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公交游北京卢沟桥

2018-10-26 04:16符振彦
旅游 2018年10期
关键词:卢沟桥古桥

符振彦

卢沟桥,位于北京西南永定河畔,这里有全国优秀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卢沟桥文化旅游区。卢沟桥文化旅游区内,不仅有举世闻名的卢沟桥、古韵悠长的宛平城,还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雕塑园;雕塑园往东,有赵登禹将军墓,是人们永远的怀念。

红色旅游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位于宛平城内,是一座全面反映中国人民伟大抗日战争历史的大型综合性专题纪念馆,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优秀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国防教育基地、全国首批廉政教育基地、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全国首批国家抗战纪念设施、遗址。

抗日战争纪念馆沿宛平城内东西大街坐北朝南,周边是以明清风格为主体的仿古建筑,乳白色大理石的展馆外墙,使纪念馆尤显肃穆、庄严。在纪念馆二级平台上安放着质地为锻铜的独立自由勋章雕塑,在此设立这一永久性纪念设施,是让人们永远铭记那些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自由而英勇献身的先烈,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人民为了追求和平正义,捍卫民族独立自由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抗战精神,是让人们牢记历史、缅怀先烈、勿忘国耻、圆梦中华。

抗日战争纪念馆现占地面积35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6100多平方米,陈列面积13590多平方米,历经1997年、2005年、2015年三次改造,实现了三次大的飞跃,现有馆藏文物近30000余件(套),其中一级藏品117件(套)。2015年举办的“伟大胜利历史贡献”大型主题展览,以历史图片和实物为主,辅以景观、油画、雕塑、幻影成像、影视片等展示手段,全景式展现全国各民族、各阶级、各党派、各社会团体、各界爱国人士、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英勇抵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光辉历史,突出表现中国战场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的巨大历史贡献。

建馆以来,先后推出了“台湾同胞抗日斗争史实展”“光辉典范——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党风廉政建设”“伟大贡献——中国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等90多个专题展览。这些专题展览不仅是基本陈列的补充和深化,而且为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也是世界各国人民了解中国抗战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自1987年开馆以来,共接待了包括日本首相在内的十几个国家的政要,8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80多万观众。先后赴日本、美国、俄罗斯、新加坡等国家和台湾、香港、澳门地区举办抗战主题的专题展览,与俄罗斯、乌克兰、韩国、波兰等国家二战类博物馆签订合作协议,加强了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迄今为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共接待国内外观众达3300余万人次。

卢沟桥 文化旅游区

卢沟桥(卢沟古桥):当今的卢沟桥有两座,一座是卢沟古桥,另一座是卢沟新桥,卢沟古桥是旅游观光的景区景点,在古桥的南边;卢沟新桥车流不断,承担起了原来古桥的交通运输任务。

闻名遐迩的“卢沟晓月”和卢沟桥的狮子是卢沟古桥的主要景观。古桥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建成于金明昌三年(1192年),初名为“广利”桥。在辽代,永定河时名“桑干”,经中都近郊的部分称为“卢沟”。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对卢沟河大加疏浚,并筑长堤防水,改名“永定河”。“广利”桥因跨卢沟河故名“卢沟桥”,是华北地区现存最古老、最长的一座十一孔联拱石桥。

卢沟桥建成后,承担着金、元、明、清各代繁重的输送给养任务,至今已有800多岁高龄。虽经数度兴衰,见证波澜历史,古桥的雄风浩气一仍其旧。但随着首都城市建设飞速发展,古桥已不能胜任现代的重型运输任务,于是,政府修建了盧沟新桥,古桥光荣“退休”,成为一处独具特色的风景名胜。

古桥的东西两端均有汉白玉石碑。“卢沟晓月”碑在东,是清乾隆皇帝的御笔,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有资料这样注解:“每当五更鸡唱,斜月西沉,卢沟桥的月色格外妩媚,因以得名卢沟晓月。”乾隆皇帝曾到过卢沟桥,写有《过卢沟桥》诗。乾隆十六年(1751年),奉太后谒泰陵,过卢沟桥又作诗,并题“卢沟晓月”,立碑于桥头。“卢沟晓月”碑为四柱式宝盖顶,碑高4.52米,宽1.27米,两侧及四边刻有二龙戏珠浮图,造型别致,雕刻精美。在“卢沟晓月”碑的东侧还有一石碑,是康熙重修卢沟桥碑,也吸引游人驻足细观,碑下面如龟状的怪兽相传是龙生九子之一,名为赑屭(bìxì)。

