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与竹

2018-10-23 11:15钟芳
上海企业 2018年7期
关键词:画竹题画竹影

钟芳

竹子亭亭玉立,挺拔俊秀,四季青翠,既不避酷暑,也不畏严寒,劲节有操守,虚心为胸襟,这样的高尚品格得到古代文人墨客的赞赏。所以古往今来出现了许多“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嗜竹咏竹者,但真正爱竹成癖的,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可谓首屈一指了。

郑板桥的一生,经历了坎坷不平,饱尝了酸甜苦辣,看透了世态炎凉。《清代学者像传》中说:“郑板桥一生的三分之二时光都在为竹传神写影。”郑板桥十分爱竹,在其住所周围遍栽翠竹,民间有“板桥无竹不入居”的说法。他在《题画竹》中曾详叙种竹之乐趣,以竹为师,其画自成,经验之谈也。“余家有茅屋二间,南面种竹,夏日新篁初放,绿荫照人,置一小榻其中,甚凉适也。秋冬之际,取围屏骨子,断去两头,横安以为窗棂,用匀薄洁白之纸糊之。风和日暖,冻蝇触窗纸上,冬冬作小鼓声。于时一片竹影零乱,岂非天然图画乎!”夏天,他在竹林中放一小床,躺着看书、赏竹、吟竹。秋冬,他将竹竿截成小段,做成窗棂,再糊上白纸。风和日暖时,一片片竹影映在窗纸上,宛如一幅天然竹画。

一簇竹子,便是一道风景。“邻家种修竹,时复过墙来。一片青葱色,居然为我栽。幽篁一夜雪,疏影失青绿。莫被风吹簸,玲珑碎寒玉。就连邻居家透过院墙长出的片片青葱竹叶,也能深深地吸引郑板桥。正是这样对竹子长期而又潜心的观察,致使他画的竹子生动多姿又栩栩如生,不论枯竹新篁,丛竹单枝,还是风中之竹,雨中之竹,都极富变化之妙,达到了匠心独运、神韵高远的境界。“我有胸中十万竿,一时飞作淋漓墨。”郑板桥在谈到他画竹时,自述“凡吾画竹,无所师承”,每日“晨起看竹,烟光日影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他的创作灵感,就是这样得来的。他在一首题画的诗中说:“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笔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足见他对画竹倾注了何等巨大的心血和精力。

在郑板桥看来,竹是绝佳的创作意象。竹的形象是正直、奋进、虚怀、质朴、卓尔,而且有气节之寓,因此,竹承载着他的思想,寄寓着他的感情,于是,他常常通过竹诗、竹画的配合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郑板桥为官清廉,心系民生,一生雖清贫,却活得诗意,活得洒脱。“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子在破碎的岩石中扎根,经受风雪雨霜的击打,但它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这画、这诗、这竹,正是他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不求名利高风亮节的生动写照。”

郑板桥写竹最为人赞赏传颂的是他在任山东潍县知县时,送给巡抚的一幅墨竹画上的题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从中可以看出,他在睡梦中都关心着人民的疾苦,牵挂着百姓的冷暖。

他罢官离开潍县时,城内前来送行的百姓不计其数,对他依依不舍,哭着挽留,于是留下了“百姓痛哭遮留,家家画像以祀”的记录。对此,郑板桥挥毫泼墨,作画题诗:“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再次以“清瘦竹”明志,比拟自己为官清正廉洁、一身正气、一心为民、不计得失、甘守清贫、矢志不移的高贵品质。临终那年,郑板桥在画竹时还题诗道:“ 宦海归来两袖空,逢人卖竹画清风。”观其画与读其诗,一个亲民爱民、勤政廉政的清官形象跃然纸上。由此也可知他的墨竹何以能幅幅皆精品,枝枝见精神。

郑板桥一生与竹相伴,写竹、吟竹,以竹明志,画竹传情。他在《竹石》中说:“十笏茅斋,一方天井,修竹数竿,石筍数尺。其地无多,其费亦无多也。而风中雨中有声,日中月中有影,诗中酒中有情,闲中闷中有伴。非唯我爱竹石,即竹石亦爱我也。”道出了他对竹子是充满感情的,并且在他看来,竹子对他也有着深厚的感情,真可谓相得益彰,人竹合一。

猜你喜欢
画竹题画竹影
题画二首
郑板桥《题画兰竹石》?
月夜情思
偶感
画竹题诗
苏轼题画诗
题画诗册页
竹影垂帘
山行杂咏
胸有成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