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2018-10-23 11:18尚丽娟
学理论·下 2018年2期
关键词:绿色发展理念绿色经济

尚丽娟

摘 要:绿色发展理念主要包括绿色环境发展、绿色经济发展、绿色政治发展、绿色文化发展、绿色社会发展五个方面。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是对正在兴起的世界绿色技术革命潮流的理性回应,是对人民美好期待的庄严承诺,是对我国经济社会进入新常态这一阶段性特征的精准把握,是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清醒认识。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需要筑牢绿色屏障,为绿色发展奠定自然前提;形成绿色生产方式,为绿色发展打好物质基础;完善绿色制度和体制机制,为绿色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培育绿色文化,为绿色发展提供精神支撑;提倡绿色生活方式,营造绿色发展的社会氛围。

关键词:绿色发展理念;绿色经济;绿色政治;绿色文化;绿色环境;绿色社会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2-0013-02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把绿色发展理念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提了出来。2017年7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培训班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补齐全面小康社会的生态短板必须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一、绿色发展理念的基本内涵

绿色发展理念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和谐共生、和谐共荣为目的的发展道路、发展体制、发展方式和发展目标的价值选择,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生态文明理念的具体内容,其核心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与永续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等方面,并与生产力布局、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价值理念、制度体制紧密相关,是一场全方位、系统性的绿色变革。它主要包括五方面的绿色发展。

(一)绿色环境发展

绿色环境发展是指通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证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绿色环境发展主要包括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两个方面。环境生态为人类的生存发展提供可资利用的资源资产和生产生活的有利条件。当人类的需求在环境生态的可承受范围内时,人与自然生态和谐共处;但是,当人类的需求超出环境生态的承载力,疯狂向自然攫取资源、过度向环境排放污染物时,必然导致环境生态的极度恶化,最终危及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因此,绿色环境发展是绿色发展的自然前提,推進绿色发展必须解决愈益严重的环境和生态问题。否则,绿色发展无从谈起。

(二)绿色经济发展

绿色经济发展主要是指经济活动中,既要实现经济利益的增长又要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绿色经济发展有两点基本要求:一是任何经济活动不得损害环境和生态的健康,任何经济行为不得以牺牲环境和生态为代价,这就要求经济要环保。二是挖掘环保潜力,发挥环境作为生产力要素的功能,从环境保护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绿中掘金”。总之,绿色经济发展就是要把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紧密结合起来,促使二者相得益彰,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健康效益的双赢。

(三)绿色政治发展

绿色政治发展就是借助施政理念的转变、政绩考核体系的重构推动环境生态问题的解决。绿色政治发展是一种新的政治思维模式,它不同于传统的政治发展模式,更关注自然生态权益,试图通过协调人类与自然生态的关系来推动社会的良性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环境生态保护工作卓有成效、生态文明建设稳步推进,这与我们执政理念的绿色转型密不可分。一直以来,我们党都不断谋求经济社会良性发展之路,先是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随后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近几年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绿色发展理念,逐渐把生态问题提高到了政治问题的高度,更加注重利用政治的力量解决生态问题,这就为绿色发展提供了政治上的保障。因而,绿色政治发展是绿色发展的制度保障和力量源泉。

(四)绿色文化发展

绿色文化是指倡导人类与环境生态和谐共进,进而促使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现象的总和,主要包括体现人与自然生态和谐相处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模式、生活方式等等。环保意识、生态意识、绿色消费意识、自然情怀等都是绿色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人类的生存发展既需要良好的自然环境生态提供的物质基础,也需要良好的文化因子提供的精神支撑。绿色文化得不到传承,不仅自然生态难以得到有效保护,而且会严重阻碍人类自身的生存发展。所以,绿色文化发展是绿色发展内在的精神资源,是绿色发展的灵魂。

(五)绿色社会发展

绿色是大自然的底色和生命力的象征,也是心灵安宁平和的表征,更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标识。绿色社会发展已成为21世纪的发展潮流,已经辐射到经济社会的各个范畴和不同领域,是一种极具时代特征的历史新阶段。“十三五”期间,我国的城镇化发展将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资源,强化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正如《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的,要加快绿色城市建设,将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市发展,构建绿色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因而,推进绿色发展还需要从社会的绿色发展入手。

二、绿色发展理念提出的重大现实意义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一)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是对正在兴起的世界绿色技术革命潮流的理性回应

工业革命以来累积的资源环境问题及全球性的能源危机、金融危机和全球变暖,给世界产业经济带来巨大挑战,也带来重大发展机遇,发展绿色产业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共识。我们必须顺应世界发展潮流,更加清醒地意识到中国正处在发动“绿色工业革命”的前沿时刻,我们要抓住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积极主动应对绿色化挑战,遵循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把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发展绿色经济作为抢抓未来发展新机遇的重要手段,使绿色发展成为提升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新的增长点,引领世界绿色发展潮流,为世界绿色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二)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是对我国经济社会进入新常态这一阶段性特征的精准把握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这意味着增长速度换挡,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变;产业结构调整,从制造业为主向服务业为主转变;前期刺激政策消退,这是化解我国多年来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的必经阶段。我国进入新常态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资源环境制约加剧,特别是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我们必须直面这一严峻现实,摆脱与摒弃过去高投入、高污染、高消费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探索绿色发展道路及发展模式,走出当下资源环境瓶颈制约困境,建设生态文明绿色强国。

