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载体

2018-10-23 11:18陈静如吕幸星
学理论·下 2018年2期
关键词:志愿服务实践教学价值

陈静如 吕幸星

摘 要:实践教学一直以来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点。以湖南科技大学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为例,探讨以志愿服务为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价值,并从志愿服务主体、志愿服务项目以及志愿服务激励机制三个方面,分析志愿服务为载体的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对策如下: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促进志愿服务多元化;建立长期稳定的服务项目,打造服务项目品牌化;建立完善的奖励激励机制。

关键词:志愿服务;实践教学;价值;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2-0212-02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1]。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2]。志愿服务是典型的道德实践活动,而“只有在道德实践中才能修养德性”[3]。志愿服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以志愿服务为载体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也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必然选择。

一、以志愿服务为载体的实践教学的价值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志愿服务队回信时曾指出:“希望你们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坚持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以青春梦想、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4]志愿服务是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途径,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载体,是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

(一)志愿服务是促进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大学生社会化是大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并参与社会实践,将社会规范扎根于心,熟知并熟练掌握社会技能,培养社会角色,自觉关心国家大事,感知百姓疾苦,积极主动地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使其自身逐渐成长为具有独立思想、行为和成熟人格的社会人的过程。以志愿服务为载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领域宽、渠道广,为大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经验、增长才干,提供了实践平台。高校志愿服务作为一种实践教育,是促进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渠道和关键手段。湖南科技大学的志愿者们活跃在校园、社会中,用不同的方式实践“志愿”二字的真谛。一系列的志愿活动,开阔了志愿者们的眼界,丰富了其社会经验,使志愿者们真正了解和认识社会现状,加深对党和国家有关政策的理解,在了解社会中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报效祖国、服务祖国的远大理想;同时还在深入基层、了解民情、倾听民声中锤炼了意志品质,志愿者们发挥吃苦耐劳和艰苦奋斗精神,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坚定解决困难、战胜困难的信念,磨砺意志,锻炼品质。

(二)志愿服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载体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5]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就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如何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大学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作用,寻求多角度、全方位的创新教育载体,已成为高校乃至全社会的极为紧迫的重要任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活起来,首先应有活生生的内容”[1],即要立足于活生生的人与事,这与志愿服务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志愿服务活动载体,是在加强中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以志愿服务为载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形式多种多样、方式灵活便捷,以学生更乐于接受、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本校27年来接力家电维修并多次组织学生深入偏远山区义务支教,这些富有特色的活动以独特的形式在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理论知识的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提供了良好的媒介,切实做到了实践育人。大学生志愿服务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将课堂教育与实践教学相统一,以人为本,坚持理论武装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感染力。

(三)志愿服务是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大青年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倡导良好社会风气”[6]。以志愿服务为载体的思想政治实践教学是广大青年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引领时代风尚的重要途径,它将关爱他人、服务社会、个人价值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协调社会矛盾,融洽社会关系,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任务落到实处。从本质上说,志愿服务所倡导的志愿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价值理念和追求的良好风尚是一致的。本校学生情系孤寡老人,以行动呼吁关爱弱势群体,八年来爱心接力,志愿帮扶五保老人周满珍,以一种温暖的形式弥补了市场机制和政府部门在社会保障方面所存在的不足之处,体现了大学生以人为本、心系大眾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情怀,有效地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消除冷漠,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实中的深化与升华。

二、以志愿服务为载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志愿服务主体的不足

志愿服务的主体主要包括志愿者和志愿服务活动组织者两部分,志愿服务主体自身的缺陷是制约以志愿服务为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发展的重要因素。

志愿者方面:一方面,志愿活动的部分参与者动机不纯。在志愿者队伍中,其中不乏带着功利性目的,抱着利己态度参团的学生,他们有些是为了入党,有的是为了评优,有的是为了保研等,长此以往就难免会歪曲了志愿服务最根本的动机,将志愿服务作为利己的工具,使志愿服务变味变质。另一方面,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内涵及其意义认识不够深刻。有很多大学生把志愿活动等同于学雷锋,将志愿服务简化为做好事,甚至将志愿服务形式化,却未真正意识到自身能力的不足及志愿服务对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意义,最终制约志愿服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

志愿活动组织者:一方面,对志愿者能力培训不足。全国人大代表邢克智指出,志愿服务要向专业化发展。大学生志愿服务不仅需要高度的热情,同时还需要具备一些专业技能。部分志愿活动组织方对志愿者的培训仅仅是简单的活动介绍及规章制度而缺乏对专业技能的指导。另一方面,志愿活动单一。随着社会的进步,志愿者队伍的壮大,社会对志愿者及志愿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高校很大一部分志愿者活动仅仅是停留在保护环境、爱心义卖等简单的层面,这些活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不够突出,未能充分发挥大学生志愿者的优势,将志愿服务深入化、扩大化,长此以往,大学生志愿者们很难参与一些大规模的活动,有可能使很多志愿者的才能无法发挥出来,造成“资源”的浪费,或者将志愿队伍局限化,仅仅是少数人参与而做不到普及化。

