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昱
(暨南大学 中外关系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632)
最近笔者蒙朋友启示,得见一方涉及唐代天宝年间西域史事的墓志拓片图片,出土地不明。根据墓志拓片可知,该墓志呈正方形,拓片长53厘米。尽管墓志内容记述简短,但是由于志主参与了唐天宝年间高仙芝、封常清担任安西节度使时期唐朝经营西域的相关史事,有助于补充史阙。因而笔者尝试对其进行考释,为了方便起见,先把墓志录文抄示并标点如下:
苍龙甲午四月,维夏旬有七日,巨唐谘议参军宇文君卒,寿三十有六,间一月得暑壬申,葬于咸宁县凤栖原。窀穸之事,贞于阳卜,礼也。噫嘻!苗而不秀,亡而不安,命不幸欤?处其顺欤?君讳寂,字寂,世为代郡著姓,迁于京兆云阳。炎帝神农氏之裔子也,开国承家,本枝硕茂,策名委质,累叶葳蕤。高祖士及,元精所毓,王之佐臣,封为上公而国于郢,勋在帝室,德在苍生,皇任中书令。曾祖崇嗣,恒碣灵液,降焉异人,袭茅土之锡命,授珪组以象贤,皇任殿中丞。祖知微,洞涉显元,尝发叹曰:“我郢公之昆孙,殿中之胤子,庶能友于兄弟,信于朋执,是亦为政。”遂不筮仕。父顺,明德之后,贤达攸出,宪闱称多,礼阁归重,皇任监察御史、虞部员外郎。君即虞部之嗣也,始以国子升于崇玄,鼓箧以授业,扣钟于待问。祇和颙若,德行贲如。未几,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署以随军,委以通餫。修德而禄,降命自天,授尚衣局直长兼充监碛西和籴使。绣衣御史李史鱼判官,五量不忒,百谷用殷。其后高公,龚行天讨,敌王所忾,抗威于铁室,观兵于石国。是役也,若属櫜鞬,挟缨纕翦灭,若化功烈,其凝授上柱国、永王府谘议参军,赐绯鱼袋,使如故,曳裾王门。复讲策军府,以寝苫去职,扶杖而起,行服既祥。节度使摄御史大夫封常清,荷天之宠,爰整戎马,以君习金玉之域,闲钲皷之训,奏于万乘,委以三军,制授节度判官。惜乎培风之翼,方起北溟躡云之足,将驰东道,乃弃厉疾,终于私第。篆以贞石,瘗于幽埏,其文曰:
火纪之帝,德垂其裔,金组不替兮郢国之公,泽流其宗,芝兰不空兮藏山于泽,阅水于川,彼出机与入机,胡小年而大年,凤栖之原兮龟兆其域,宇文氏之子以息。
再从弟纲书
根据志文记载可知墓志主人宇文寂,卒于“苍龙甲午四月”,根据史书记载可知为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志主宇文寂享年36岁,根据中国传统的记载年龄的算法,往往会比周岁大一岁,因而根据宇文寂卒年,可知其当生于唐玄宗开元七年(719)。
关于宇文氏姓氏的来历,志文这样记载:“君讳寂,字寂,世为代郡著姓,迁于京兆云阳。炎帝神农氏之裔子也,开国承家,本枝硕茂,策名委质,累叶葳蕤。”根据《元和姓纂》的记载:“(宇文氏)出本辽东,南单于之后,有普回,因猎得玉玺,以为天授,鲜卑俗呼天子为‘宇文’,因号宇文氏。或云以远系炎帝神农有尝草之功,俗呼草为‘俟汾’,音转为‘宇文’。”①〔唐〕林宝撰,岑仲勉校,郁贤皓、陶敏整理《元和姓纂》卷6,中华书局,1994年,第899页。《新唐书》中关于宇文氏姓氏的来历,记载更详细:“宇文氏出自匈奴南单于之裔。有葛乌兔为鲜卑君长,世袭大人,至普回,因猎得玉玺,自以为天授也,俗谓‘天子’为‘宇文’,因号宇文氏。或云神农氏为黄帝所灭,子孙遁居北方。鲜卑俗呼‘草’为‘俟汾’,以神农有尝草之功,因自号俟汾氏,其后音讹遂为宇文氏。”②〔唐〕宋祁、欧阳修:《新唐书》卷71下,中华书局,1975年,第2403页。因而根据传世史书记载以及志文记载可知,关于宇文氏的来历有两种说法。志文则倾向于出自炎帝系统,不提出自北族的记载。其实根据姚薇元先生的研究宇文氏出自匈奴,统治东部部属则为鲜卑③姚薇元:《北朝胡姓考》,中华书局,1962年,第181-184页。。因而根据相关研究可知宇文氏可能出自匈奴系统,但是在匈奴称雄漠北之时,由于作为匈奴部属的宇文氏统治东部地区,因而部属多为鲜卑,匈奴远遁之后,宇文部成为鲜卑部族的一支。
根据志文记载宇文氏在代郡居住,后来迁到长安云阳。根据《隋书》记载:“宇文述字伯通,代郡武川人也。”④〔唐〕魏徵等:《隋书》卷 61,中华书局,1973年,第1463页。在《旧唐书》记载宇文述的儿子宇文士及的籍贯时,这样讲到:“宇文士及,雍州长安人。”⑤〔后晋〕刘昫等:《旧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其实宇文氏的籍贯是在北朝后期迁入关中之后,一律断为关中人。因而史书记载宇文述是代郡武川人,记载其子宇文士及为雍州长安人。因而墓志记载宇文寂的籍贯是正确的,墓志的记载与传世史书的记载相符。
