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域满族文化习俗的历史资料初考与现实资源开发

2018-10-24 00:04:09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8年6期
关键词:满语长白山满族

崔 莹

吉林大学

东北地域被满族文化所充盈,在白山黑水之间留下了许多古老的遗迹,创造出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风俗,为东北民族精神的诞生提供了宝贵的文化资源。同时,也成为振兴东北、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元素之一。

一、东北山川村落中满族文化的展现

长白山作为满族文化的发祥地,是东北地区最大的山峰,满语翻译为“有神之山”,长白山之所以被称为白,主要有三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因白衣观音,在《契丹国志》中提到:“长白山乃白衣观音之居所,其山中亲手皆为白色”;另一种说法是因“花”,在《柳边纪略》中提到:“长白山顶部无树木生长,只有丛草繁殖,草多白花”;还有一种说法是因“雪”,在《辽东文献征略》中提到:“长白山终年埋藏在积雪当中,远望一片皆白”。东北地域犹如白天鹅一样,由长白山、大兴安岭、千山等山脉勾勒出体态,其中黑龙江、嫩江、牡丹江等,或穿插而过或镶嵌其中,这些山川中无不彰显着丰富的满族文化。

(一)满族文化在东北河流中的体现

长白山天池满语译为“图们泊”汉语翻译为“万水之源”,因此“图们江”、“松花江”、“鸭绿江”三江都以满语而命名。松花江的源头之高如若天河,因此又有天江之名,在三国时期称为“弱水”、隋唐时期称为“粟末水”、宋朝被称为“瓦江”,皆是音异而意同,都是“天河”的意思。图们江源于长白山的主峰东麓,满语将其称为是“土门”、“统们”等,汉语翻译为“万水之源”。鸭绿江的发源地是长白山主峰西麓,女真时期曾经将其称作为是“雅鲁江”,汉语将其翻译为“雅鲁鱼”,即拥有较多鱼的江。另外,黑龙江由于江水呈现出黑色,因此被满语称为“萨哈连乌拉”,汉语翻译为黑色之意。牡丹江的满语被称之为是“穆丹乌拉”,汉语翻译为弯曲的江。嫩江的满语为“莫尔根”,汉语翻译为精明能干的意思,也可翻译成精于狩猎、富有智慧之人。绥芬河的满语翻译为“苏斌比拉”,汉语翻译为锥子,即在此水中生长着较多的半寸长、深褐色锥形螺。乌苏里江在女真时期被称之为是“阿速古儿水”,汉语翻译为天王,即从天而来的江。海兰江的满语翻译为“海浪乌拉”,汉语翻译为岸边生长榆树的江[1]。

(二)满族文化在东北山川中的体现

大兴安岭在满语中被称为是“昂帮兴安珠敦”;千山山脉为辽东半岛中的主干之一,“千山”被满语称为“铭牙阿林”,汉语翻译为数字“千”的意思;小白山的满语为“温德赫河林”,汉语翻译为“祭祀”,即拜祭长白山神之山;东团山的满语为“依兰茂阿林”,汉语翻译为数字“三”、“土城”的意思,即拥有内城、中城和外城城墙的山;老岭的满语为“拉哈埠朱敦”,分别对应着汉语翻译中的“老”和“岭”意思,属于周围各山的总发源地,因此被称为是“老岭”。完美山的满语为“完达阿林,汉语翻译为“梯子”,即形状类似于梯子的山脉,层层叠叠的坐落于三江平原之上。

(三)满族文化在东北语言中的体现

几千年来,满汉两族在交流的过程中不断互相吸收借鉴着语言文化,满语至今仍然拥有强大的生命力,有些直接融入东北方言当中。1115-1599年,完颜希尹发明了女真大字和小字,又参考借鉴蒙古文字拼读成句,进而形成老满文。1632年,巴克什·达海对满文进行改造之后,诞生了新满文,共有6个元音字母,22个辅音,10个外来语拼写的特定字母,共计38个字母。由元音和辅音相结合拼成音节,字母没有大小写区别,在诗、词中出现或者单独使用时,在书写方式上都各不相同。目前,东北的诸多地区除了在地名上出现满语之外,在日常生活中也随处可见,例如,在称谓词汇方面,满语“格格”,代表汉语中的姑娘;满语“哈拉巴”,代表汉语中的猪前肘;满语“老板子”,代表汉语中的赶车的;满语“褯子”,代表汉语中的婴儿尿布等;在行为词汇方面,满语“曲曲话”,代表汉语中的耳语;满语“捅娄子”,代表汉语中的惹事儿;满语“将居”,代表汉语中的下象棋;满语“咧咧”,代表汉语中的乱讲话;在状态词汇方面,满语“甩计子”,代表汉语中的不高兴;满语“不大离儿”,代表汉语中的好;满语“稀罕”,代表汉语中的喜欢;满语“哈拉”,代表汉语中肉类变质。经过相关调查得知,目前的黑龙江省三家子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满语村,全村共计七百多口满族人,有一百多人至今仍然采用满语进行交流[2]。

二、满族风俗在东北地域的体现

(一)在服装方面

由于受到八旗制度的影响,满族男女的服饰皆为旗袍。男子旗袍的样式为圆领、窄袖、四面开禊,带扣袢,这样的设计能够方便男子骑射等活动,在袖口处有一个半月形的袖头,平时可以挽起,冬季时可以放下保暖御寒,这种设计在满族入主中原之后成为了一个礼节,即在跪拜行礼时需要将袖头放下来再行礼。满族人还习惯在旗袍外穿一件长至肚脐的短褂,起先使用于八旗士兵的军装,到了清朝中后期这种款式的服装广泛流行,成为了日常服饰。另外,满族妇女在旗袍上甚为讲究,在领口、衣襟等处都镶嵌了彩色的牙子,并且将其称为是“十八镶”。旗袍线条能够将女性的体态完美勾勒出来,展示出中国妇女文静端庄的独特民族风格。另外,满族妇女讲究“金头天足”,所谓的“金头”,即利用金银、珠翠等材料制作成小簪,将头发盘成龙头、凤头、水壶头等各种形状。所谓的“天足”,即裹脚,但是现如今在东北地区已经很少能够见到“小脚女人”了,这主要是由于三百年前将此风俗破除,也从侧面反映出了社会的文明进步。