(三)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是对人民美好期待的庄严承诺

美丽中国是人民的美好期待,是构筑中国梦的重要基石。但是,我国目前的生态环境质量却难以满足人民群众追求幸福生活的要求。自然生态问题日趋严重,已严重影响了民众的日常生活,并成为最大的民生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确保民众生活质量,事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必须遵循的第一条原则就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我们要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民生、改善生态环境就是改善民生的理念,在做规划、制定政策与决策过程中,充分考虑并体现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将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各项规划与政策之中,以实实在在的行动践行绿色惠民的庄严承诺。

(四)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是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清醒认识

黨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集体为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深刻理解把握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发展趋势和规律,围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逐渐形成了我们的绿色发展理念。从生态文明建设到绿色发展理念,充分说明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证明了我们党对自然生态保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不仅是对人类文明发展长河中成就与失误的反思和总结,而且是推动中国永续发展的长远谋划和战略构想。从发展理念的视角思考生态文明建设,并将绿色发展作为发展新理念写入国家发展战略,充分展示了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宽广视野和博大胸襟,充分证实了我们党的使命担当和强烈的责任感。

三、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路径选择

(一)筑牢绿色屏障,为绿色发展奠定自然前提

良好的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推进绿色发展,需要筑牢发展的绿色屏障。第一,实行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提高制度的惩处力度。第二,深入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行动,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坚持城乡环境治理并重,实施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第三,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的基础性制度。例如,实行垂直管理的环保执法制度、建立企业污染排放的许可制度、推行环境污染和治理信息的公开制度、实行统一的实时在线环境监控系统、探索建立跨区域的环保机构、加大环保督察力度、严格环保执法等。

(二)形成绿色生产方式,为绿色发展打好物质基础

绿色生产方式是绿色发展的重要的内涵要义,它决定着绿色发展的进程和成效。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必须推进绿色生产方式的形成。一是调整产业结构,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重点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等。二是优化能源结构,推动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清洁利用;加快发展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三是推动绿色技术创新。绿色技术的目标是节省能源、降低原材料消耗、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降低整个工业活动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没有绿色技术的创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就无法实现。因此,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必须不断推动绿色技术创新。

(三)完善绿色制度和体制机制,为绿色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一是强化法律制度约束,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强化生产者环境保护的法律责任。加快制定新法律法规,填补法律空白;提高法律法规惩处力度,使违法成本高于污染成本,要让违法者不仅受到行政的处罚,严重的还要受到刑事处罚;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制定适合本地区的法规条例,实现顶层设计和基层实践的结合。二是完善绿色激励政策,包括产业政策、价格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以及金融政策等等。特别是要实施绿色金融扶持政策,如财政贴息支持绿色信贷、优先支持绿色金融项目;发展绿色金融产品,如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证券、绿色基金、社会责任投资、环境证券化、碳金融等。三是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完善生态补偿转移支付制度;调整和规范生态保护补偿渠道;探索资金补助、产业转移、人才培训、共建园区等补偿方式;建立独立公正的生态环境损害评估制度等等。四是健全绿色政绩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习总书记强调,“最重要的是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一方面根据区域主体功能定位,实行差别化的考核制度。另一方面持续加大环境执法监管力度,对环保工作不力、生态破坏严重、环境问题突出涉及的地区、单位、个人,严肃查处问责,决不姑息放纵。再者,增加绿色考核比重、实行环境责任离任审计制度和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加大环保督察力度,严厉惩处环境违法违规行为。

(四)培育绿色文化,为绿色发展提供精神支撑

一方面培育生态文明意识,主要包括忧患意识、消费意识、责任意识、价值意识、法律意识等。生态文明意识只有不断累积进而内化为人的思维习惯,才能带来行为的改变,推进绿色化才能获得强大的精神支撑。另一方面形成绿色价值取向。绿色价值取向就是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价值取向,就是强调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生产力,突出生态环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就是强调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辅相成、不可偏废,把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作为经济社会良性发展的重要评价标准;就是强调绿水青山的基础性地位,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五)提倡绿色生活方式,营造绿色发展的社会氛围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需要进一步提倡绿色消费,提升民众绿色意识,引导形成节俭节约、绿色低碳、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一是利用各种渠道和平台倡导生态文明意识,激发民众生态保护自觉性。二是探索民众绿色行为激励和约束制度,有效引导民众日常行为。三是扩展民众参与环境治理的渠道,最大限度发挥民众力量推进绿色发展。四是鼓励企业为民众提供丰富实用的绿色产品和绿色服务。

总之,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我们就一定能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生态短板,推动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德海.绿色发展[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6.

[2]方世南.领悟绿色发展理念亟待拓展五大视野[J].学习论坛,2016(4):38-42.

[3]赵华飞.绿色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时代意义——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解读为视角[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6(4):5-10.

[4]任理轩.坚持绿色发展——“五大发展理念”解读之三[EB/

OL].(2015-12-22)[2017-07-25].http://www.wenming.cn/s

pecials/zxdj/xjp/xxjd/201512/t20151222_3036517_1.

猜你喜欢
绿色发展理念绿色经济
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如何培养大学生绿色发展理念
国外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发展绿色经济的实践做法及对我国的启示
绿色经济发展问题探析
日本发展绿色经济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马克思自然观对绿色发展理念的意义
推进供给侧改革 建设生态文明
高职院校学生绿色发展理念教育的有效途径
绿色发展理念下建筑给排水及采暖通风空调安装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