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上机练习,这样阻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以及思维的发展,显然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创新思维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基础。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鼓励学生不要受固定模式的约束,帮助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想和判断,并将猜想作为逻辑推理的一种形式和发展学生创造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式,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
我们除了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外,积极地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是推动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尤其是我们计算机多媒体进入教学当中后,声音、图像等多种表现形式,使学生能把知识掌握得更加透彻、更加形象,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激发积极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所发现,有所提高。
五、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
发散思维是在解题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的方法。收敛思维是在解题中,尽可能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众多的方法进行比较,从中确定出最佳方案的方法。两者的有机结合更有利于创造力的发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利用其他学科的理论,开阔思路,找出问题的多种解法。在众多的解法中,经过归纳、判断、比较,最终得出一个最优化的结论。
六、采用多种活动激活思维
信息技术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方法来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乐于创造,积极创新。
1.目标激活
目标是一个人奋斗的归宿,只有目标明确才会争取目标的实现。针对实际确立目标,激励学生拼搏进取,自觉地朝着预定的目标不懈地努力追求。于是我采用远景目标与近景目标相结合的方法。远景目标:告诉学生社会的变革,计算机将逐步成为全社会使用的工具,21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识字,而是不会使用计算机,让学生从认识上领悟学习计算机的迫切性;近景目标,上课开始,展示目标,在课堂上不断创设情景,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自觉投入到学习中,激发进取心。
2.竞赛激活
学生很乐意参加竞赛性的活动。打字练习等技能,学生学起来枯燥无味,针对这一现象,利用好恰当的契机,组织一次汉字录入竞赛,利用计算机本身的考试软件进行竞赛,人人上机,看谁的速度快,这样一来,你追我赶,促进了键盘操作及汉字录入的熟练程度,有助于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敢于冒险挑战的精神。
总之,信息技术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勇于转变教育观念,这是创新教育的前提。此外还要营造民主轻松的创新氛围,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观察力,重视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采用多种活动激活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