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静之
赵世民与我儿时同长在一个机关大院中的东、西分院。我们前后上的是同一个小学;受同一个音乐老师或自然老师的教育;在同一块操场上奔跑,摔跟头;对某位老师有相似的仇隙,对另一位有相同的好感。我们是擦着同一块黑板长大的,北京话叫“发小”。
我痴长几岁。
原来印象中的世民很高(现在依旧很高),光脚打篮球,英勇无比。再见面时篮球不打了,在中央音乐学院教书。写乐评,解字,是他近两年做得最多的活计。
看到他的《汉字悟语》是在1995年《人民文学》第五期的杂志上,觉得非常新鲜。就汉字来说与别种文字截然不同之处很多,先不说平仄、四声等与“声”有关诸处;就从“形”来看,也是个个独立;“义”就更复杂些。从造字始至今,每个字大概可写本厚厚的档案。若再加上个人对某字不同的理解、纠偏、校正、联想、故事,一个字被附加上去的东西实在可以很多了,这也是几年来解字、解词类文体风行的原因吧。
世民解字扬其所长,除了先由古至今从“形、音、义”三方面做一概说明外,很能从现实生活中抓些例子大发感想。上至哲学,下至民俗,一网打尽,当细拣则细拣,当忽略则忽略,读来觉开阔、亲切。这本书初版时叫《汉语悟语》,再版时是《汉字:中国文化的基因——世民解字》,现在是第三版,则叫《字经》,汉字当然是中心,但更多地抓的还是个“解”字。在赵世民的书中,“解、悟”除觉悟、心得之外,还有“说开去”的那种含义,尽量多说,说得丰富些。所以,此“悟语”与彼“物语”不只声似,也有相同的用法。由“悟”字,我也想到了一本書,算是学过这本书后的活学活用吧。道家有本书叫《悟真篇》,我曾翻过,原以为是发扬老庄、讲哲学道理的书,看后,知大谬,书是以诗词百篇讲说道家炼丹法术的。当时想“觉悟”的“悟”,如改成“物理化学”的“物”似更准确些。此“悟”与彼“物”有什么样的关系,我没考究过,有待赵世民做一比较。但读过他的文章后还是能感觉到他的“悟”中是有“物”的,这与那些传统的解字文体决然不同,以“物”而谈“悟”自然要生动得多。
我还是愿意把世民这本书看成是本有着学术姿态,但更多是谈“物”言“悟”的随笔类的文理作品。我之所以没有说它是文学作品,是因为它在讲着一些学术的问题,我又没有说它是学术作品,是因为它的文学性。模糊的理论很盛行了,这样一种文体的运用,或许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清晰。
书出来后,我想一定非常好看、耐读,有各式各样的甲骨、金文、小篆的描摹,再加上对一些字最原始的解说和最现实的个人化的理解,都使得这部书具有启发性,再没有比能启发人的书更有价值了。他的文章大概没有做得更细致更筒洁些,有待时日来完善吧。
(赵世民:《字经》,台海出版社201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