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2018-10-26 11:00盛焕梅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30期
关键词:审美能力美术教学小学美术

盛焕梅

摘 要:在新形势中,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审美教育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构成。为此,本文以小学美术课程为切入点,结合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改进建议,其中包括加强对理论知识的传授、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鉴赏优秀作品,提高学生眼界以及开展评价,发现美并感受美等等,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美术 美术教学 审美能力

引言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完善,小学美术作为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构成,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主要渠道。一直以来,美术教育所采用的教学模式都是以教材内容为主,教育者比较重视对绘画技能的传授,忽略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为此,在日后的小学美术课程中,教育者要重新调整课程模式,帮助学生尽快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为日后的良好发展打下基础。[1]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性

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着积极的作用,具体表现为如下两个方面:首先,审美能力培养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为其日后的全方位发展打好基础。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他们正处于身心发育的重要时期,因此在此时如果接受到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素质教育,那么将会对学生正确三观的树立打好基础。通过在美术课程中融入培养审美能力的内容,可帮助学生形成优秀品质,综合素养水平也会随之提高;其次,通过审美教育还可以提高小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参与积极性,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能力来更好的体会美、欣赏美,从而准确找到适合的学习目标。[2]

二、小学美术审美能力培养中所存在的问题

1.对审美能力培养不够重视

教育者没有认识到开展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也比較落后,总是一味的向学生灌输绘画知识和技巧。此种情况会在某种程度上阻碍学生审美意识的形成,只会被动的接受老师所传授给自己的学习内容,学习效率难以提高。经过大量的教学实践可知,鉴于美术课程的艺术特点,教育者唯有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差异性,根据他们的想法和喜好来制定教学方案,才会让他们的审美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学习积极性更加高涨。[3]

2.审美能力培养的方式过于单一

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都强于成人,因此对他们审美能力的培养应当具有完整的教学计划。然而,有很多教育者在课堂中却并没有重视学生的动态化表现,同时也没有与学生之间展开应有互动,导致他们的思维模式变得异常死板。正如我国著名的美术学家紫杜荣所说:“学生只有真正参与到美术实际当中去,才有可能真正培养出审美能力。”因此教育者必须要重新调整课程结构,为学生创造出更多表现自我的机会,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

三、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审美能力的措施建议

1.加强对理论知识的传授

在小学美术课程中,教育者应当采用正确的方式来开展基础训练,同时还要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会受到影响。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偏小,因此他们的自控能力、理解能力以及鉴赏能力都尚未成熟,教育者要加强对理论知识的传授,为其审美认知的形成打下夯实的基础。为了将抽象化的理论知识进行具象化处理,教育者应当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着手,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潜移默化的过程当中来影响学生,逐步完成审美知识的渗透。例如在教授三原色的课程时,教育者可以在课堂中设计一个“小魔术”:拿出一张白纸,在上面涂上红色,而后在红色上面再涂上蓝色,学生会神奇的发现,当红色和蓝色叠加在一起时,会产生新的颜色——紫色。教育者就可以借此机会引出此堂课程的教学重点,将三原色的理论知识告诉给学生,以此来培养他们的审美兴趣。

2.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通过上文中的介绍可知,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因此唯有将他们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来之后,才会保证教学效果的提升。教育者应当学会从小学生的角度出发,迎合他们的想法与喜好,确保他们的学习兴趣可以长时间保持。由于美术课程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因此教育者需要着重培养小学生对于色彩的敏感度,在此基础之上来提升他们的观察能力。例如在教授“过春节”这一课程时,教育者可以引导学生回想一下,在过春节期间会经历哪些有趣的事情,以此为契机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课程。而后,教育者可以将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让他们在组内讨论一下自己所经历的春节是什么样子的,再利用多媒体设备来向学生播放一段有关于春节合家欢的视频,将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当学生已经对“过春节”有了明确的认知以后,教育者就可以再进行下一步的绘画讲解,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法自行完成作品创作。需要注意的是,教育者在课堂中要发挥出自身的引导者角色,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展示作品的机会,培养出他们的自信心。

3.鉴赏优秀作品,提高学生眼界

通过鉴赏优秀的美术作品,不仅可以进一步开拓学生的眼界,帮助他们积累更多的美术素材,而且还能够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喜好,促进审美能力的形成。美术作品主要是由色彩、点、线、面等元素所构成的,通过巧妙的排列组合,所呈现出的画面也会截然不同。在欣赏名家著作的过程中,学生的审美观念会受到这些杰出作品的影响,从而逐渐形成独特的审美情趣。而教育者需要做的则是给学生足够的理解和尊重,让他们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从专业的角度出发来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鉴赏和评价方法,继而萌生审美情愫、形成审美情感。

4.开展评价,发现美并感受美

教学评价是美术课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环节,正确和客观的评价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发现并感受到美好事物的存在。教育者可以采用比较法来开展教学评价,将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后,结合教学主题来设计鉴赏活动,让学生对作品展开评价,在这一过程中来让学生发现何为美、何为丑。除此之外,教育者还应采用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生生讨论、师生讨论等方式来展开评价,为学生呈现出多重视角,让他们理解美好的事物具有多面性的道理,从而为日后更高难度的课程学习打好基础。

综上所述,审美能力的培养将是小学美术课程永恒追求的一项教学目标。教育者要努力开拓创新,为学生设计出更多好的学习方法,从而让他们的美术之路走的更稳、更远。

参考文献

[1]张莉.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5(4):170.

[2]李佳.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5(21):165.

[3]陆华.开发心智培养创新——浅谈小学美术教育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亚太教育,2015(22):22.

猜你喜欢
审美能力美术教学小学美术
搞好幼儿美术教学,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幼儿美术教学回归生活探究
艺术体操教学中提高审美能力的途径探索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