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雪峰
【摘 要】 在遥远的原始社会,人们用灵巧的双手,让泥巴有了生命,制作了许多生活用具,中国陶器艺术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奇迹。本文以云南临沧碗窑土陶艺术为例,对美术教育中乡土教材的挖掘做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 美术教育;碗窑;土陶;乡土教材
在遥远的原始社会,人们用灵巧的双手,让泥巴有了生命,制作了许多生活用具,中国陶器艺术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奇迹。坐落在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博尚水库旁的碗窑村,已经制作土陶278个年头,是一个与烧陶业命脉相连兴衰与共的特色村,整个村数百年来的纯手工土陶制作工艺被誉为“泥与火的艺术”。
一、临沧碗窑土陶的历史源流
《临沧县志》记载,乾隆三年,湖南省长沙府贵东县人杨义远、罗万升、邓鸿国三人带着制陶手艺,来到缅宁县博尚镇勐托坝子,发现该村有大量的陶土资源,三人就在此修筑了三条龙窑,烧制陶器,并安家落户,逐渐形成了村落,世代传承制陶工艺。
二、艺术特点
(一)制作流程
碗窑土陶的制作从工艺流程上看是令人惊讶的,制作土陶的过程不需要任何图纸和模板,完全依靠手感和经验制作,需要在长期的实践制作中摸索和感悟。
1. 材质特点
临沧碗窑土陶的泥是在当地特殊的地理条件形成的,它主要集中分布在较深的土层里面,是具有长期性、粘性好、细腻、等特点的“高岭土”。
2. 制作工具——人工转盘车
碗窑土陶的制作时没有模具,完全是靠手工操作,转盘车主要是辅助工具,在自家的作坊里选一个光线好的位置挖一个一米宽一米深的坑;在坑内埋置转轴,然后在在上面安装一个和坑口齐平的水泥操作平板操作台,运用的这种方法就是最古老的的“轮制法”。
3. 塑形
塑形是个真正的手艺活,塑形的手艺是否精湛直接决定了土陶的造型是否美观。临沧碗窑陶器塑形一般运用轮制和捏塑两种手法:轮制法是用快速旋转转盘车对高岭土进行拉坯造型,塑造土陶的主要形状;而捏制法是用手捏制处理制作好的陶器的细节,如罐耳、花瓶、花盆等上的附加装饰部分。
4. 晾晒
制作好的土陶根据制作方法、陶器的大小和工序分别晾晒。如大的土陶可以直接地晒在地上,小的陶器放在薄木板上进行晾晒。
5. 上釉色
碗窑土陶的釉水是用粗糠+石灰+土子(大红色山土)用水浸泡后反复过滤而成。把晒干的土陶在配置好搅拌均匀的釉水中打个滚,或者在需要上釉的地方攒一攒就可以,然后晾干就可以进行装窑烧制。
6. 龙窑烧制
临沧碗窑村的土陶的主要用木柴作为燃料,通过建在山坡上的传统“龙窑”烧制,龙窑火焰抽力大、升温快,中等大小的窑洞两个小时就可以烧好了,装烧面积大,整个龙窑一次可烧制大小不等的土陶1千多件。
(二)器形特色
临沧碗窑村制作的土陶大部分属于生活实用器具,其中最常见的实用器具有陶罐、花盆、碗、酒壶茶桶等数不甚数,还有用于摆设的花瓶、小巧的寸罐。
(三)装饰特点
临沧碗窑土陶的装饰风格多样其中主要以堆塑、刻画、镂刻为主。临沧碗窑土陶的装饰特点主要体现了当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生活中闲情雅趣,其中纹饰的使用比较自如。
(四)釉色特点
临沧碗窑土陶在釉色装饰上也是独具特色的,临沧土陶在釉色上分为彩陶和素陶两种;所谓的彩陶就是制作好的陶坯施釉色后再进行烧制,素陶就是陶坯直接烧制。施釉与否是根据器形特色、实用目的、和顾客的需要需求来决定的,比如常见的酒壶、茶罐就分别是彩陶和素陶的典型代表。
(五)审美倾向
碗窑土陶的旺盛生命力来自于民间,扎根于百姓的日常生活,实用性是碗窑土陶与生俱来的,最初的历史源流中的碗就是以实用为主导,满足人们生活实用需要。碗窑民间土陶既是物质产品,也是精神产品,它体现着乡村文化观念和风俗人情,懂得欣赏它的人会体会到它身上感染人的淳朴。土陶的造型和纹饰体现着碗窑村民的审美内涵含蓄、内敛,散发着碗窑村浓厚的乡土气息,自然淳朴的手工趣味,表达着人与自然和谐朴实的生活情怀。
三、臨沧碗窑土陶的发展与传承
(一)销售前景
新一代制陶艺人开始制作附加工艺雕刻、格调典雅、古韵犹存的成套专供旅游市场的产品,受到各国商家格外青睐。
(二)发展困境
如今在先进的科学技术挑战下,传统制陶工艺劳动强度大,生产加工周期长,制陶成本高,陶器价格低,许多年轻人愿意外出打工,也不愿留守家中继续继承和传承土陶纯手工技术。
(三)传承途径
时代赋予临沧碗窑土陶以新的机遇和新的使命,临沧碗窑土陶不仅需要当地政府给予资金技术上的支持,而且需要当地人民和社会的积极努力和广泛关注,需要政府、企业、艺术、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创新土陶制作工艺,让碗窑土陶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迎久. 美术教学中利用乡土教材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J]. 镇江高专学报,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