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春燕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普遍重视。小学语文课程是对小学生语言文化素养的启蒙课程,它既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也要培养学生的人文气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塑造学生的人格,陶冶学生情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应该努力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让语文课堂充满人文气息。
关键词:人文教育;小学语文;构建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31-007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31.042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化的启蒙阶段,教师不仅担负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语文素养、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责任,还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健康的道德价值观。这也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要求。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把人文气息贯穿于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正确把握语文與人文教育的关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立德育人,体现语文的人文美。
一、把握好语文课程性质,分析人文教育的作用
小学语文课程具备怎样的教育功能,小学语文教师怎样在课堂教学中担负什么样的责任,是我们小学教师应该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重点问题。在传统的语文教育中,教师主要强调的是对学生语言文化的教学,把语文学习作为一种相互交往的语言工具,对学生有着规范的教育模式,这就确立了工具性是小学语文教育的基本性质。由于小学语文具有语言文学的特殊性,所以它比其他学科更具备人类情感和精神方面的特性,对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人格有着重大的作用。因此,当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教育又具备了人文性的内涵性质。在素质教育中,培养人文素养的重要性超过了语文知识工具性的特点,因此,小学语文教育更偏重于人文性教育。
在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人文教育越来越重视,同时也更加注重学生的内在发展。人文教育并不是脱离于课本之外的,它是一种思维方式的渗透。由于小学生的阅历尚浅,对于生活和学习没有形成科学的思维模式,因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思想情感的陶冶,有利于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全的思维模式,对学生的成长也有着深远的意义。虽然语文教材有固定的文本内容,但是不同的教师有着不同的解读,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信息有助于提升教师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而学生也会随之加快对知识的吸收,从而产生一种相互之间的关联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对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二、教学中渗透人文气息,落实人文精神的熏陶
(一)挖掘课本内涵,激发人文精神
素质教育下的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更加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这对学生今后适应社会、提高社会竞争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善于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人文内涵,在每篇课文中都要确立清晰的人文教育目标,要寓理于境,把人文教育融入到课文情境中去,避免空洞的生搬硬套,找准人文培养的切入点。教师首先要在设置教学计划和备课时仔细的研究教材文本,认真分析课文中具有人文因素的素材,明确本节课的情感、价值观以及思维训练目标,把情感和价值教育的目标纳入到教案中去,形成人文素养培养目标。在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后,教师就要关注学生的目标达成情况,分析学生是不是在本节课中受到了良好的情感体验熏陶以及正确的价值观教育,这就更需要教师在讲课时付出更多的精力去关注。
面对生动活泼、个性差异巨大的学生,教师要采用多种教育手段,把人文思想、情感教育的教学目标融入到任务分析、词语辨析等具体教学中,让人文教育在语文课堂中无声无形的渗透,让学生在润物无声中感悟和理解课文中的情感因素,逐渐接受人文气息的感染和熏陶,并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情感价值观念。教师在开展人文教育时不能只是蜻蜓点水式的在课后总结中一带而过,而要把人文教育常态化、经常化。
(二)通过名篇诵读,感受人文气息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有感情的诵读名篇经典,在欣赏美文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美德教育,提升人文素养。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作品情感和精神的熏陶、感染作用,引导学生进入到作品的情境中,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想象,体验作者的喜怒哀乐。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以自己的身份和视角去感受作者的情感。教师尽量不要使用强制灌输的方法去一味地进行词语解释、语法分析,而要让学生经过多元、独特的体验,自己去感受、去想象。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个性特点不同,因此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也是不同的。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名篇诵读获得多元、独特的个人体验,在名篇诵读中感受诗文的意境美、韵律美、节奏美,在无与伦比的美感中体会人文气息,这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主要方式。比如,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中把一些脍炙人口的唐诗宋词、诗经、论语推荐给学生们进行诵读,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比赛,让学生在丰富语文知识的同时从中获得一些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优良的人格、品质,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
(三)通过语文实践,渗透人文教育
加强语文实践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最佳途径。要提高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必须加强语文实践,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提升人文素养。教师应该利用良好的课堂训练,建构良好的校园氛围,让学生在好的人文环境中加强实践活动,达到渗透人文气息的目的。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范围的班级古诗文朗读活动来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学生的诗文阅读、朗诵以及欣赏能力,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经典的魅力,体会文字的精妙,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我们中华民族的华夏文明,让学生的心灵在诵读活动中得到滋润。
其次,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板报、墙报来体现人文教育的价值。比如,教师可以“弘扬社会正气,树立正确价值观”以及“规范个人行为,揭示不良现象”为题,加强学生对现实生活和繁杂信息的价值判断能力,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生活中的新发现,提高分析判断能力。
总之,为了适应社会的进步和教育发展的需求,小学语文教师应当转变教学理念,把人文气息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和语文实践活动中去,加强对学生思想情感的培养和情操的陶冶,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形成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 冯德兵.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人文课堂教学的创新探讨[J]. 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5(12).
[2] 宋春辉.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J].杂文月刊(教育世界),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