桥西也有一座碑亭,为康熙视察永定河碑亭。碑下为须弥座,座上雕刻精美的二龙戏珠图案。此碑亭平面为正方形,基台石砌,四角立汉白玉石龙柱四根,柱上刻精致盘龙、山石和波涛云气,柱子之间有石额枋相连,上雕花纹。此碑刻康熙四十年十一月御笔《察永定河诗》,表达了康熙皇帝勤于政务,关心国家社稷和百姓疾苦的雄才伟略。

在卢沟古桥两端入桥口的两侧,共立有四根石制的华表。华表高4.65米,下部为须弥座,座上为八面柱石,石柱上方横贯云板,柱顶为仰覆莲座的圆盘,上踞石狮(又称犰,传说是龙的九子之一)。有趣的是,东端华表上的石狮面向东方,西端华表上的石狮面向西方,守护着卢沟桥。据说,东端华表上的石犰叫“迎君来”,西华表上的石犰叫“送君去”。数百年来不仅迎送了多少帝王的多次出巡,更迎送了无以数计的官商、文豪、武士,也见证了无数的欢聚或依依惜别之情。

古桥桥长266.5米,宽7.5米,最宽可达9.3米,桥墩和基座的造法都是非常了不起的创举,包括“石造联拱”“铁银锭榫”“斩龙剑”等,有桥墩10个,桥孔11个,其建筑之宏伟,设计之精巧,艺术之精美堪称当时之最,是建筑史上的精品之作。桥墩下面呈船形,迎水面砌作分水尖,外形像一个尖尖的船头,可起到抗击流水冲击的作用。桥北面是永定河的上游,所以桥墩都是“斩龙剑”。所谓“石造联拱”,是指整个桥体都是石结构,每一桥墩都肩挑两拱,拱拱相联,构成一个整体,共同承受整座石桥的负重。卢沟桥的两端拦板尽头,东边雕着伏地的石狮,西边雕有垂首的石象,用头顶住了最后的石栏杆,形态古朴,象征着大桥固若金汤,坚实无比。

游览古桥最能留住游人脚步的是石刻和石狮子。民间有句歇后语:“卢沟桥的石狮子——数不清。”古桥上的石刻堪称举世无双,桥身的石雕护栏上共有望柱281根,柱高1.4米,柱头刻莲花座,座下为荷叶墩。望柱上雕刻有大小不等、形态各异、数之不尽的石石狮子。明代《帝京景物略》也有卢沟桥的石狮子“数之辄不尽”的记载。许多游人试图搞清数目,但数来数去,眼花缭乱,只有作罢。1962年有关部门派人搞了一次清点,逐个编号登记,清点出大小石狮子485只,至此,应该说是“谜团冰释”了。孰料,在1979年的复查中,又有了发现,这样,大小石狮子的总数确定为501只。哪位旅游者也想来数数这里的狮子到底有多少,那可是要有超人的本事的。

这里的狮子都特别有意思,它们有大有小。大的有几十厘米高,小的只有几厘米,甚至连鼻子眼睛都看不清。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蹲坐在石柱上,好像朝着远方长吼;有的低着头,好像专心地注视着什么;有的小狮子偎依在母狮子的怀里,好像正在熟睡;有的小狮子藏在大狮子的身后,好像在做有趣儿的游戏;还有的小狮子大概太淘气了,被大狮子用爪子按在地上……每一只石狮子,都那么鲜活灵动。

著名建筑学家罗哲文先生在《名闻中外的卢沟桥》一文中,曾对卢沟桥的这些雕刻精美、神态活现的石狮子有过极为生动的描绘:“……有的昂首挺胸,仰望云天;有的双目凝神,注视桥面;有的侧身转首,两两相对,好像在交谈;有的在抚育狮儿,好像在轻轻呼唤;桥南边东部有一只石狮,高竖起一只耳朵,好似在倾听着桥下潺潺的流水和过往行人的说话……真是千姿百态,神情活现。”

据说,卢沟桥修建完成约1 00年之后的元代,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曾写了一本轰动整个欧洲的游记,名为《马可-波罗游记》,书中这样描写卢沟桥:“河上有一美丽的石桥各处桥梁之美鲜有极之者……建置甚佳……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桥……”自此,桥随书流传到西欧各国,故而欧洲人习惯称卢沟桥为马可-波罗桥。

