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海拔地区藏汉族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2018-10-25 02:55叶蓁蓁易剑锋苏露顾巧玲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8年5期
关键词:汉族患病率海拔

叶蓁蓁, 易剑锋, 苏露, 顾巧玲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首要危险因素,存在高发病、高致残、高死亡率的特点,已成为全球性问题[1]。高血压相关的心血管疾病占全球全死因死亡的13.5%[2],且已成为导致中国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3]。然而,高血压是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4],对其预防控制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5]。因此,高血压的防治是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关键。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高血压的发病存在较大的地区、种族及社会经济状况等差异,生活环境与习惯、文化背景、地理条件以及遗传等因素的不同,使得高血压的患病率及患病特点呈现很大的差别,其中高原低氧、低温环境是高原地区形成高血压的重要影响因素[6]。藏族居住地区大多地处高原地区,平均海拔3 680 m,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发现,高血压患病率最高的为藏族[7],而西藏地区高血压病治疗率及控制率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高血压的防治状况薄弱,迫切需要开展高血压的防治工作,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控制高血压的病程进展[8]。为进一步明确藏族地区高血压发病率较高的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为该地区高血压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本研究选择甘肃省天祝、甘南及西藏自治区拉萨和日喀则地区的藏汉族人群进行高血压患病率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1 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于2014年7月—2016年9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首先根据地理状况、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生活习惯等随机选取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海拔2 040~4 874 m)、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海拔1 100~4 900 m)、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海拔3 650 m)、日喀则市(海拔3 860 m)作为研究现场;第二阶段以海拔≥3 000 m和<3 000 m为分层依据,从不同海拔地区各随机抽取4个乡或镇;第三阶段从每一个乡镇随机抽取一个社区或村;第四阶段从社区或村人群中随机抽取年龄≥18岁的个体作为研究对象;第五阶段进行男、女分层随机抽样,以保证男女人数的均衡。共抽取1 161例藏族及移居汉族居民为调查对象,其中藏族916例,男性469例,女性447例,年龄18~82岁,平均年龄46.23±12.11岁;汉族245例,男性125例,女性120例,年龄18~79岁,平均年龄47.11±10.58岁。两组人群在性别、年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资料采集

由经过培训的医护人员采取面对面的方式采集性别、年龄、民族、居住地、居住时间、吸烟史、饮酒史等资料。所有被调查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现场检测

1.3.1 人体基本参数 采用电子身高体重计,按人体测量手册要求测量身高、体重和腰围。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体重(kg)·身高(m)-2。

1.3.2 血压 受测者在测量血压前休息5 min、测前30 min禁止吸烟、禁饮浓茶或咖啡,排空膀胱。受测者采取坐位,测右肱骨动脉血压,测量时保持肘部与心脏同一水平。根据Korotkoff音确定收缩压和舒张压。重复测2次,每次相隔数分钟,取2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

1.4 诊断标准和相关因素定义

1.4.1 高血压诊断标准 SBP≥140 mm Hg和/或DBP≥90 mm Hg确定为高血压。其中1级(轻度):SBP 140~159 mm Hg和/或DBP 90~99 mm Hg;2级(中度):SBP 160~179 mm Hg和/或DBP 100~109 mm Hg;3级(重度):SBP≥180 mm Hg和/或DBP≥110 mm Hg[9]。入选1~3级新发现高血压或者既往发现高血压,近1月内无创伤、手术史的患者。排除:①继发性高血压;②严重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原发性肾病、动静脉瘘、缩窄性心包炎、心包积液、肝硬化、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全身其他器官和系统性重大疾病的患者。

1.4.2 肥胖及超重诊断标准 采用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数据汇总分析协作组建议的标准:BMI<18.5 kg·m-2为体重过低,BMI在18.5~23.9 kg·m-2为体重正常,BMI在24~27.9 kg·m-2为超重,BMI≥28 kg·m-2为肥胖[10]。

1.4.3 腹部肥胖标准 腰围界值男性<85 cm为正常,≥85 cm为腹部肥胖;女性<80 cm为正常,≥80 cm为腹部肥胖[10]。

1.4.4 吸烟及饮酒标准 吸烟定义为近1年平均每天至少吸1支烟,持续>1年;饮酒定义为近1年平均饮白酒(酒精含量>50%)≥100 ml·d-1,持续1年以上[11]。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年龄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高血压患病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统计学检验均为双侧概率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高血压患病率比较

藏族地区成人高血压患病率38.9%(452人),不同民族、性别、年龄、体质、居住环境以及吸烟饮酒与否等居民的高血压患病率不同,其中藏族、女性、≥60岁、吸烟、饮酒、城镇、居住海拔≥3 000 m、肥胖者的高血压患病率均增高(P<0.01)。见表1。

表1 藏族地区成人高血压患病率及单因素分析

2.2 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将上述分析结果中的相关危险因素作为自变量,高血压患病与否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藏族、女性、≥60岁、吸烟、饮酒、城镇、居住时间≥5年、肥胖及高海拔是藏族地区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P<0.01)。见表2。

2.3 藏汉族高血压患病率分层比较

藏族和汉族女性、≥60岁、吸烟、饮酒、城镇、居住时间≥5年、肥胖及居住海拔≥3 000 m者高血压患病率及发病风险均增高(P<0.05)。见表3。

表2 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表3 藏汉两族高血压患病率分层比较 n(%)

2.4 不同人群高血压等级分布比较

不同民族、海拔、生活环境及肥胖组内高血压等级分布均存在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藏族2级和3级高血压患病率均高于汉族(P<0.01);海拔≥3 000 m地区1级和2级高血压患病率均高于<3 000 m地区(P<0.01);城镇1级和2级高血压患病率均高于牧区(P<0.01);肥胖人群1级、2级和3级高血压患病率均高于非肥胖者(P<0.01)。见表4。

