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批注式阅读点的选择

2018-10-25 11:15周娟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8年10期
关键词:肖邦苏教版文本

周娟

[摘 要]批注式阅读是阅读教学中常见的一种方法。教师要明确批注式阅读的意义,选好阅读点,在读到妙处、情到深处、学有疑处、文章“白”处引导学生及时写下自己的阅读感悟,以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阅读教学;批注式阅读;点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8-0052-02

批注式阅读是符合小学生阅读需求,能够真正体现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与文本深入对话的有效的语文学习方式,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得到了普遍应用。但是,由于教师缺乏对批注式阅读的具体指导,学生对如何批注、何时批注、批注什么等往往感到茫然,导致批注式阅读的质量不高。那么,如何选择批注式阅读的点,进而实现有效批注,为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服务呢?

一、读到妙处批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于阅读对象(文本内容)经常会有感到精妙的地方,这些精妙之处可能是优美的语言,也可能是用词的准确、 独特的表达、让自己感到信服的话语等。鼓励学生在读到文章精妙处及時写下自己的阅读感悟,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文本内容,积淀语言智慧,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如苏教版语文第五册第5课《北大荒的秋天》,主要介绍了北大荒秋天的美丽景色。文章语句优美,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增色不少。在教学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感到语言精妙的地方进行批注。在教师的鼓励下,有学生在“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这个地方写下:“这些流云的颜色真漂亮啊!真想亲自到北大荒去看看。”有学生在“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像是在乐呵呵的演唱。”旁边写:“这儿的拟人句把原野上的一切植物都写活了,我仿佛听到了大豆、高粱那开心的笑声。”就这样,在文本的精妙处批注,不仅使学生品味了语言,还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了有效培养。

语文教材中的语言精妙处有许多,虽然它们的表现形式不同,但殊途同归,都是为了增强文本内容的说服力。因此,在阅读批注点的选择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感到奇妙的地方,边读边思,边思边批,及时写下自己的读后感受,从而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提升。

二、情到深处批

俗话说:“情动而辞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苏教版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章情感真挚,感人肺腑。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要鼓励他们边读边思考,当遇到能够打动自己或者感受深刻的地方时,可以及时把自己的阅读感受写下来,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悟。

如苏教版语文第十册第10课《二泉映月》,主要讲了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以及作者对他敢于与命运抗争、矢志不渝精神的赞美。文章语言感人,只有真正沉入文本中倾听作者的心声,才能真正领会文本内涵。因此,在批注阅读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自己最感动的地方写下阅读感受。在教师的鼓励下,有学生在“十多年过去了,师父早已离开人世……他多么希望……”这段话旁边这样写:“小阿炳真可怜,小小的年纪无依无靠,而且眼睛也失明了,他的生活多苦啊,我好同情他,好想帮帮他。”有学生在“听着,听着……他不禁拿起了二胡……”这段话旁边写:“阿炳,好样的!面对生活的挫折你没有倒下,还能创作出这么优美动听的乐曲,你真了不起!加油,美好的生活在前面等着你呢!”有的学生在这段话旁边写:“阿炳,我要学习你不管面对怎样的困难,都没有自暴自弃、随波逐流的精神。”这一切都是学生的肺腑之声,也是学生读后的真实感受,文章打动了学生,学生也自然地受到了阿炳坚强不屈、敢于与命运抗争的决心的熏陶,达到了显著的阅读效果。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是情感的动物,也是感性的,鼓励学生在动情处批注,符合学生认知事物的特点,真正让学生有所感、有所得,走进文本深处,与作者产生共鸣,获得对文本人物深刻的阅读感受。鼓励学生在动情处批注,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到有话可说,长此以往,还有助于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提升。

三、学有疑处批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本身就是一种思考,一种挑战,一种探索,更是人类发展和进步的动力。因此,在阅读过程中,当学生对阅读内容感到疑惑的时候,教师要鼓励他们及时在旁边把自己的疑惑批注下来,为课堂中与教师或同学的讨论交流提供条件。长此以往,不仅可以使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有效培养,而且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随之得到提升。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八册第2课《第一朵杏花》时,由于文章的语言浅显易懂,教师就鼓励学生在自己感到疑惑的地方进行批注。有学生在“爷爷,你又看花了”的“又”字旁边批:“为什么说‘又呢?他们以前经常碰面吗?”有学生在“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十几岁”旁边写:“为什么呢?第一朵杏花开了有这么重要吗?为什么竺爷爷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那么关注?”在学生就疑惑点批注以后,教师再引领他们解疑、释疑,与文本进行密切对话。这样教学,学生不仅从中感受到了批注式阅读的价值,而且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阅读教学中,在批注点的选择上,鼓励学生在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进行批注,一方面可以使教师对学生了解课文的情况有个初步的把握,另一方面有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学情及时调整教学航向,从而真正达到答疑解惑、深层阅读的目标。

四、文章“白”处批。

在阅读过程中,留心的读者会发现,在一些文章中作者常常会有意或者无意地留下一些空白,让读者自己去揣摩,去思索。教师可以巧借这些留白之处,让学生沿着作者的思路,去想象,去模仿,去补充。这样教学,可以拓宽学生的眼界,活跃学生的阅读思维,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从而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得到提升。

如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第3课《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第二自然段主要讲了音乐家肖邦告别老师和同学,告别自己的祖国,告别华沙城的经过。在整个送行的时刻,只有埃斯内尔说了两句话。送行的同学和肖邦之间会说些什么呢?文中没有交代。这就为读者留下了大量想象和思索的空间。在这儿,肖邦和同学们之间是真的无话可说吗?不,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千言万语也表达不出此时此刻他悲痛的心情,他在强忍悲痛。而这些文章并没有流露和表达出来。这就需要读者去填补空白。在教师的鼓励下,有学生写道:“祖国,我会回来的,你等着我!”有学生写道:“祖国再见了!亲人再见了!老师再见了!同学们、朋友们再见了!”还有的学生写道:“祖国,我会为你而奋斗!”在这样的批注中,学生们仿佛已经成了肖邦,说出了肖邦的心声与爱国之情,真正与文本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课堂教学达到了高潮。

在阅读教学中,把文本空白点作为阅读批注点,鼓励学生把作者想写而未写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解释和说明,不仅可以使文本内容显得更加周密、系统、完善,还可以丰富学生对文本中人物的认识,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选择好批注阅读点可以使批注内容更有针对性,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会更深刻。当然,批注阅读点的选择还有许多,比如重难点、想象点、争议点,等等,选择的关键在于学生能否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对症下药,做好批注。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为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奠定基础。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肖邦苏教版文本
“钢琴诗人”肖邦
论肖邦《第二叙事曲》(Op.38)的叙事、形式与风格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肖邦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几何背景在不等式学习中的作用——以湘教版、苏教版高中数学教科书为例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课本题改编练习(常用逻辑用语、函数)
课本题改编练习(推理与证明、复数)
肖邦故园,在谁的心里——我对《肖邦故园》教学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