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冲击波配合中药外敷治疗足底筋膜炎疗效观察

2018-10-25 05:16李炯华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17期
关键词:膜炎冲击波局部

李炯华

山东省田径运动管理中心医务室,山东济南 250002

足底筋膜炎又称跟痛症,是指发生在足底深筋膜的无菌性炎症,常见于足跟骨结节处跖腱膜,多是由于足底筋膜受到反复或过度牵拉刺激,引起的局部炎性刺激症状,多表现为局部疼痛,按压疼痛,足底着地疼痛,肿胀。常见于中老年,长跑爱好者,肥胖、扁平足等人群,以2014—2016年该中心收治的58例足底筋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资料共收集该中心收治的58例足底筋膜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9例,对照组29例,两组数据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足底筋膜炎患者一般资料比较(±s)

表1 两组足底筋膜炎患者一般资料比较(±s)

组别 例数 性别/例男 女 年龄(岁) 病程(月) BMI治疗组对照组29 29 19 18 10 11 43.10±12.15 44.72±9.68 9.76±5.42 10.55±3.74 26.47±2.43 26.76±2.62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骨科学·足踝外科学》[1]相关标准拟定:(1)跟骨跖侧疼痛,疼痛发生缓慢,多见于中老年人、舞蹈演员、长跑爱好者、扁平足及肥胖人群等;(2)晨起行走几步疼痛较重,进一步活动时疼痛减轻,长时间活动后又见加重;(3)足跟部前内侧肿胀,跟骨内侧结节及跖腱膜起点2~3 cm处有明显压痛;(4)X线检查有时可见足跟骨结节跖侧有骨刺,B超及MRI检查可见跖腱膜增厚、水肿。

1.3 纳入标准

(1)符合足底筋膜炎诊断标准,病程在3个月以上者;(2)年龄在 18~65 岁之间;(3)接受该治疗方法期间停用其他治疗措施;(4)同意并自愿加入本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跟骨囊肿、跟骨的应力性骨折、跖管综合征、老年人灼性跟痛、结核、肿瘤、足底跖腱膜断裂、足跟局部感染性疼痛及某些全身性疾病(痛风、强直性脊柱炎、全身性狼疮)等。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治疗组采取冲击波配合外敷中药治疗。冲击波(美国Chattanooga Intelect RPW)治疗时采用D20 20 mm探头,冲击频率 12 HZ,冲击能量 2.4~4.8 bar,每足底单次冲击2 000次,采用冲击探头固定、移动相结合的方法,先冲击足底跟骨结节处1 200次左右,再沿着足底跖腱膜走行方向均匀往返冲击足底腱膜;冲击波治疗后局部冰敷15 min左右,最后再外敷一号新伤药[2](成都体院郑怀贤教授方)(组成:白芷,木香,羌活,独活,血竭,血通,黄柏,延胡索),以上诸药粉碎,过100目细筛,药粉调和成糊状后平铺于敷药胶贴上,贴敷于患处,贴敷时间12~18 h,过敏停用,隔天贴敷一次。冲击波每周治疗1次,2次为1个疗程,;两个疗程(治疗1个月)后结束治疗,3个月后电话及门诊回访。

2.2 对照组

封闭治疗:采用5 mL一次性注射器,药物组成: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规格:1 mL:二丙酸倍他米松5 mg与倍他米松磷酸钠2 mg,国药准字J20140160,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130188),1 mL,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规格:5 mL:0.1 g,国药准字 H140240045)3 mL,两药混合后,标记局部最痛点,局部碘伏消毒,从痛点部位进针达骨面后稍退出,回抽确认无血后缓慢注射完混合液,拔出针头,注射部位贴无菌创口敷贴,并嘱患者24 h内进针处禁止与水接触。2周封闭治疗一次,2次封闭后为治疗结束,3个月后随访。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临床痊愈:疼痛完全消失,恢复正常功能;显效:疼痛明显减轻,行走无困难;好转:疼痛稍减,行走仍有困难;无效:治疗前后无改善[3]。

3.2 疗效评定标准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治疗前及治疗一个疗程后分别要患者在模拟视觉评分标尺上标注以自身感觉为主的分值,以0~10分为刻度,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剧烈疼痛,分别比较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1个月后、治疗3个月后的疼痛评分的变化。

3.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均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组独立样本均数的t检查,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 治疗结果

(1)两组临床疗效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对比,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65.52%,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2)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结束3月后随访VAS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结束3个月后随访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结束及治疗结束3月后随访VAS 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结束及治疗结束3月后随访VAS 评分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比①P<0.05,与对照组比②P<0.05,;与治疗前相比aP<0.01;与对照组相比bP<0.01。

组别 治疗前 治疗2周 治疗结束 3月后随访治疗组(n=29)对照组(n=29)7.83±0.81 7.83±0.89 2.93±1.07 3.17±1.04(0.62±0.73)①②(1.28±0.84)①(0.31±0.47)ab(1.03±0.82)a

4 讨论

足底筋膜炎属于足部疾病的常见病之一,属于一种自限性疾病,临床病理学提示患者足跟筋膜存在胶原退行性变、纤维排列紊乱等征象,自我修复能力不佳,足底血流呈不规律分布[4]。目前临床上对于足底筋膜炎大都以以保守治疗为主,疗法众多,临床效果不尽相同,笔者创造性地将体外冲击波配合外敷新伤消肿药两者有机结合治疗足底筋膜炎,观察在临床中的疗效。冲击波疗法的治疗机制目前并未完全清楚,可能是通过过度刺激轴突从而影响疼痛相关因子,无髓鞘的痛觉纤维死亡起到了局部麻醉、减轻疼痛的作用,同时冲击波治疗时会引导产生一氧化氮,对抑制炎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5]。当冲击波进入人体后,可以使受冲击部位组织微循环加速,打通生理性关闭的微血管,加速毛细血管微循环,增加细胞吸氧功能,最终达到促进软组织愈合的目的[6]。而外敷的一号新伤药是治疗急性闭合软组织损伤的一种制剂,具有清热消炎、活血化瘀、退热、消肿、止痛的作用[7]。在进行冲击波治疗后,进一步的外敷新伤消肿散,能够更进一步地促进局部的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该实验对比研究了体外冲击波配合中药外敷外敷与痛点局部注射类固醇皮质激素封闭治疗对慢性足底筋膜炎的疗效,在治疗足底筋膜炎时有着很好的临床疗效和远期疗效。结果表明,两者对慢性足底筋膜炎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体外冲击波配合新伤消肿散外敷疗法对慢性足底筋膜炎患者的疼痛减轻明显,并能很好的消除冲击波治疗后引起的局部组织水肿,疗效持久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膜炎冲击波局部
局部分解 巧妙求值
爨体兰亭集序(局部)
非局部AB-NLS方程的双线性Bäcklund和Darboux变换与非线性波
结节性筋膜炎的MRI特征性表现
腰痛——请别忽视腰肌筋膜炎
武汉冲击波
能源物联网冲击波
“脚跟疼”小心足底筋膜炎
医生集团冲击波
局部遮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