表4 不同人群高血压等级分布比较 n(%)

3 讨论

3.1 藏族地区成人高血压患病率情况

高血压患病状况存在地区和种族差异,且危险因素多样[9]。2004-2008年全国10个地区城乡人群高血压抽样调查结果表明,30~79岁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35.2%,标化后为28.8%,呈现出北方(35.7%)高于南方(32.5%)、农村(35.1%)高于城市(32.1%)的特点[12]。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藏族地区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38.9%,患病率高于全国及我国北方地区;祝世奎等[1]对高海拔地区藏族世居人群高血压抽样调查结果显示,高海拔地区藏族高血压患病率为38.6%,2002年拉萨市15岁以上城镇人口慢性病抽样调查显示,高血压患病率为41.0%[13],均与本次研究结果接近,进一步证实了高血压患病的地区和种族差异;此外,藏族地区高寒缺氧等特殊地域气候环境以及饮盐茶、饮烈酒、吸烟、高脂饮食等生活习惯亦是造成高血压患病差异的主要原因。但此次调查结果与西藏羊八井地区藏族牧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率(55.9%)[14]和西藏那曲地区15~89岁世居藏族农牧民高血压患病率(14.9%)[8]比较,相差较大,除抽样因素外,也说明同族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亦会受到地区及生活环境的影响。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藏族地区城镇居民高血压患病率(49.9%)高于牧区(28.5%),与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一致[15],但与2008年全国10个地区城乡人群高血压抽样调查结果相反,一方面说明,高血压与生活环境、劳作方式、饮食等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城市和农村居民的这种高血压患病差异与社会发展、经济水平、生活状况等关系密切,城市居民经济生活水平的改善、饮食结构的变化、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加等因素是城市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先上升的主要原因,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改善,农村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亦逐渐升高,而随着城市居民对高血压认识的提高,健康教育的加强,生活饮食方式的转变,城市的高血压患病率呈下降趋势。这一现象也进一步提示我们,加强健康教育、转变生活方式、调整饮食结构对高血压的预防意义重大,应成为藏族地区高血压一级预防的重要内容。

3.2 藏族地区成人高血压患病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藏族地区大多为高海拔地区,且大部分为海拔>3 000 m的高原地区,随着海拔增高大气压的下降,氧分压也随之下降,对人体各系统功能可造成不同的影响[11]。本研究结果表明,高海拔地区藏、汉族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均高于低海拔地区同族居民,且高海拔是藏族地区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一方面说明高海拔地区的低氧环境是引起高血压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也提示,这种血压改变可能是长期低氧对心血管系统的一种慢性损伤,亦可能是机体为适应低氧环境而发生的一种适应性改变。本次研究发现,藏族地区藏、汉族成人高血压患病均与居住时间关系密切,亦说明长期低压、低氧、寒冷环境是导致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低压、低氧可造成心脏负荷加重、血管收缩。在此次研究中发现,藏、汉族女性的高血压患病率均高于同族男性,分析可能原因为:随着藏族地区经济的发展,男性外出务工者增多,女性在家庭和社会担负着更重要的责任;其次,由于交通的闭塞,环境及生活方式的单一,心理压力的调节能力相对滞后;再者,女性尤其是更年期和老年女性由于内分泌等原因,亦可导致高血压的患病率增加。这一性别差异也进一步提示,藏族地区女性应成为高血压防治的重点人群。本研究通过进一步对不同危险因素进行分层及藏汉两族高血压患病率比较发现,除饮酒外,在相同危险因素下,藏族地区汉族人群的高血压发病风险明显高于藏族居民,且藏族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在居住时间长短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藏族人群在高原上经过世代选择,较移居汉族居民具有较好的适应能力,也说明了汉族人群进入藏族地区后在高血压的发病特点和防治上不同于世居藏族人群。随着藏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汉族人群进入藏族地区工作和生活的数量逐年增高,也为该地区高血压的防治工作带来了挑战,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民族等因素制定不同的高血压防治策略。本次研究亦发现,不同民族、海拔、生活环境及肥胖组内高血压等级分布均存在差异,汉族居民以高血压1级居多,藏族居民则以高血压2级居多,藏族居民3级高血压的比例高于汉族;海拔≥3 000 m地区高血压1级、2级的比例均高于<3 000 m地区;城镇以高血压2级居民居多,牧区以高血压3级居多;肥胖人群高血压1级、2级和3级患病率分布均匀,且均高于非肥胖者。这一结果提示,藏族地区成人高血压的防治应兼顾民族、居住环境以及体质的差异,其中民族、海拔为不可变的因素,而体质为可变因素,因此,控制体重、加强锻炼应是藏族地区成人高血压防治的内容之一。另外,与其他高血压相关研究一致,年龄、吸烟、饮酒与藏族地区藏、汉族成人高血压关系密切,亦是藏族地区成人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说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对藏族地区成人高血压的一级预防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汉族患病率海拔
我国在珠穆朗玛峰架设世界最高海拔气象站
2020年安图县学生龋齿患病率分析
高海拔的甘南
RANTES及其受体CCR5基因多态性及环境因素在昆明汉族T2DM发生中的交互作用
云南省寻甸县小学生视力不良及屈光不正患病率调查
昆明市3~5岁儿童乳牙列错畸形患病率及相关因素
Study on Local Financial Supervision Right and Regulation Countermeasures
南美三大高海拔球场
不要乱叫“老家”了!中国姓氏分布图曝光,看看自己的根在哪
对读者来信的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