(二)志愿服务项目缺乏稳定性和长期性

随着大学生志愿服务队伍不断扩大,志愿服务项目的拓展成了发展的瓶颈。大学生的流动性较强,由于人员的变更而致使许多原来服务较为突出的项目中断,新发展的项目也因不够持久深入而缺乏稳定性。志愿者众多,却无处安置,志愿服务看似形式多样,实则千篇一律,单调乏味。志愿服务项目的长期不稳定性磨掉了志愿者们的激情,严重影响了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目前本校的志愿者定點服务项目数量还很有限,为数不多的定点服务项目很难满足广大志愿者们的服务热情,也造成了一部分志愿者的闲置,使其作用受到限制。

(三)激励机制亟待完善

良好的激励机制是志愿服务永葆活力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实践中,奖励制度的缺位和偏差,挫伤了大学生志愿者的积极性,志愿服务的育人效果差强人意。一方面,很多高校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仅仅停留在评奖这样的激励手段上。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结合是鼓舞士气最好的方式,但是在大学生志愿服务管理过程中并没有十分重视奖励机制这一环节,志愿者、学校以及社会对大学生志愿服务激励机制认识不全面或者实施不当,这样就显得组织整体有些松散。另一方面,对大学生志愿服务者的奖励机制尚未全面覆盖。目前,志愿服务的奖励机制只适用于少数表现突出的志愿者,大多数大学生志愿者的志愿服务活动并未得到学校或者社会的物质的或精神的奖励,长期处于这种付出与回报不对等的情况之下,难免会产生不满情绪,最终丧失对志愿服务的热情。

三、以志愿服务为载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课教学的对策分析

(一)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促进志愿服务多元化

第一,深化志愿服务与专业结合。将学生专业理论知识与志愿活动结合最大化,做到志愿服务与课程知识学习相融合,根据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情况开展相应的志愿服务,机电专业开展义务维修,师范专业采取义务支教的形式等等。第二,加强志愿者的专业技能培训,提升其综合素质。高校与相关的专业培训组织合作,对志愿者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包括组织协调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环境适应力等。第三,增强志愿服务的挑战性和新颖度。在组织一些基础活动的前提下,加强与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爱心组织的联系,开展更多深层次、宽领域、专业技能强的志愿活动,这样既保证了志愿活动的专业化和合理化,检验了专业技能培训的效果,又调动了志愿者的积极性,提高了面对困难的应变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操作能力。本校留守儿童心灵呵护志愿团已与湖南省戒毒局、共青团湘潭市委员会、湘潭市妇联等部门签署了《关于呵护留守儿童的倡议书》,并应邀参加了湘潭市强制戒毒所开展的“携手帮扶,圆梦金宵”关爱帮扶留守儿童及其家庭的活动。

(二)建立长期稳定的服务项目,打造服务项目品牌化

高校开展志愿活动在追求活动形式多样化的同时更要重视拓宽服务领域,保证志愿服务的稳定性、长期性,精心培育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社会影响力、发展潜力的品牌项目,依托现有组织的成功模式和资源开展志愿服务,并将已经取得一定成效的服务项目做大做强。高校应加强与周边社区以及成熟的志愿组织、团体的联系,加大大学生志愿服务基地的建设力度,以服务项目为抓手,精心培育志愿服务项目,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品牌化,着力打造更多专业化的志愿服务品牌活动,使志愿活动项目化、项目品牌化。目前,本校已建成法学院南盘岭爱心陪护中心,此外,红十字志愿者联盟还与湘潭仁和医院建立了长期义工组织等,为志愿者们开展志愿服务,奉献爱心,传递正能量提供了坚实基础。

(三)建立完善的奖励激励机制

良好的激励机制是志愿服务的“源头活水”,这种正强化力量,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推动志愿服务持久有效的开展。良好的激励机制需要学生、学校、社会三方面共同的努力。高校应注重建立社会、组织与自我相结合的激励机制,探索多层次社会化的奖励机制,以普遍奖励为主,重点奖励为辅。首先,志愿服务本身是一种激励。通过参与志愿服务,大学生开阔了视野,积累了社会经验,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实现了自己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其次,高校加大对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财政投入力度,建立志愿服务专项基金。另外重视对学生进行物质和精神激励,以正激励强化服务动机,以负激励警示纠正不良动机。如增加学生志愿服务项目基金、评选年度优秀志愿者等。最后,社会也应对学生的志愿活动表示肯定。社会的承认和鼓励往往是学生志愿者继续前进的动力,对先进志愿组织、典型志愿活动进行宣传报道,既是为全社会形成志愿服务良好氛围的目标树立榜样、起示范作用,也是对学生志愿者奉献的肯定,这样更容易使大学生获得参与志愿服务、奉献爱心的成就感,激发继续参与志愿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此外,社会也可以和学校一起为大学生志愿组织设立专项基金,给予志愿者们财政上的支持。到目前为止,本校开展的志愿活动已多次为新闻媒体所关注报道。近日,人民网等多家媒体相继报道了本校志愿团赴娄底涟源市塘湾中学为那里的留守儿童展开心理辅导的爱心事迹。本校支教团连续6年爱洒山村小学的事迹也受到《湖南日报》关注等等。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2.

[3]蔡立彬.高校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德育机制、成效及发展对策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8).

[4]习近平总书记三次给有关志愿者服务队回信[EB/OL].[2016-

03-28](2014-12-05).http://cpc.people.com.cn/xuexi/n/

2014/1205/c385474-26154256.html,2014-12-05/2016-

03-28.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5.

[6]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5-05(1).

猜你喜欢
志愿服务实践教学价值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基于协同发展理论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可持续化社会支持系统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与“互联网+”结合模式探究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