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丽平,谢小琪,平立静,韩玉兰,刘淑敏
2型糖尿病是内分泌科常见病之一,也是终身性内分泌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血糖升高,且近年该病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1]。骨质疏松症可由多种原因引发,主要表现有骨量减少和骨显微结构退化,骨脆性增加且易发生骨折。在多数中老年骨质疏松中,骨质吸收增多是骨组织减少的主要原因[2]。有文献报道,2型糖尿病患者有近60%会出现骨质疏松,患者如不及时治疗轻者可能出现骨疼痛和功能障碍,严重者可导致残疾[3-6]。因此,对2型糖尿病患者在控制血糖同时还应该发现并治疗骨质疏松。目前,临床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主要包括糖尿病原发病治疗及骨质疏松治疗两方面,即根据患者血糖情况及病情合理选择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的同时应用抑制骨吸收及促进骨形成的药物治疗骨质疏松[7]。本研究观察阿仑膦酸钠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临床效果,探讨其联合应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6—9月我院内分泌科门诊治疗的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120例,均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均符合2型糖尿病和骨质疏松诊断标准,且1年内未服用影响骨代谢药物,半年内未使用糖皮质激素;排除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长期卧床、妊娠糖尿病、恶性肿瘤等。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男34例,女36例,年龄45~68(55.72±9.81)岁,糖尿病病程7~18(10.53±3.04)年,体重指数(BMI)18.5~29.6(24.82±5.39)kg/m2。对照组男23例,女27例,年龄44~67(54.51±9.02)岁,糖尿病病程6~19(10.23±2.85)年,BMI为18.1~29.7(24.67±5.25)kg/m2。2组性别、年龄、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2组均予以常规生活干预和运动治疗,口服降糖药物选用阿卡波糖片或胰岛素治疗,控制空腹血糖水平在6~7 mmol/L,餐后2 h血糖水平为8~10 mmol/L。对照组给予阿仑膦酸钠10 mg口服,1/d。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口服,1/d。治疗时间为6个月。
1.3观察指标
1.3.1疼痛评分:采用疼痛数字评分(NRS)评估疼痛程度,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
1.3.2临床疗效:显效为NRS 0~3分,有效为4~6分,无效为7~10分[8]。
1.3.3骨密度检测:治疗前后采用X线骨密度仪测量股骨密度,包括股骨粗隆、股骨颈、前壁和腰椎正位等骨密度情况。
1.3.4不良反应:记录2组治疗时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1NRS评分 2组治疗后NR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治疗前后疼痛数字评分比较分)
注:对照组给予阿仑膦酸钠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cP<0.05
2.2临床疗效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治疗后疼痛效果比较(例)
注:对照组给予阿仑膦酸钠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3骨密度变化 2组治疗后各部位骨密度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治疗前后各部位骨密度变化情况
注:对照组给予阿仑膦酸钠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cP<0.05
2.4不良反应 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例)
注:对照组给予阿仑膦酸钠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
目前糖尿病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不仅患病率高,而且呈快速增长趋势。全球已有糖尿病患者2.46亿,发病率在逐渐升高[9]。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是糖尿病重要的骨骼系统并发症,也是一种全身性、代谢性骨病。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发病原因与患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相关,由其引起机体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钙、磷、镁等元素代谢障碍而导致骨量减少,主要病理改变包括单位体积内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细结构改变,从而降低骨密度,并导致骨脆性增加,极易发生骨折[10-13]。该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为社会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
近年来,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已成为继发性骨质疏松的研究热点,阿仑膦酸钠是预防骨质疏松的非激素类药物,是临床常用的氨基二磷酸盐,可作为骨代谢调节剂,也有较强的抗骨吸收活性[14-15]。有相关研究显示,使用阿仑膦酸钠后能增加骨密度,并可有效缓解骨痛,同时可减少骨折发生[15-16]。该药虽然临床效果明显,但应注意用药后不良反应,以提高用药安全性[16]。阿托伐他汀临床常被用于降低胆固醇和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但近年有临床研究发现,阿托伐他汀有激活骨细胞,促进骨合成代谢的作用[17],其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Rho相关激酶与羟甲基戊A还原酶,促进骨形成性蛋白2、骨钙素及α1核结合因子表达,从而促使骨细胞分化,并能抑制成骨细胞释放生物性活素,防止破骨细胞生成及分化[18]。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骨密度、骨痛疗效均高于对照组,且NRS评分低于对照组,与相关报道一致[5],提示两种药物联合应用疗效确切,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提高骨密度。有文献报道,阿仑膦酸钠与阿托伐他汀联合应用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明显[6],但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病例选择和样本量有关,但仍需后期进一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