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世斌
(古浪县草原工作站, 甘肃 古浪 733100)
试验地位于古浪县十八里堡乡铁柜山村金家地沟。该地区海拔2 400~2 530 m,平均气温5.57℃,年均降雨量360 mm,年均蒸发量2 807 mm,无霜期153 t,土壤主要以栗钙土为主,搬迁后退耕地40.3 hm2。
栽培试验主要引进的优质牧草品种共14种,分别为:甘农一号苜蓿、杂花苜蓿、黄花草木樨、红豆草、箭舌豌豆、沙打旺6个豆科牧草品种;小黑麦、黑麦草、燕麦、甜高粱、加拿大披碱草、肥披碱草、垂穗披碱草、老芒麦8个禾本科牧草品种。其中甜高粱种子由中科院兰州分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提供,其余种子由甘肃省草原总站提供。
种植前对其进行了纯净度及发芽率试验,结果见表1。
古浪县十八里堡乡铁柜山村金家地沟“下山入川”移民搬迁后退耕地40.3hm2,其中4.3 hm2进行优质牧草的引进栽培试验研究,根据试验地自然状况,选14个地块,每个地块面积0.2~0.3 hm2,种植一个牧草品种。其中甘农一号苜蓿(0.2 hm2)、杂花苜蓿(0.06 hm2)、黄花草木樨(0.13 hm2)、红豆草(0.2 hm2)、箭舌豌豆(0.3 hm2)、沙打旺(0.2 hm2)、小黑麦(0.26 hm2)、黑麦草(0.06 hm2)、燕麦(0.26 hm2)、甜高粱(0.66 hm2)、加拿大披碱草(0.05 hm2)、肥披碱草(0.26 hm2)、垂穗披碱草(1.4 hm2)、老芒麦(0.13 hm2);其中36 hm2种植已通过种试适宜的垂穗披碱草10 hm2)、肥披碱草(5.3 hm2)、老芒麦(16.66 hm2)、小黑麦(2.66 hm2);其余(1.33 hm2)自然修复,作为试验区的对照区,进行对比分析。
表1 不同牧草品种纯净度及发芽率 %
播种方式采用撒播,播量根据不同草种千粒重确定。播种深度为1~4 cm。
1.6.1 产草量和种子产量测定 根据牧草生长状况,测定其产草量。刈割用做青饲料的,在10%开花时刈割并测定产草量,收种子的种子成熟时测定产草量和种子产量。
1.6.2 株高测定 刈割用做青饲料的,在测定产草量时同时测定株高,收种子的种子成熟时测定产草量和种子产量时同时测定株高。
1.6.3 越冬率测定 根据越冬前后牧草株数分析越冬率。
1.6.4 抗逆性测定 抗旱、抗寒等抗逆性测定。
表2 不同牧草品种播种时间、深度及播种量
试验于2016年4月19日播种,燕麦、小黑麦、箭舌豌豆4月27日开始出苗,肥披碱草、垂穗披碱草、加拿大披碱草和苜蓿等5月7日开始出苗。所有牧草在9月13日生长期结束,生长时间为129 t,刈割时测定产草量。一年生牧草燕麦、小黑麦、箭舌豌豆、红豆草等9月13日刈割时测定产草量。多年生牧草黑麦草、老芒麦、肥披碱草、垂穗披碱草、加拿大披碱草等第一次刈割时间为7月5日,生长时间为69 t;第二次刈割时间为9月13日,生长时间为70 t。通过采样测定,14个牧草品种的产草量见表3。
表3 14个牧草品种产草量及干鲜比
从表3中可见,试验区豆科类中一年生牧草箭舌豌豆平均亩产草量为157.86 kg/hm2,其他豆科类多年生牧草第一年产量以黄花草木樨最高,甘农一号苜蓿次之,按照平均产草量高低排序,依次为:黄花草木樨>甘农一号苜蓿> 红豆草>杂花苜蓿>沙打旺;禾本科一年生牧草燕麦、小黑麦平均亩产草量分别为251.54 kg/hm2、166.75 kg/hm2,其他禾本科多年生牧草以老芒麦最高,肥披碱草次之,按照平均产草量高低排序,依次为:老芒麦>肥披碱草>垂穗披碱草>黑麦草>加拿大披碱草>甜高粱。2016年雨水充分,牧草产草量普遍高于往年。由于试验区海拔高,气温低,甜高粱生长初期发芽破土率极低,生长缓慢,不能正常生长,不适应在当地种植。通过测算对比,种植的39 hm2优质牧草鲜草总产量比自然修复鲜草产量增加542 940.14 kg,公顷增加鲜草1 3921.5 kg。
由于部分牧草不能完成生育期,种子不能成熟,因此筛选部分牧草进行了种子产量测定。测定结果见表4。
通过对种子产量的测定,豆科类一年生牧草箭舌豌豆的产量为2 250 kg/hm2,多年生牧草红豆草的产量600 kg/hm2;禾本科中一年生燕麦、小黑麦的种子产量分别为3 750 kg/hm2、3 615 kg/hm2,其他禾本科多年生以黑麦草最高,老芒麦次之,从高到低依次为黑麦草>老芒麦>肥披碱草>垂穗披碱草>加拿大披碱草。
表4 牧草品种种子产量
从长势看,随着刈割次数的增加,植株高度递减。通过测定,第一次刈割时,豆科类株高在90~135 cm之间,禾本科在110~167 cm之间;第二次刈割时,禾本科在54~102 cm之间,引进牧草的株高普遍高于往年第一年种植的高度,这可能是种植当年春季温度多雨,牧草生长旺盛。
通过引种试验表明,引进的豆科类一年生牧草箭舌豌豆、禾本科一年生牧草燕麦、小黑麦和豆科类多年生牧草红豆草、禾本科多年生牧草老芒麦、肥披碱草、垂穗披碱草在古浪县海拔2 400~2 530 m试验区都有较好的生态适应性,是“下山入川”移民搬迁后退耕地种草的首选草种。建议今后将燕麦、箭舌豌豆、小黑麦、黑麦草、老芒麦、红豆草、肥披碱草和垂穗披碱草作为2 800 m搬迁区退耕地种草的主要推广品种,在草地建设、牧草饲料地建植中加以推广利用;
由于2 800 m搬迁区退耕地种草区生长季节短,海拔高、积温低,导致甜高粱发芽、出苗率极低,出苗率后长势缓慢,达不到甜高粱生长的要求,故甜高粱不适宜在2 800 m退耕地种植。
古浪县“下山入川”移民搬迁后耕地种植优质牧草,不仅可以防止水土流失,提高祁连山区水源涵养功能,保护祁连山生态安全,同时可有效提高退耕地植被覆盖度和牧草生产量,提高农牧民的经济收入。
由于2016年降雨较多,雨水充足,种植的牧草生长良好。今后两年继续进行牧草物候期、抗旱、抗寒和越冬率的观测。通过抗逆性等的研究,进一步确定引进牧草的品种,为2 800 m退耕地种植牧草提供优质牧草品种和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