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爱英/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郑裕彤中学校长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素质教育的概念、内涵及相关理论”课题组的研究指出,“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宗旨,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承认发展的多样性,倡导个性发展;认为发展的动力是内在的,强调发展的主体性,注重潜能开发”。素质教育要求高中教育要立足学生全面、个性和自主发展,在关注学生学业水平的基础上,着力提升学生问题解决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新高考方案更明确提出,“要建立规范的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客观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突出表现,注重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主要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兴趣特长、社会实践等内容”。素质教育和新高考背景下,为高中教育打破应试教育,重构科学合理的人才选拔机制确定了方向。
我校二十多年的办学过程始终贯彻落实素质教育, 坚持“全人教育,个性发展”的办学理念和“人本为先,发展为上”的教学理念,努力探寻培育学生自主、个性发展的有效方法和策略,尤其在近年来探索创设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能满足学生适性发展的活动课程,形成了培养和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几年前,一则刊载在《扬子晚报》上的题为“中学生悄悄换掉升旗仪式讲话稿,当众讨伐教育现状”的新闻,充分暴露了目前许多学生发展的困境和问题。一位学校领导和老师认为,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在学校国旗下讲话时,把经过老师把关后的演讲稿换成了一篇抨击教育制度的文章,强烈表达了自己对现行升学和教育制度的不满,抨击父母强加给自己所谓的理想。尽管这是一次偶发的单一性事件,但是已经触及到了目前办学中的根本性问题。如今,很多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人生规划,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与成长。而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针对高三学生的一项调研也显示,有75.2%的高三学生对高考志愿中专业的了解程度为“一小部分”和“全不了解”。突发事件和调研数据反映出了目前教育现存的问题和弊端,学生人生规划教育的空白和职业生涯设计引导的缺失,导致许多学生存在职业理想的盲目性和人生未来发展目标的模糊性,缺少明确的奋斗目标,也逐渐让一些学生失去了上进的动力。失去了目标和对职业理想的追求,也就失去了内在的振奋和信心,学生自主、个性发展难以实现。上海市七宝中学心理特级教师杨敏毅针对上述案例现象和问题分析指出,“由于学生自我概念缺失,自我同一性不强,人生目标模糊,导致学生缺乏发自内在的振奋和信心。只有当学生能明确自己的各阶段目标,并有实现目标的行动时,就有了仰望天空、脚踏实地的感觉,就能在学习中爆发出冲刺的动力和耐挫的勇气”。如何让学生更清晰地知晓并定位自己的成长目标,促进学生自主个性发展,成为我校高中办学需要深入思考和长期实践探索的课题。
外籍教师授课
为激发学生成长的内在动力,我们从2011年开始,以目标体系建设为抓手,立足校本,创设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自主个性发展的实践活动课程和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
我们帮助学生制定总体目标、长期目标、中期目标、短期目标,甚至每日目标的制定与规划,建立“目标金字塔”,以目标引领并激发学生内在的振奋与信心。目标的树立是行动的开始,大到人生的路怎么走,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小到每天的日程如何安排。如果学生有了对理想的思索和目标的设定,这种内在的动力就会指引着学生一路努力与奋发,无论是现在高中,还是未来大学,都将激发学生内在的信心,引领学生的成长。包括每年高考前举行“为高三加油”的活动,学校全体师生参加,场面十分震撼,令人感动,很多高三学子都流下了感人的泪水,从而振奋精神、满怀信心地去迎接高考最后的冲刺;我们也通过引导班主任利用校友资源,安排刚毕业的校友与对应班级,甚至对应学号的即将参加高考的师弟师妹们进行考前祝福、鼓劲。
我们通过开展校本综合实践课程“如影计划”帮助学生树立目标,增强学生学习与成长的动力。“如影计划”是国内外一种职业培训方式,学生确定参照对象,在一定的时间内,像“影子”一样跟随,以了解其职业或岗位的特点,给自己的人生定位起到帮助作用。这是帮助学生强化自主发展,树立人生奋斗目标,增强竞争意识与危机意识的十分具体而有效的措施。它注重教育的实践性、自主性和开放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志向和已有的经验,从接触的生活世界出发,从熟悉和关注的社会实际中自主选取自己的“影子”。然后跟随这个“影子”,度过一段完整的职业生活,观摩和体验导师职业生活中的工作付出与心理感受。它能及早地使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有一个初步认识和感受,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如影计划”能充分依托社会资源,发挥社会育人功能,强化学生社会体验,明晰学生发展与成长目标。我校把“如影计划”迁移到学校综合实践活动中,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校本课程。由学校统一安排在高二学年完成,并记入“学生学习报告单”,在第二选修中计2学分。
学生在学习“3D打印”技术
