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还原情境”的教学价值及实施路径

2018-10-25 11:15葛磊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8年10期
关键词:教学价值阅读教学

葛磊

[摘 要]教材的一些选文离学生实际生活较远,学生学习起来感到一定的困难。针对这种现状,教师可以通过顺应学生需求、借助现代媒体、自主讲述故事和课堂即兴表演等方式还原情境,让学生沉入文本所描述的情境中,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提升阅读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阅读教学;还原情境;教学价值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8-0033-02

苏教版语文教材的选文内容丰富,包含各种类型的课文。有些历史题材的文章或者其他的文章与学生的生活相距较远,因此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基于此,教师可以采取还原情境的方法引领学生展开课堂学习。何谓还原情境呢?还原情境就是把情境恢复到原有的状况。还原情境不同于创设教学情境,它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时,从学生阅读的视角出发,与学生的经验世界相连,能够真正地为激活学生情感,使学生尽快融入文本服务。这样,学生对要学习的知识就不会排斥,感到难以接受,而是自然而然地接受学习、享受学习、乐于学习。那基于还原情境的阅读教学应如何实施呢?

一、顺应学生需求,还原情境

在阅读教学中,当学生对阅读内容产生歧义的时候,教师不应直接否定学生的理解或者把正确的解读告知学生,而应顺应学生学习的需求,巧设情境,将新知巧妙地融于问题情境中,让学生站在新的高度,自己得出结论,从而提升阅读教学质量。

如,教学苏教版第九册的《金蝉脱壳》一课,在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的时候,我发现许多学生把“金蝉脱壳”的壳(qiào)读成了(ké)。到底读哪个才正确呢?学生一下子感到不知所措。对学生的为难,我没有直接把正确的读音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说说自己是在什么情况下见过这个字的。有的学生说在《三十六计》中见到过,有的学生说在一些描写瓜果壳的地方经常见到……在此基础上,我借助多媒体把蝉脱壳的视频播放给学生观看,让学生说说自己收获到了什么。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学生明白了“金蝉脱壳”的本义是指蝉脱去外壳的蜕变,后来引申为“用计谋脱身,使人不能及时发觉”,是三十六计中的一计。另外,学生还明白“壳”还有另一个读音,用于果壳(ké)等。至此,“壳”这个多音字的教学才结束,给学生以深刻的感受。这样教学,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规律,促进了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能力的提升。

在阅读教学中,当学生出现认知困难时,教师可以巧设情境,把学习的新知寓于问题情境中,使学生站在全新的高度,主动去认知或者得出问题的结论。

二、借助现代媒体,还原情境

在阅读教学中,对一些内容与学生经验脱节的文章,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来还原情境,烘托气氛,使学生自然地融入文本特定的世界中,从而激发学生思维,激活学生情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如,苏教版第七册的《虎门销烟》一文,主要记叙了虎门销烟的经过,表达了销烟对中国人民具有非凡的意义与价值,赞扬了林则徐强烈的爱国精神。而这一切对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儿童,他们很难感受到。因此,在教学时,教师把林则徐虎门销烟的视频和图片播放给学生观看。在强烈的视觉效果下,原本距离学生生活较远的虎门销烟的场景得以重现。学生从视频资料中看到了鸦片给旧中国人民带来的危害,看到了当鸦片被倒入池中销毁时老百姓脸上那激动、兴奋的心情,更看到了老百姓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与希望。这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增强了学生对帝国主义侵略者的痛恨和振兴中华的决心。如果仅仅靠学生自己阅读,就很难达到这样的效果。

可见,在阅读教学中,对一些距离学生实际生活较远的文章,教师可借助媒体,还原当时情境,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真切体验的感觉。这样,可以有效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不由地被感染、熏陶,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自主讲述故事,还原情景

苏教版语文教材编排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神话故事等。这些文本深受学生喜爱。在教学这类课文时,教师如能鼓励学生把故事内容讲下来,就会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融入故事中,与文本中的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产生一种感同身受的感觉。

如,苏教版第九册的《嫦娥奔月》一课,是一个感人至深、脍炙人口的神话故事。千百年来,它被人们传诵着。我国著名的诗人李商隐更是以《嫦娥》为题写下了“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的诗句。这是对这个苍凉而美丽的故事的最好诠释。《嫦娥奔月》一课是以嫦娥吃灵药这件事来赞美她的善良的。那如何解读课文才更准确呢?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己阅读课文,然后再试着把这个故事讲述出来。在学生讲故事的过程中,嫦娥吃药前后的所思所想自然就浮现在学生的头脑中。这样,学生对逢蒙的奸诈、贪婪以及嫦娥的善良就有了更深的感受与体会。

在阅读教学中,只要学生能绘声绘色地把学习内容讲述给大家听,他们就会溶入文本的世界中,就会有自己的思考。这时,他们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角度上,对文本的理解感悟自然水到渠成。这样教学,还原了文本情境,教学效果显著。

四、课堂即兴表演,还原情境

活泼好动是小学生的基本特点。在阅读教学中,根据课文的内容特点,抓住契机,让学生进行即兴表演,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使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真切地感受、理解課文,体会文本表达之妙。

如,苏教版第五册《石榴》一课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主要写了品尝石榴的经过以及石榴的味道。文章是这样描写的:“这时,你摘下一个石榴,剥开外皮,只见……红白相间,晶莹透亮。取几粒放入口中嚼嚼,酸溜溜、甜津津,顿时感到清爽无比。”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即兴表演一下如何摘下石榴,剥开外皮,再如何取出几粒放入口中嚼嚼,再感受一下那酸溜溜、甜津津的味道。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依照作者品尝石榴的过程,活灵活现地表演起来。在学生表演后,教师追问道:“作者在描写品尝石榴的时候为什么不直接描写如何直接把石榴籽放进嘴里吃,而要写这一连串表示动作、颜色、味道的词语呢?”有了刚才的即兴表演,学生争先恐后地说道:“因为这样可以把作者对石榴发自内心的喜爱以及品尝石榴的全过程展现在读者面前。”“因为这样可以极大地吊起读者的胃口,让读者也不由地想摘几个石榴尝尝。”“因为这样可以把文章写得生动形象,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试想,在教学这段话的时候,如果没有即兴表演的体验,学生就很难有感而发,体会到这样描写的好处。

在上述教例中,教师不是直接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记住石榴的味道,而是把要学的知识置于问题中,通过还原情境,打通了新知与学生生活经验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在一个新鲜而又熟悉的情境中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真正感受到了文本语言表达之妙,为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对一些与学生生活相距较远的文本,教师可采取还原情境的方法,缩短文本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的特点,因需设境,让学生真正融入情境中,和文本对话,和作者产生共鸣,从而获得阅读能力的提高。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教学价值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农村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的价值
关于中职语文教学价值定位及其实现的思考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科研反哺教学在EDA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