(二)在饮食方面

在满族的饮食文化方面,首先要提到粘食,满族人偏爱粘食主要是与生活习惯有关,由于经常进行远征和狩猎,粘食更加管饱耐饿;其次是满族的饽饽,也就是包子、饼、馒头等面食;第三是酸汤,一种用玉米做的食品,十分受到满族人民的喜爱;第四是酸菜炖肉,满语被称为是“布缩结”属于最为重要的素食之一;第五是火锅,满族人民几乎没有炒菜的习惯,通常在打猎回来便将狩猎所得的熊、鹿、野猪等扒皮,将肉卸掉放入火锅当中或者用火烤着吃;第六,果子,对于果子的概念较为模糊,通过二人转《小拜年》中的“果子拿两匣”来看,应该是指糕点一类的食品;第七,苏子油,在满族入关之前,经常食用的油类不是豆油而是苏子油,其满语为“妈龙腻盟”,味道较为清香,具有顺气清肺之功效,能够治疗支气管等炎症;第八,吃肉大典。清朝宫廷膳食,品种十分丰富,以猪肉为主,大典规模十分庞大,参与人员数量众多。1722年元月紫禁城曾经举办一次吃肉大典,参与者均为65岁的寿星,人数高达3千人,至于满汉全席中的上百道菜,更是中华饮食文化之大成[3]。

(三)在居住方面

满清新宅的建设通常为坐北朝南,东西朝向开门,与斗形较为相近,此种类型的房屋建设结构主要是从古代穴居建造上发展而来。同时,满族人卧室中最大的特点在于火炕,并且火炕风俗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很久之前,在《后汉书》中曾经提出,肃慎人所居之地极寒,故以穴居为主,以深为贵……,九梯之上有烟囱,下有火炕。在女真人没有进行南迁的时候,曾经将徽、钦两位皇帝掳到依兰,受“坐井观天”“火烤”之刑,其实并不然,所谓的火烤不过是盘腿坐在“火炕”上而已。

(四)在婚俗和祭祀方面

满族的婚俗属于最富有情趣的婚俗之一,具有十分悠久的文化历史,虽然婚俗的礼仪众多,但是能够充分体现出喜庆、热闹、团圆之感,在礼仪方面包括订婚、放定、问话、开剪、射三箭、凤凰三点头等。现如今,满族文化受到现代化的冲击,例如满族婚俗也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正在被保护和抢救当中。在传统祭祀方面,清乾隆年间官方纂修的《钦定满洲祭神祭天典礼》,对皇族以及民间的祭祀礼仪有所规范。关于满族民间祭祀礼仪的记载散见于满族各姓氏的祭祀神本、神祠之中。虽然满族各氏族名称不同,但其氏族神本中所记载的祭祖、祭天神、祭品、祭器、祭祀程序等主要内容基本一致。但由于各姓氏族贫富不同、居住地不同、传承情况不同,在祭祀礼仪、敬奉神袛、牲品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三、满族文化资源开发促进东北经济振兴

满族的文化资源丰富而广泛,诸如满族婚俗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民间文学、音乐和舞蹈文化、祭祀文化和旅游文化等方面尤为突出,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也为当代东北地区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弘扬的空间。现阶段,吉林的吉菜大部分都能够追溯到满族文化当中,因此在独居特色的满族服饰、居住、饮食等文化中可以开拓出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东北地区的特色发展提供极大的支持。满族服饰文化中以旗袍为代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旗袍已经走出国门,对世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满族的居住文化深深的植根于东北独特的地理环境中,这将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旅游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对东北地区新农村建设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5]。

综上所述,满族人仪规较多、热情好客、注重情谊的精神,他们在这片土地上开疆拓土,充分展示出自身雄浑壮阔的民族气节,并且在东北独特的天气和地理条件下,塑造出了直爽、坦率、强悍、海容的民族气概。在民族认同中对满族文化资源的认识、开发和利用,对民族精神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是对满族文化传承和保护的重要举措,对东北地域的振兴和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

[1]闫秋红.从文化变迁看二十世纪满族文学发展的两种路向——以老舍和端木蕻良的创作为中心[N].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701:96-101.

[2]曹萌.满族崛起所体现的民族国家发展意义与当代满族文化研究方略[N].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2:29-32.

[3]李秀云,杨凤湖.简化的形式意味——比较视阈中的东北满族剪纸特征及其独特的审美价值[N].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4201:49-52.

猜你喜欢
满语长白山满族
满语角
满族文学(2022年5期)2022-08-26 07:03:00
满语角
满族文学(2022年4期)2022-07-21 01:27:06
满语角
满族文学(2022年3期)2022-07-21 01:09:26
满语角
满族文学(2022年1期)2022-01-19 05:27:28
漫步四季,探索不一样的长白山
学生天地(2020年34期)2020-06-09 05:50:38
长白山册封始于金代
新宾满族歌舞音乐创作及时空表述
乐府新声(2019年3期)2019-10-17 02:17:14
让满族剪纸艺术走向辉煌是我一生的追求
改成汉族的满族人
满族人为什么不吃狗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