根据志文记载可知宇文寂的高祖为宇文士及,宇文士及在两《唐书》中有传,墓志记载内容与史书记载相符。不过宇文寂曾祖宇文崇嗣及祖宇文知微,在传世史书中没有记载。宇文寂的父亲宇文顺在《唐御史台精舍题名考》中有收录⑥〔清〕赵钺、劳格:《唐御史台精舍题名考》卷2,中华书局,1997年,第83页。。根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的记载,结合出土墓志记载,可以看到《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的记载有误。根据墓志记载可知宇文寂的高祖为宇文士及,曾祖宇文崇嗣,曾担任殿中丞,祖宇文知微,父宇文顺,可以纠正《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之误。因而宇文寂家族世系如下所示:
关于宇文寂入仕,志文这样记载:“始以国子升于崇玄,鼓箧以授业,扣钟于待问。”根据《唐六典》记载在唐代三品以上的官员以及国公子孙才有可能进入国子监学习①〔唐〕李林甫等:《唐六典》卷 21,中华书局,1992年,第559页。,然而根据志文记载宇文寂的父亲为虞部员外郎,根据《唐六典》记载虞部员外郎为从六品上②〔唐〕李林甫等:《唐六典》卷7,中华书局,1992年,第224页。。因而宇文寂能够入国子监学习不是因为其父亲宇文顺,而当是其高祖宇文士及为郢国公的缘故。宇文寂以“国子升于崇玄”,很显然是通过道举入仕。根据傅璇琮先生的研究认为在开元二十九年(741),唐玄宗设置道举,规格入制举③傅璇琮:《唐代科举与文学》,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根据志文可知宇文寂出生于唐玄宗开元七年(719),在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741)设置道举之时,宇文寂已经23岁了,因而宇文寂应道举而入仕,应当就是在唐玄宗设置道举后不久。
根据志文记载:“未几,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署以随军,委以通。修德而禄,降命自天,授尚衣局直长兼充监碛西和籴使。绣衣御史李史鱼判官,五量不忒,百谷用殷。其后高公,龚行天讨,敌王所忾,抗威于铁室,观兵于石国。是役也,若属櫜鞬,挟缨纕翦灭,若化功烈,其凝授上柱国、永王府谘议参军,赐绯鱼袋,使如故,曳裾王门。”根据《唐方镇年表》记载高仙芝担任安西节度使在唐玄宗天宝六载(747)到十载(751)之间④吴廷燮:《唐方镇年表》卷8,中华书局,1980年,第1245-1246页。。志文用“未几”则说明宇文寂在应道举之后不久,跟随高仙芝前往安西。根据志文记载宇文寂“授尚衣局直长兼充监碛西和籴使”,关于“兼官”,有学者作过详细研究⑤赵望秦:《略论唐代官制中的“守、行、兼”制度》,《唐史论丛》第8辑,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年,第71-77页。。这里的“兼充”应当是因为“监碛西和籴使”是使职,不设品级,但是其担任使职的品级与“尚衣局直长”相同,用来借指。根据《唐六典》记载尚衣举直长为正七品下⑥〔唐〕李林甫等:《唐六典》卷11,中华书局,1992年,第326页。,则宇文寂是以正七品上的品级担任“监碛西和籴使”。关于“监碛西和籴使”一职,根据宁志新先生的研究认为可能设立于唐玄宗天宝时期,有中央任命和地方任命两种,职责是监督检查和籴⑦宁志新:《唐代使职制度研究》(农牧工商篇),中华书局,2005年。。根据志文记载可以知道宇文寂是中央任命的,其职责正如志文所说:“绣衣御史李史鱼判官,五量不忒,百谷用殷。”可见李史鱼以判官身份掌管军粮。关于“判官”的研究,严耕望先生认为在使府地位重要,掌管作坊、督赋等⑧严耕望:《唐代方镇使府僚佐考》,《唐史研究丛稿》,香港:新亚研究所,1969年,第187-194页。。赖瑞和先生认为判官地位重要,未来升迁之后,有机会担任节度使这样的高官⑨赖瑞和:《唐代中层文官》,中华书局,2011年,第396-404页。。因而宇文寂担任监碛西和籴使,可以想见在军府中地位相当重要。
