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悦欢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进入新时代,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的深度和广度都大大提升,已经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因此国家和社会对外语专业水平好、综合知识素养高、具有国际视野、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创新型外语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随着,国家“双一流”大学建设的开展,学科的意义、人才的培养有了更明确的要求,非通用语种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进一步强化服务国家的意识,提高站位,开阔视野,提升境界,更加主动、更加自觉地在国家战略前沿和区域发展前沿谋大事、干大事,在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上有更大的作为、实现更大的突破。这意味着时代对高校非通用语种人才的国防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旨在从非通用语种人才国防教育的迫切性以及非通用语种人才国防教育的特殊性入手,探究高校非通用语种人才国防教育的开展。
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国防实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砥砺奋进的五年,成就固然辉煌,同时也意味着迎接十九大,步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我们,面临的国际竞争与挑战会愈发激烈,对国家国防实力的要求会愈发提高,对全民国防教育的迫切性会愈发加大。
(一)加强新时代背景下高校非通用语种人才国防教育,是应对国内外形势深刻复杂变化,维护国家根本利益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谈到:“这个世界,人类依然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形形色色的保护主义明显升温,地区热点此起彼伏,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军备竞争、恐怖主义、网络安全等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依然任重道远。”①世界潮流,浩浩荡荡,虽然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是世界各国的长期共识,但一段时间以来,多个国家内乱频发,更有一些资本主义强国打着和平的幌子实施政治和军事干涉,实际上却是为了从中谋取利益,这就说明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从未在国际社会消失。在这样复杂的国际局势中,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年群众,具有强烈的国防意识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二)加强新时代背景下高校非通用语种人才国防教育,是体现青年责任担当、神圣使命,促进全民国防教育开展的要求。时代的性格就是青年的性格,时代的精神就是青年的精神,时代的气质就是青年的气质。国家要实现全民国防,首先要在青年群体中普及国防教育。青年肩负着更多社会责任和公众期望,因此要完善青年大学生的国防教育,使青年在精神上“不缺钙”。
(三)加强新时代背景下高校非通用语种人才国防教育,是帮助青年以理论武装头脑,以实践明确目标,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要求。国防意识培育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能够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以及道德水平,大学生在接受国防教育的过程中,还能逐步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摆正个人社会与国家的定位,在国防意识的引导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始终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的生活情趣;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最终成长为素质高、能力强的综合型人才,以实际行动促进社会进步。
(四)加强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小语种人才国防教育,是完善小语种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伴随着国家经济的腾飞,社会和国家对于小语种人才的培养亦发生了明显变化,从原来的单一型的外语人才的培养逐渐转变为复合型的外语人才的培养。这意味着,“纯外语型”的人才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因此在小语种人才的培养上,除了传统的语言训练以外,更多地要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这其中就包含了国防教育。加强小语种人才的国防教育,有利于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自“一带一路”战略确立与实施以来,高校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进入一个新阶段。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西方语言文化学院(以下简称“广外西语学院”)为例,一方面在名牌专业上下功夫,充分体现办学优势,另一方面新增专业多,新增合作国家多,对接国家战略力度大:
近五年广外西语学院新增教学项目一览
在招生规模扩大,招生语种增多,招生人数不减的情况下,非通用语种人才的专业培养、课程教学压力在提升,同时高校对待这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是以爱国主义为重要内容的国防教育工作也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与挑战。非通用语种学生的群体个性,正在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树立全新的国防教育工作理念,建立学生国防教育工作立体体系,全面创新大学生国防教育工作。