一定意义上,办学就是办文化。校园文化对青少年学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学生社团建设是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我校坚持“在活动中引导人,在活动中教育人,在活动中塑造人”的指导思想,发挥团委学生会、社团组织的积极作用。我们充分保障各类社团活动时间,落实安排活动场地,根据需要配备相应的社团指导教师,为学生社团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积极开展主题鲜明、内容健康、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校园社团文化活动。目前,我校已经成立了文学社、摄影社、街舞社、合唱队、乐队、航模社、中国舞社、国画社等二十多个学生社团,每年举办体艺节、“五四大合唱”、社团文化周等大型活动,由学生承办与组织,为学生搭建舞台,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社会实践活动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对青少年学生在政治素质、业务锻炼、人格塑造、吃苦耐劳精神等方面的教育和锻炼均能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根据《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校教学管理意见(试行)》文件中,关于社会实践及社区服务的具体实施意见,我校结合实际,整合主题教育与社会实践课程,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整合实践课程。包括组织高一学生到综合实践活动教育基地进行学农实践、国防教育、安全教育;组织高二学生到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到大学城和高新企业去考察体验,既能让学生亲近自然,接触社会,体会劳动的价值,同时又能开展相应的主题教育和研究性学习活动,达到寓教于乐、寓教于行的育人效果。
教学研讨课
学生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对自我的了解更加清楚,并形成了初步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在一次对校友的跟踪访谈中,校友陈楚君同学谈起自己的成长,对老师、学校充满感激之情。她谈到,当时高一升高二,理科成绩较差的她选择读文科,学习上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却对班级学生工作兴趣较大。班主任罗尚文老师也正是看中她的这个特点,高二升高三的时候,依旧对学习没有太大兴趣的她被班主任推举担任高三班长,在老师的引导教育中,逐渐树立了明确的奋斗目标,罗老师一直告诉她,一名班长要思考带领自己的班级团队努力,要在做学生工作中变得更加自信,要增强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后她从一名临界生考上了重点大学,甚至到了大学一年级很快成为班主任助理,等等,这些锻炼都对她后来应聘到政府部门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采访中的另一名校友吕凯琳同学则表示,学校多开展活动对学生的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我的班主任是英语老师,因为她,我喜欢英语,她鼓励我多阅读、多表达,我从学校的英语角到外语社学习,那时候外语社会经常放一些英文电影,我通过这个社团活动,对英语兴趣更加浓厚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虽然我没有考上重点大学,但我一直坚定英语学习的信念,这对我最后通过雅思考试,成功申请香港大学的研究生有很大帮助。”
天文社观星活动
文化育人,以活动课程为载体。我校丰富的活动课程和社团组织,为学生自主个性发展提供了锻炼和自我展示的平台。
正如学生社团联合会主席冯岚清同学所说的,从刚入学了解郑中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到成为学生社团联合会主席,亲自组织各社团开展活动,特别是从本学年开始每周第八、九节课固定为社团活动时间,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呈现出热火朝天、一派繁忙的景象,社团活动日益蓬勃,功能日益彰显,已成为学生校园文化的主力。学校发动学生自主成立社团,通过参与这些活动让学生之间的感情更为深厚,沟通更为顺畅,人与人之间的友谊更为纯化,既锻炼了学生组织协调、社会交往能力,又留下一段美好回忆。若干年后,作为校友再谈起高中生活,那种“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体验,将成为他们人生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
社团指导教师肖刘微老师则认为,学生参与社团活动,让青年学生人生态度更加积极向上,他指导的摄影社是学校比较有影响力的社团之一,通过摄影,让学生发现生活之美,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而且社团活动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适合青年学生思维活跃、接受信息快、可塑性强的特点,容易被学生所接受,有利于形成向心力、凝聚力,让青年学生更有集体意识与责任意识,也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以更大发挥,包括组织学生参加高校组织的微电影大赛,就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近年来,我校办学成效明显,高考成绩年年攀升,先后获得“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佛山市精品高中创建学校”“佛山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优秀奖”“顺德区多样化特色化试点学校”“顺德区先进学校”“顺德区德育示范性学校”“顺德区五四红旗团委”“顺德区三八红旗集体”“顺德区创建平安校园”等荣誉。
以活动课程为载体,促进学生自主、个性、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更是教育培养人、促进人发展的目的所在。依据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先生的主张,学校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学校即社会,社会即学校”。鼓励并引导学生构建个人发展目标体系,开发社会实践校本课程,创设丰富多样的社团活动,是促进学生自主个性发展的重要手段,更是增进学生“社会成熟性”的重要举措。教育部教育科学转化与应用中心培训专家谢英新也指出,“学生核心素养能力养成与未来发展密切关联,社会性就是核心素养能力的必然要求之一”。我校多年来的实践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活动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也得到了家长们的肯定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