志文记载:“其后高公,龚行天讨,敌王所忾,抗威于铁室,观兵于石国。”根据《资治通鉴》记载可知在唐玄宗天宝十载(750)讨伐石国,最后俘虏其国王⑩〔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216,中华书局,1956年,2011年新版,第7020页。。这次战役胜利,宇文寂也受到封赏,根据志文记载:“是役也,若属櫜鞬,挟缨纕翦灭,若化功烈,其凝授上柱国、永王府谘议参军,赐绯鱼袋,使如故,曳裾王门。⑪⑪〔唐〕李林甫等:《唐六典》卷29,中华书局,1992年,第729页。”根据《唐六典》记载谘议参军为正五品上 。由此可见这场战役宇文寂军功卓著。
根据志文记载:“节度使摄御史大夫封常清,荷天之宠,爰整戎马,以君习金玉之域,闲钲皷之训,奏于万乘,委以三军,制授节度判官。”根据《唐方镇年表》记载封常清在唐玄宗天宝十一到十四载(752—755)担任安西节度使。然而根据宇文寂墓志可以看出其未担任判官,正如之前赖瑞和先生的研究那样,认为判官地位重要,仕途光明。因而根据志文可知封常清是在天宝十三载(754),正准备让宇文寂担任判官之时,宇文寂去世。
纵观宇文寂一生的宦历,最重要的就是参与了安西镇高仙芝、封常清的幕府,并且参与对中亚石国的战争。可惜天不假年,在刚被任命为判官之时,于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去世,终年36岁。
宇文寂去世于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而墓志涉及的诸如高仙芝、封常清、李季卿、李史鱼等,后来都参与了对“安史之乱”的平定。因而宇文寂墓志的出土,不仅仅向我们展示了唐玄宗时期对西域的经营和重视,荣新江先生通过对“西域”概念的延伸变化,最终认为到唐玄宗开元天宝时期,“西域”逐渐西移特指葱岭以西地区,安西在唐朝的政治区域之内,而不是羁縻府州①荣新江、文欣:《“西域”概念的变化与唐朝“边境”的西移——兼谈安西都护府在唐朝政治体系中的地位》,《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2012年第4期,第112-119页。。
以往的记载中我们往往看到史家批评唐玄宗对安禄山的纵容,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然而根据宇文寂墓志的记载可知李史鱼曾经作为判官参与了高仙芝幕府。恰好李史鱼有墓志传世,其志文记载如下:“上方锐意武功,宠厚边将,拜公殿中侍御史,参安禄山范阳军事,河北首乱,公胁在围中,危冠正词,诮让元恶,势迫难夺,望重见容,朝廷雅知功忠,迁侍御史,充封常清幽州行军司马。”②周绍良:《全唐文新编》(9),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6076-6077页。关于封常清参与平定“安史之乱”的事迹,在两《唐书》封常清传里记述甚详。《安禄山事迹》也记述了李史鱼在安禄山幕府任职的情况③姚汝能:《安禄山事迹》卷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12页。。因而再结合宇文寂墓志可知,李史鱼之前就曾经在安西跟随高仙芝、封常清,后来被派往河北安禄山幕府。可以说宇文寂墓志对李史鱼在安西事迹的记述,一定程度上为我们展示了其实唐玄宗对安禄山也不放心,因而才会把曾经担任过安西幕府的李史鱼,派往幽州跟随安禄山。正如《李史鱼墓志》所记载的那样,“安史之乱”爆发之后,李史鱼仓皇逃出,投到高仙芝、封常清幕下参与讨伐安禄山。
志文撰写者李季卿为唐玄宗时期的宰相李适之之子,在两《唐书》中有详细的记载。《李季卿墓志》较为详细地记述了李季卿一生的宦历和卒年④周绍良:《全唐文新编》(7),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4489页。。李季卿在天宝十三载(754)撰写宇文寂墓志时担任某县县丞,由于墓志漫漶,不知是哪个县。但是李季卿墓志并没有记载其曾经担任过县丞的情况,因而根据墓志所载,可以补李季卿的宦历。
墓志书写者宇文纲,根据墓志记载为宇文寂的再从弟,可见其出自一家。关于宇文纲,史书无载。因而宇文纲可补《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之宇文家族世系。
通过对宇文寂墓志的考释,我们可以简单地了解宇文寂参与了高仙芝讨伐石国的战役。唐朝对安西的经营,日渐重视,“西域”概念的西移,以及对于我们重新认识“安史之乱”,这方墓志都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