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德刚
【摘 要】 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呢?多年来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由于标准不一,历来也没有统一的定论,一节课能否定性为“好课”,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量。
【关键词】 细节;质疑;互动生成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呢?多年来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見智,由于标准不一,历来也没有统一的定论,一节课能否定性为“好课”,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量。
落实目标,眼中要有“人”。这个“有”,是指教师善于通过“望”学生的表情、行为;“闻”学生的讨论、发言;“问”学生或被学生“问”,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审时度势,适时把握时机,找寻最佳“切”合点,有效地调控教学和谐优化发展,既能因材“施”教,又能使学生主动因材“适”教。
这就要求教师要时刻关注每个课堂细节。老子说过:“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同理,课堂教学是由一个个教学细节所组成,并由细节来实现培养人与完善人的教学目标,教师眼中要有学生,解决学生所想,解答学生所惑,解释学生所困,让整个课堂灵动起来。
探究文本,心中要存“疑”。一节好课贵在有疑,有疑,才有问。有问,才有探究。有探究,才有收获。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疑问”是最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种方法,疑能激趣,疑能促思,疑能温故知新。
一节好课,必须重视课堂教学的设疑,千方百计地将重点、难点、困惑点设计成能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我们提倡让学生提出问题,力求提出高质量的问题,从而在课堂上形成一种人人思考、个个参与讨论的教学境界。
“一石激起千层浪”固然让人惊喜,“吹皱一池春水”也让人高兴,“疑”是主体意识支配的产物,只要有“疑”,都应积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地质疑探究。
安排流程,胸中要联“动”。一节好课讲求互动生成。比如,教读南宋词人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有一位同学声情并茂地诵读了课文。老师很动情地说:“很好,你读得真好!读出了词人深重的忧虑,读出了词人的一腔悲愤,也读出了词人率军北伐、气吞胡虏、金戈铁马、为国立功的人生豪情,让我们为你精彩的诵读喝彩!”教室里响起了经久而热烈的掌声。
因此,一节好课应当体现在有足够的时间与充分的机会让学生“动”,应该善于营造一种生动的教学情境,一种平等的对话情境。课堂教学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中所进行的“对话”,教师和学生不仅仅通过语言进行讨论或交流,更主要的是进行平等的心灵沟通。这种状态下的课堂教学过程,对师生双方来说,都是一种思想上的共享。
一节好课,课堂上的教师不应是演说家,而应是教练员,一个明智的教练员是绝不会越俎代庖的,替运动员去跑、去跳,能力是练成的,而不是讲出来的,教师的责任在引导、点拨,要动得有效,这不只是外在形体的动,关键在于学生思维的灵动。这就离不开教师有数、有序、有机地安排活动程序,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消除低效乃至无效劳动。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开发的互动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的自然生成。
好课的标准只是告诉我们一个边界、一个参照或是一种思维模式,教师要积极引领学生去认识、去体验、去品味,哪怕是一个故事、一个想法甚至一个细节。只有这样的课堂教学,在学生成长的同时,老师自己也得到成长,才能称得上是一节名符其实的“好课”!
【参考文献】
[1] 胡小望. 好课与好老师[J]. 江西教育B,2017(3).
[2] 卢春梅.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优化的策略[J]. 东方教育,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