卢沟古桥是一座历史的桥,一座艺术的桥,更是一座英雄的桥。历时八年的抗日战争就是以发生在这里的“七七事变”为开端的。宛平城:宛平城在卢沟古桥的东侧,扼桥而立,是当今我国华北地区唯一一座保存完整的两开门卫城,与卢沟桥一并于1961年被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评为国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宛平城始建于公元1638年,竣工于公元1640年,由明代御马监太监武俊主持修建,原名为“拱北城”,清代改为“拱极城”。清代以来,宛平城西及永定河两岸商铺逐渐迁建城内,相继兴建酒肆、茶楼、驿站和祭祀庙宇,打破了单纯的军营格局。1928年12月,宛平县衙迁入城内,改称宛平城。民间又称宛平城为“蝎子城”,因为这座城为长方形,正好像蝎子的肚子;城东门外左边和右边有两口井,像蝎子的眼睛;城西门外斜着的卢沟桥,就像蝎子的尾巴。宛平城分东西两座城门,东为“顺治门”,西为“永昌门”(清代改为“威严门”),城东西长640米,南北宽320米,城池总面积约20.8公顷。1937年7月7日,日本在卢沟桥、宛平城发动“七七事变”,宛平城成为历史见证,至今城墙上还保留着当年日军炮击宛平城的弹痕。

建國后,宛平城历经多次修葺。2003年起,宛平城内复建了包括宛平县衙、卢沟驿、兴隆寺及拱极营等建筑,同时增加了戏楼等景观,作为老北京民俗文化展示平台。已复建完工的宛平大街形成一条古色古香的明清文化步行街,2005年7月4日,宛平城内南北大街与东西大街的交会处,抗日战争纪念馆前,占地约8000平方米的和平广场落成。广场上高达14米的国旗杆上飘扬着鲜艳的五星红旗,象征国家富强、人民无畏的“醒狮”铜雕雄踞在广场上,广场建成后作为城内进行各种爱国主义教育,文化、休闲的枢纽中心场地。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卢沟桥、宛平城还举办集赏月、小吃、文娱活动为一体的卢沟晓月中秋庙会。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雕塑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雕塑园是一处集历史、文化、艺术、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基地于一体的观光胜地,国家3A旅游景区。位于宛平城与京石高速公路之间的三角地带,北倚宛平城墙,西邻卢沟古桥,南望京石高速,1995年7月7日奠基,2000年7月竣工。

抗日战争纪念雕塑园占地20公顷,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碑、雕塑群区、中心广场、石鼓园、绿林、宛平城墙等主要景区。中心广场占地2500平方米,设计为下沉式,营造出一种沉静、肃穆,向长眠于地下的抗战英灵表示敬意的氛围,由花岗岩砌成精美图案,选用的石材来自中国抗日战争主要战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碑碑高15米,宽8米,厚6.6米,由巨大的花岗岩和压碎的侵略者战争机器残骸铸铜雕塑制成,武器残骸有日本侵略者的坦克、火炮、机枪等,象征着正义必胜,一切侵略者必败。雕塑群区占地22500平方米,摆放着38尊直径2米、高4.3米、重6吨的柱形铜铸雕塑。群雕以《国歌》为主线,以中国传统碑林形式摆放,以中国民间艺术手法雕刻,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过程,分“日寇侵凌”

“奋起救亡”“抗日烽火”“正义必胜”四部分,展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雕塑园内的“百名将军石鼓园”,堪称是园中园,此园是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历时两年筹建而成的,警示国人牢记历史、勿忘国耻,是一处集我国传统金石文化、书法艺术、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和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大型艺术文化园,石鼓直径为60、80、90、100、130厘米不等,高约80—90厘米,大小不一。每鼓中间镂空,用鼓槌敲击即可发出沉厚鼓声,置身其间,恍若回归历史。每面石鼓侧面都环刻日寇侵华日记一篇,邀请全国书法名家以楷、隶、篆、行、草书写刊刻成文,并配有3至8种中外文字翻译,包括英、法、日等国文字,记录着当年日军在中华大地烧杀抢掠的滔天罪行,以永示后人。“一石记耻不记仇,百鼓敲出警世钟。”

雕塑园中还有绿林85600平方米,种植了雪松、合欢、珍珠梅等10余种乔、灌木和名贵草坪,林草相映成趣,纪念碑巍然高耸,雕塑群凝重悲壮,置身园中,浮想联翩,万千感受油然而生。抗战雕塑园每年都举行各种教育、纪念活动,其中著名的传统活动有卢沟文化节、“醒狮”越野跑比赛等。

永远的怀念 赵登禹将军墓

游览了卢沟桥文化旅游区,让人很想去的还有一处地方,就是抗日名将赵登禹之墓。

赵登禹将军墓在宛平城东的西道口,京石高速路和高架的旧京广铁路在墓侧边穿过,每天迎送着过往的车辆,就像将军仍在守护着北京的大门。

赵登禹自幼因家中贫寒,只读过两年私塾,就拜师习武刻苦练功,武艺超群。1914年,年仅16岁的他投身冯玉祥部。“九一八事变”后,东北落入日寇魔掌。国家灾难、民族耻辱,震撼着广大爱国官兵。当时,国民革命军第29军的武器装备非常简陋,枪械严重不足,于是他们自制了一批大刀发给战士们。时任第29军第37师第109旅旅长的赵登禹身先士卒给大家做示范,演练大刀劈杀要领。

