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勃
讨人喜欢的人把真能办事的人边缘化,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
闲来重翻《水浒传》里“智取生辰纲”一节,越发觉得,这故事中的反派老都管,在生活中,未必是个讨人厌的角色。
当然先还是要说两句杨志。他制定的那个解送生辰纲的方案,现在很多人都指出不合理。不过,《水浒》作者显然默认这是个好方案,这个问题,不和作者抬杠。
但杨志的执行力很成问题。他这人有个缺陷,就是能力虽强,却缺少威势,震慑力不足。当初卖刀的时候,泼皮牛二敢肆无忌惮地跟他纠缠,设若换做武松、鲁智深,小流氓是绝对没这胆子的。就算真碰上没眼力见的泼皮,这几位处理的分寸感,也会拿捏得好很多,不至于像杨志这样先受气,后过激,弄出个对自己最不好的结果。
然后杨志容易悲观。譬如这趟梁中书派老都管和他一起任务:固然可以认为,这是在自己的队伍里安插进了一个不懂行又没法管的人;也不妨往好处想,既然这位是太师府的奶公,熟知人情,生辰纲送到之后,有这个人在,许多关节都容易打通。
但杨志的第一反应,却是这工作没法干了。逼得梁中书把老都管和两个虞候喊过来,说明你们和杨志合作,“都要听他言语,不可和他别拗”。这几个都在官场混这么多年了,领导为什么会说这个话还不明白?这等于是提醒这几位:杨志和咱们是对立面。
接下来老都管的反应就有意思了。因为很长时间里,他看起来对杨志没什么敌意。
杨志首先得罪的是两个虞候。他挑选了最痛苦的一种赶路方式,打骂军汉,又对不支持自己作为的虞候大吼:“你两个好不晓事!这干系须是俺的!”什么叫“干系须是俺的”?自然是如果不出问题,功劳也是俺的。
于是两个虞候就更加没有工作积极性了,他们自知没有制约杨志的资本,就去找老都管出头。老都管的回应说了两点:第一,强调了要服从领导安排,别和杨志抬杠;第二,“这两日也看他不得”,又表态自己和两位虞候是一条心,强化三人的同盟。
这种持重,自然是因为收拾杨志的群众基础还不成熟。当晚住宿,众兵士都来找老都管诉苦。老都管做出安抚的姿态:“你们不要怨怅,巴到东京时,我自赏你。”一个“巴”字,就表明自己深深体会到军汉们的痛苦;说到发赏金,强调主语是“我”,和杨志的刻薄残暴形成了鲜明对照。果然众军汉立刻表态:“若是似都管看待我们时,并不敢怨怅。”
至此,解送队伍里的倒杨同盟就已经形成,老都管既是这个同盟的领导,又显得是同盟里的温和派。
和晁盖他们相遇的那一天,众军汉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大家看见松树林就躺下,杨志所会的办法,还是抡起藤条鞭打,但已经没有效果。这时候老都管赶过来大叫:“提辖!端的热了走不得!休见他罪过!”这句求情,真显得是老都管和军汉们心连着心,是劳动人民的好都管。
杨志继续鞭打众人,老都管等群情激愤得要爆炸的时候,才终于开口和杨志正面怼。金圣叹嫌弃他一开口就是“我在东京太师府里做奶公时”,这个说法格调猥琐,然而在当时现场,众军汉和两个虞候耳朵里听来,这个身份是很有说服力的,这就够了。
老都管强调自己见多识广,杨志如此紧张,是小题大做,终于逗出杨志一句话:“如今须不比太平时节。”老都管等的就是这句话:“你说这话该剜口割舌!今日天下怎地不太平?”这顶大帽子简直如太乙真人的九龙神火罩,能烧得人灰飞烟灭。吓得杨志当时就转移话题了。
这样,老都管下有群众基础,上有政治正确,和杨志的对抗中,他怎么可能不完胜?看这架势,即使晁盖他们不来劫生辰纲,这支队伍还能不能在杨志的领导下继续前进,也很成问题。杨志做着自己的升官梦,把大伙往死里折腾;甭管赏金将来会不会真给,老都管至少说话受听。设若你是那些军汉之一,你会站在谁一边呢?
有意思的是,金圣叹评《水浒》,他是真心憎恶老都管。“忽祸患之事,箕踞当路,摇舌骂人,岂不凿凿可听?”但等到变故真的发生,就拖着大家一起完蛋。言下之意,老都管最可痛恨处,还不是仗势欺人,恰在他的言论“凿凿可听”。
金圣叹毕竟是经历过天崩地裂的乱世的人,知道讨人喜欢的人把真能办事的人边缘化,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
(作者系历史学者、大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