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邦,蒋鹏鹏,戴春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市人民医院,安徽六安237005)
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是恶性程度较高的消化系统肿瘤。我国是ESCC高发国,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增ESCC病例约占全球90%[1]。ESCC患者的预后并不乐观,5年总生存率为15%~25%[2]。缺乏有效的靶向治疗药物是制约ECSS临床疗效的重要原因之一。核受体共激活因子(NCOA)与其受体结合后,调控基因表达,进而参与调节生殖、发育、代谢等过程。NCOA5是一种独特的配体诱导型NCOA。近年来研究发现,NCOA5可造成肝细胞发生炎性改变,进而诱发和促进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3]。Liu等[4]证实,NCOA5是一种2型糖尿病易感基因。NCOA5可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结肠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而关于NCOA5在ES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相关研究甚少。本研究旨在检测NCOA5蛋白在ESCC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以期为寻找潜在的ESCC治疗靶标提供理论基础。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1年6月~2013年4月本院行手术切除ESCC患者的癌组织及距离肿瘤边缘3 cm以上的癌旁正常组织石蜡标本79例份。患者纳入标准:术后经病理检查证实为ESCC;术前未接受放化疗;具备完整的病历资料。排除标准:合并其他恶性肿瘤;合并严重心、肾、肝等功能不全。患者男53例、女26例,年龄52~83岁,肿瘤直径<5 cm 51例、≥5 cm 28例,ESCC高分化49例、中分化16例、低分化14例,肿瘤浸润至黏膜下层/黏膜层28例、浸润至肌层31例、浸润至浆膜层20例,淋巴结转移41例,TNM分期Ⅰ~Ⅱ期64例、Ⅲ期15例。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ESCC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NCOA5蛋白表达检测 采用免疫组化法。将石蜡标本制成4 μm切片,放入切片架,60 ℃恒温烤箱中烘烤30 min;置于二甲苯中浸泡20 min;100%、98%、80%、70%梯度乙醇中分别浸泡10 min;PBS缓冲液漂洗3次;置于抗原修复液(pH 9.0),微波加热至94~98 ℃,15 min;冷却后,PBS缓冲液漂洗3次;滴加3% H2O2,室温10 min,PBS缓冲液漂洗3次;滴加山羊血清,37 ℃孵育30 min;滴加NCOA5抗体(稀释比例1∶100),4 ℃孵育过夜,PBS缓冲液漂洗3次;滴加生物素标记的二抗(稀释比例1∶300),室温孵育30 min,PBS缓冲液漂洗3次;滴加DAB显色液,显微镜下观察,蒸馏水漂洗;滴加苏木素染液,1 min后蒸馏水漂洗;返蓝5 min;梯度乙醇溶液(70%、80%、95%、100%)分别浸泡5 min;置于二甲苯中浸泡10 min,透明化后,以中性树脂封片,显微镜下观测结果。结果判定:由2位病理专家采用半定量法分别对组织切片进行评分,NCOA5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核。染色强度评分:无染色计为1分,黄色至黄棕色染色为2分,棕色至褐色染色为3分;阳性细胞百分比评分:0~5%为0分,6%~25%为1分,26%~50%为2分,51%~75%为3分,>75%为4分。以上两项分数相加,0~3分为阴性,4~7分为阳性[5]。
1.3 随访 以患者术后出院为起点,对患者进行60个月的随访,至患者死亡或随访时间结束。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例或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中位生存时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食管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NCOA5蛋白表达比较 NCOA5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在ESCC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8.23%(46/79),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3.54%(66/79),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763,P=0.000)。
2.2 NCOA5蛋白阳性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NCOA5蛋白阳性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及浸润深度无关(P均>0.05),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P均<0.05)。见表1。
表1 NCOA5蛋白阳性表达与ESC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例(%)]
2.3 NCOA5蛋白表达变化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至随访结束,患者死亡62例(78.48%);复发66例(83.54%),其中局部复发30例,远处转移28例,局部复发合并远处转移19例。NCOA5蛋白阳性表达者术后5年总生存率为30.43%(14/46),NCOA5蛋白阴性表达者术后5年总生存率为9.09%(3/33),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83,P=0.023)。NCOA5蛋白阳性表达者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为51.00个月,高于阴性表达者(15.00个月),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66,P=0.000)。
近年来,以分子生物学为基础的靶向治疗药物在肿瘤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针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间变淋巴瘤激酶的克唑替尼和吉非替尼等,针对乳腺癌细胞中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曲妥珠单抗等,针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Bcr-Abl酪氨酸激酶的甲磺酸伊马替尼等。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除吸烟、饮食等因素外,基因表达谱改变是诱导食管鳞状细胞癌变,进展为高侵袭性ESCC的重要原因。目前,针对ESCC的多种潜在治疗靶点,如组蛋白-赖氨酸N-甲基转移酶[6]和一次跨膜酸性溶酶体糖蛋白3[7]等,相关研究较多,然而相应的靶向药物并未显著提高ESCC患者生存率,也未明显改善患者预后,临床仍亟需寻找更为有效的ESCC治疗靶点。
NCOA5基因位于染色体20q13.12,编码相对分子质量约为65 kD的核蛋白。NCOA5蛋白具有调节基因转录活性的功能,既可不依赖于配体,与孤儿核受体结合,也可作为其他转录因子的共调节因子,参与基因表达调控[8]。研究证实,NCOA5参与调节巨噬细胞的炎性反应[9],而在肝细胞癌[10]、乳腺癌[11]等恶性肿瘤中,NCOA5发挥抑癌基因功能,其在ES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相关研究甚少。
本研究结果发现,NCOA5蛋白在ESCC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正常组织。初步证实在ESCC形成过程中,NCOA5表达下降,NCOA5可能发挥抑癌基因功能。同时,结合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等分析发现,在ESCC癌组织中NCOA5蛋白表达降低与肿瘤低分化、发生淋巴结转移及处于较晚TNM分期有关,尚未发现NCOA5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及浸润深度存在相关性。众所周知,肿瘤分化程度、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均是肿瘤恶性程度的重要评估指标,说明NCOA5蛋白表达低可能参与并促进了ESCC的形成和恶性进展过程。
进一步分析发现,NCOA5蛋白阴性表达者术后5年总生存率低于NCOA5蛋白阳性表达者,术后中位生存时间短于NCOA5蛋白阳性表达者。提示NCOA5阴性表达者预后较差,通过检测ESCC患者术后癌组织中NCOA5蛋白表达情况,可初步判断患者的预后。有研究证实,ESCC低表达与ESCC患者不良预后有关[12]。以上均初步证实NCOA5有望成为ESCC预后预测的生物靶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