(一)由于专业学习与知识积累的需要,非通用语种人才必须主动或被动地接受语言对象国的思潮文化、风土人情。在学生思维活跃、反应敏捷、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开放意识强烈的前提下,他们对待外来文化,尤其是语言对象国文化的态度,大部分是采取开放和接纳的态度,以十足的热情、旺盛的精力学习对象国的语言文化。但面对极富感染力的外来文化,大学生由于自身理论水平及辨别能力有限,缺乏理性的辨别能力,对随之而来的杂质不能及时的剔除,易受不良思潮的影响而产生错误认识和过激言行,甚至影响到导致民族观念和爱国主义思想受到强大的冲击。因此,他们比其他专业的学生更需要系统而有效的国防教育,通过国防教育,大学生会主动辨析接触到的多元的思想、文化、观念、生活方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二)由于培养的需要,非通用语种人才的本科培养过程中大多采用“3+1”“2+2”“2+1+1”等联合培养的方式。这表明现在对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的环境是多元而复杂的,学生已经不再局限于课堂、不再局限于校园,更多地与社会乃至国际间行为体产生了联系。就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为例,西方语言学院的本科生每年都有出国访学或留学的项目,超过半数的学生会有海外留学的经历,同时许多学习非通用语种专业的学生与一些社会团体有密切的联系,会利用课余实践开展一些学术、实践等活动。尤其是当前高校小非通用语种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基本还是以专业为单位设置的,语言专业色彩浓厚,专业课占比例较大,更加重了学生对于其他知识、经验的需求和期待,这就要求高校对于非通用语种人才的国防教育更为的关注,满足学生在培养方面的自我需求。
(三)非通用语种人才专业培养具有两面性。一方面,非通用语种人才确实容易接触到语言对象国思想文化中那些负面的、消极的因素的影响,但同时这个学生群体也更容易接触到语言对象国思想文化中的正面的、积极的因素的影响。外语类的人才一方面存在被境外势力利用的风险,但同时如果培养好这类人才,也能够为国家和社会在国际竞争与合作中做出更多的贡献。从某种意义上说,非通用语种人才身上的国际属性使得这个群体的价值是更具公共色彩的,就好像公共区域里的资源,对公共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存在竞争关系的。尤其是在全球化的今天,人才的全球化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人才,尤其要培养爱国的人才,因而,面对这样的一个群体,我们更应该投入时间和资源来进行国防教育和培养。
在分析非通用语种人才的个性特点及专业学习、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我们不难得出,这一学生群体身上的国际属性,要求我们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须在新时代用新思想引领他们建立理论制高点,这个理论制高点的核心,应该包含正确的国家安全观念的树立、国防参与意识的教育及国防责任意识的培养。建立具有针对性的国防意识,不管世界思潮此起彼伏,不管学生队伍到四处游学,在各种思想交锋中,他们都能有定盘星、主心骨,不会再感到迷茫。
(一)从低年级着手,将国防教育融于专业学习之中,树立正确的国家安全观念。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治党治国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重大原则,这当然也应该成为我们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新型的国家安全观,应该包含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非通用语种学生在夯实语言基础,做学贯中西的知识领跑者的同时,要充分意识到自己实际上也是对国家打造“命运共同体”这一举措的支持者与执行者。“命运共同体”能够把对外的国家安全和对内的国家安全的各种力量整合在一起,充分体现维护国家安全与创新社会治理的有机统一,有效预防与化解社会矛盾的有机统一,而非通用语种学生的语言学习及对外沟通,恰恰是促进国家文化交流的一个方式。如果能运用所学知识,将十九大等会议精神用不同的外语翻译、传播出去,化被动接收为主动创造,将会更有利于同学们形成正确而牢固的国家安全观念。
(二)把握高年级群体,对境外联合培养过程中的学生进行动态化管理及即时性引导,提升国防参与意识教育及国防责任意识培养。对待到境外进行专业学习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在牢固其正确国家安全观念的同时,实行动态化管理,在重要的时间节点,如建党节、建军节等重大节日,对学生进行国防参与意识的教育,及时回应学生在境外学习生活时遇到的思想难题,鼓励学生与世界各国青年沟通交流,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做平民外交的积极参与者。这不仅能让学生对所学专业产生更强烈的归属感,更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使命感,有益于国防责任意识培养。同时,我们鼓励学生通过对比不同国家之间的国防教育策略、国家安全法规、军事队伍管理等,加深对祖国走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重大意义的理解,深刻意识到在新时代背景下,祖国仍然坚持防御型的国防政策,是多么难能可贵。
(三)加强青年教师的国防素质培养,将国防教育工作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完善新时代背景下非通用语种人才的国防教育,首先应该让青年教师接受教育,只有教师队伍以德立身、以德施教,才能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对于青年教师而言,要提高国防素质,最起码做到三点。第一,有博采众长的胸襟眼界。作为非通用语种的人才培养者,青年教师首先要有文化自信,同时面对外来文化也要有博采众长的宽大胸怀。非通用语种专业设置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使我们的青年学子向外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促进中外民众相互了解和理解,想要达到这一目的,为师者首先自己要开阔眼界,海纳百川;第二,有始终不渝的理想信念。青年教师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一名合格的教师,心中要有国家和民族,要明确意识到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并将这种使命感与责任感时时传递给学生群体;第三,有扎实的国防知识储备。青年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及时更新自己国防知识库存,始终处于学习状态,站在国家国防教育发展的前沿,掌握必要的军事技能,主动地、潜移默化地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
注释
①习近平,著.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