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沛知
摘 要:语文教学与其他教学区别最大的一点就在于其语言,语文教学的语言需要更具有艺术性。导入环节是语文教学首要的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在这一环节中需要借助语言充分发挥导入的作用,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教学内容,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快速走进文本,与文本展开对话,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语文 新课程 导入方法
引言
语文教材中的选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是对生活最真实的最独特的记录,这些作品本身就蕴涵着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在写作手法上更是很有讲究。这些作品构成了作者和读者对话的纽带,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也是通过这一个个的纽带和桥梁来走近作者,了解作品,进而获得启发,能够丰富自己的情感,获得不一样的生命体验。[1]
一、作家作品简介,知人论世
在课堂的导入环节进行作家作品的簡介是教学中最为常见的也是最为有效的环节,学生只有在了解作者或者写作背景的基础上才能够真正做到知人论世,也才能够切实有效开展文章的学习。如,在教学高尔基的《海燕》这篇文章的时候就必须要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和高尔基的生平简介作为导入,否则学生在学习这篇文章的时候就会陷入表面的阅读,不能够和文章进行深层次的对话,进而理解文章真正的内涵,就不能够体会到作者那种相信革命一定会取得胜利的信心。再如,在教学鲁迅的《故乡》这篇文章的时候就必须要引导学生先对鲁迅进行了解,鲁迅被称为“中国魂”,他的作品不仅仅只是代表自身的感受,一定程度上是农村社会变迁的缩影,在导入环节,教师就可以结合鲁迅的生平和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展开,引导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文章,进而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2]
二、借助诗词音乐,渲染氛围
语文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需要有一定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置身于这样的氛围中才能够更加的理解文章或者是诗词。借助诗词音乐渲染氛围是在实际的导入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即在实际的教学之前结合实际的教学需要,通过运用相关的诗词或者是音乐的方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如,在教学高尔基的《海燕》的时候,就可以在导入环节朗读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同时在朗读的过程中加入一些低沉的有着波浪声音的音乐,这样为学生创设一种低沉的氛围,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有效开展阅读。再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的时候,在导入环节,教师就可以播放相关的描写春天的诗句,引导学生对春天有基本的认识,主要结合春风、春雨、春草等展开。此外,还可以通过和学生积极互动的方式开展教学,让学生们回忆自己所学过的和春天有关的诗句,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更加有针对性,能够结合相关的诗句来理解《春》这篇文章以及文章中基本的语言,进而品析语言,真正理解这篇散文,切实能够品味散文的语言美。
三、设疑探究,激发学生兴趣
导入环节中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进行质疑探究,初中阶段的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需要认识到这一点并能够结合实际的需要进行灵活的运用。这就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问题意识,能够结合学生实际的需要和教学需要科学合理设置问题,并能够环环相扣,无懈可击地向学生发问,进而积极有效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赏析文本,积极与文本展开对话。如,在教学鲁迅的《故乡》这篇文章的时候,首先教师就可以问学生“文中的闰土前后有什么变化?”“这些变化你可以从哪方面看出来?”学生们听到这个问题后会主动找出闰土的变化,这也是引导学生阅读小说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就会发现作者对闰土前后变化的描写最主要的就是通过语言的形式展现出来的,通过引导学生对比闰土的语言能够加深学生对小说阅读的认识,同时能够激发学生探究闰土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的积极性,进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再如,在教学莫怀戚的《散步》这篇文章的时候,在导入环节就可以问学生“散步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平常的一件小事,他有什么值得作者写的呢?通过预习,你们从中读出了什么原因呢?”通过这样的问题设置,就会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探究的热情。有的学生说“是因为这次散步比较特殊,首先是因为这是一家人一起散步,其次是因为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这样的散步不知道还有几次。”还有的学生说“这是因为这是一种爱的表示,尤其是当母亲和儿子的意见产生分歧的时候更能够体现出一家人浓浓的爱意”。总之,学生针对这一个问题各自发表的自己的看法,从中也可以看出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从这样的探究中就能够加深对文章的认识和理解。[3]
四、讲述故事,利用学生好奇心
讲述故事进行导入是语文导入的又一个重要的方法,在实际的语文导入环节中教师要重视这种导入方法的应用范围,这种方式的导入最常用于小说这种文体的教学,因为小说本身就是非常具有故事性的文体,通过讲述故事的方式最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就能够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升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率。如,在教学《变色龙》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先给学生讲述自然界中的变色龙是如何变色的故事,然后在引入文章中所描写的变色龙,加深学生对变色龙的理解和认识,进而能够很好的理解文章的内涵。再如,在教学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小说的时候,教师在教学的导入环节就可以先讲述生活中与之相类似的故事,问学生对这一故事的看法,然后再结合实际的需要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只有在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积极开展教学,才能够切实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4]
结语
总之,在实际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课堂导入环节,并且能够结合学生实际的需要和教学的需要采取恰当有效的方法开展教学,只有这样课堂的导入环节才是有效的,才能够真正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进而提升整体的语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元晓燕.别开生面才更能扣人心弦——初中语文教学之课堂导入法浅议[J].学周刊,2017(10):123-124.
[2]谢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导入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08):116.
[3]戈伟英.浅谈初中语文教学如何进行课堂导入[J].教育教学论坛,2015(31):273-274.
[4]刘兴武.高效课堂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技巧初探[J].学周刊,2014(2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