1933年3月,长城抗战爆发。3月初,日军铃木师团抵达喜峰口。喜峰口是长城防线上一个重要关口,对确保平津、华北的安全至关重要。经第29军军部研究决定,任命赵登禹为喜峰口前敌总指挥。喜峰口易守难攻、险要天成。3月11日晚,腿伤未愈的赵登禹组织三个团的敢死队分路夜袭喜峰口日军营地,临出发前他的一番战前动员慷慨激昂:“抗日救国,是我军人天职。只有英勇杀敌、不怕牺牲,才能挽救祖国危亡……”此次夜袭,中国军队取得了自“九一八事变”以来的首次大胜,史称“喜峰口大捷”,也让赵登禹率领的大刀队一战成名,后来作曲家麦新创作了《大刀进行曲》。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侵华日军加速向华北派兵。7月27日夜,日军从北平、天津等地向第29军阵地发起全线进攻。第29军各部队顽强抵抗,战争大规模升级。7月28日上午,军长宋哲元任命第132师师长赵登禹为南苑地区部队总指挥,赵登禹召集在南苑的各部官长开会,鼓励大家说:“军人抗战有死无生,卢沟桥就是我们的坟墓。”由于敌我力量相差悬殊,第29军将士伤亡较大,日军从东、西两侧攻入南苑,双方陷入肉搏战。赵登禹临危不惧,指挥第29军卫队旅和军训团学生队,与日军展开激烈厮杀。不久,部队接到上级命令,要赵登禹指挥部队后撤到大红门一带。赵登禹乘坐的车子行到大红门附近时遭到伏击被炸毀,他身负重伤,警卫劝其撤退到安全地方,但他坚决不肯,继续带领部队向日军反击。突然,一枚炸弹飞来,炸断了他的双腿。赵登禹醒来后合泪对传令兵说:“军人战死沙场原是本分,没有什么可悲伤。北平城中还有我的老母,你回去告诉她老人家,忠孝不能两全,她的儿子为国而死,也算对得起祖宗了。”说罢,赵登禹壮烈殉国,终年39岁。1937年7月31日,国民政府追赠他为陆军上将。崇敬抗日英烈的北京龙泉寺老方丈,带领4名僧人,连夜出城在高粱地中寻得将军遗体,拾回龙泉寺装殓。为避开日寇耳目,将灵柩隐藏在寺中8年之久。

抗战胜利后,1946年7月28日在北平中山公园举行公祭大会之后,将赵登禹灵柩于次日由龙泉寺起灵,运至卢沟桥以东2千米处的西道口山坡上安葬。1980年重建,1984年丰台区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丰台区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赵登禹墓被列为“北京市烈士纪念建筑物市级保护单位”。2003年市区两级民政部门共同投资进行整体维护,对墓地进行了全面整修,加高墙体,更新地面,引入水源。2018年又再次进行保护修缮和环境整治。

卢沟桥、“卢沟晓月”、卢沟桥的石狮和宛平城,既是名胜古迹,也是中国人民永远忘不掉的记忆。

(部分图片由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和卢沟桥文化旅游区提供)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雕塑园

●乘车路线:97、624、952、983、452、339、96、843、309、133、458、459、77、896、329、459、专17,快速直达专线145、97、45抗战雕塑园站下车即到。

●参观咨询电话:010-83894614

●讲解预约电话:010-83892521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开放时间:9:00—16:30,16:00停止取票。(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重要抗战纪念日照常开放)。

●门票:免费。(个人凭有效证件领取参观门票,团体须提前预约,凭介绍信办理参观手续)。

●电话:010—63777088,010—63777188

●网址:www.1937china.com

卢沟桥

●门票:卢沟桥成人20元、学生10元,团队票价成人15元、学生8元(30人及以上成团),军人、老年人60-65岁(未满)持证件按学生票价购票,65岁(合)以上老人持证免票,残疾人持证免票;宛平城、雕塑园免费。

赵登禹烈士墓

●地址:丰台区卢沟桥大瓦窑立交桥南

●公交:96、133、309、339、452、624、835、896、952、983路车到西道口站下车。

特别说明:

●雕塑园自2014年6月6日起因地铁16号线入驻施工,暂停对外开放,预计2021年重新开园。

●宛平城城墙修缮,城楼暂停对外开放。

猜你喜欢
卢沟桥古桥
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
大班班本课程“古桥”的实践探索
走古桥,做古桥,感受古桥文化魅力
“长岛”里的古桥记事
守卫卢沟桥
卢沟桥上的石狮
卢沟桥,让我心生敬意
卢沟桥的狮子
相知
探访古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