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山区县域的旅游可持续发展之路

2018-10-23 11:18肖潇饶坤叶苗
学理论·下 2018年2期
关键词:保康县集中精力生态旅游

肖潇 饶坤 叶苗

摘 要:山区县域由于独特的地缘因素,通常难以很好地发展工业,所以经济发展稍显落后,但山区县域却有着不可忽视的优厚旅游资源。本文以湖北保康县的旅游业发展现状为例,分析了山区县域发展旅游的优势、不足、机遇和挑战,提出了贫困山区县域的旅游发展之路,既要集中精力通过寻找突破口以点带面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还要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保康县;生态旅游;旅游品牌;合理规划;集中精力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2-0116-03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需求也逐步受到重视,山区生态游逐渐成为大多数出行者的共同选择。山区县域因为地处偏僻、地势崎岖、交通欠发达,难以很好地发展工业,但也正因如此,这些地方得以始终保持着优越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得到完整保护,有着繁茂的植被、清新的空气,观光旅游价值较高,国内众多学者也对山区县域如何有效利用当地生态资本开发旅游资源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云南财大的明庆忠等人更是从“大健康”旅游视角对山区健康旅游进行深度剖析,认为山区健康旅游资源丰富,非常契合当代旅游者的健康诉求[1]。近年来,不少山区县域开始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希望通过旅游业的发展来带动全县经济增长,山区旅游业表现出了很好的发展前景。

一、保康县山区旅游资源分析

湖北保康县地处鄂西北,荆山山脉横贯其东西,全县版图面积3 225平方公里,下辖11个乡镇、257个村、19个社区,总人口28.2万,是襄阳市唯一的全山区县,且是全省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全国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工业主要围绕磷矿开采进行,其中磷矿保有储量3.37亿吨,远景储量达10亿吨以上,但由于地理环境和经济技术能力限制,严重制约矿业发展,难以有效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近年来,保康县逐渐调整了县域发展规划,大力发展旅游业,希望借助当地丰富的山地资源和文化资源推动全县脱贫致富,当前,旅游业已有发展为全县经济支柱产业的趋势。

(一)丰富的生态环境资源

山区县域相对于其他地域,有着许多得天独厚的优势,其最大的优势就是高质量的生态环境。保康地处山区,且未大力发展工业,故生态环境保存得相当好,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说法。境内山林面积20.6万平方米,占全县总面积64.1%,森林覆盖率达到66.8%,同时境内有从属于沮水等水系大小河流248条,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景色宜人[2]。保康县境内峰峦叠嶂、峡谷纵横,有许多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观,最著名的有五道峡、九路寨、尧治河、黄龙观、野花谷、龙坪高山旅游区、汤池峡温泉等景点,其中,尧治河、五道峡为国家4A级景区,黄龙观为国家3A级景区,2017年黄龙观更是入选湖北省旅游名村[3]。保康县依托这些景点,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为全县经济增长做出巨大贡献。

(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保康成县较晚,至今只有不到600年,但历史十分悠久,是楚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史记》载:“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记述了楚民先祖在荆山一带艰苦创业的历史;2009年在保康召开的中国早期楚文化研讨会,与会的大多數楚文化专家也一致认为,保康重阳是楚国发源地。考古研究也表明,保康重阳是湖北早期楚文化遗存最多的地区。从楚国先祖熊绎公元前1046年定于丹阳(紫阳)到公元前689年楚文王时走出荆山,楚国800多年历史将近1/2在保康传承与延续,奠定了保康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荆山地望,风犹近古。沮水流经之地的保康,从古至今都流传有风格古朴的音乐——沮水巫音。传承至今已经有近2000多年的历史[4]。2005年《沮水巫音》在民间文化艺术抢救保护工作中被省专家高票通过评定为“A”级,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序列,成了保康民间文化的瑰宝。2011年属于古代荆楚先民创世史的《黑暗传》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更是进一步拓展了保康的楚文化。保康深厚的历史底蕴共同构成了其发展文化旅游的巨大内在潜力。

(三)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

保康地处湖北“一江两山”旅游格局中心节点位置,发挥着联动神农架、武当山、三峡等三大景区和襄阳、宜昌等两大旅游城市的重要作用,更是经襄阳至神农架景区的必由之地,每年去以上各地的游客量早已不止千万,这些都是保康的潜在客源[5]。

保康作为鄂西旅游圈的重要枢纽,随着谷竹、保宜、麻竹、保神高速公路的相继开工建成,原本交通闭塞的保康一跃成为全省拥有高速最多的县。此外,2017年2月郑万高铁保康段桥隧主体工程已经正式开工建设,途经黄堡、后坪、马桥3个镇,在后坪设站。郑万高铁的建设把我国西南、中原和华北等地区全面贯通起来,对促进中部崛起、实施西部战略、带动沿线城镇化进程及旅游资源开发、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对保康等山区县市的交通出行和经济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大交通时代的来临,为保康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转型发展提供了契机,交通的便捷化和热点旅游地的发展都将成为保康旅游发展的外部驱动力。

(四)良好的政策环境氛围

旅游业是世界上最大的产业之一,和石油、汽车产业相当,总产业收入为6 000亿美元,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其中生态旅游业可占到20%[6]。2014年国务院便提出,“到2020年,旅游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要超过5%。”湖北省随即出台的《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也提出,“到2020年,全省旅游总收入达到6 800亿元以上,旅游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8%。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湖北省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为此,不仅设立了“富美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加强贫困地区旅游致富,要求重点打造40个湖北旅游名县、100个旅游名镇、200个旅游名村,更是提出了要建设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荆楚文化内涵的旅游商品研发、生产和销售基地的目标。

如今保康生态旅游试验区早已成功申报为湖北省第二批省级现代服务业发展示范区,在政策和资金方面必将得到省市的重点支持,这为保康加快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同时在保康县的发展历程中,对旅游业,县政府提出过“四大县”、“一主两翼”,从经济四大支柱之一,到支撑保康经济腾飞的翅膀,再到主力军,体现出了保康县政府对旅游业的高度重视[7]。襄阳市委也给出了“打造襄阳都市后花园,建设绿色襄阳示范区”和“建设生态旅游试验区”,襄阳市对保康县的旅游业发展也有着迫切希望和大力支持。

二、保康县旅游发展的现存问题和不足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保康旅游格局逐步形成了一定的产品体系,例如九路寨、五道峡主打自然生态、温泉小镇、蜡梅谷主打健康养生;尧治河、黄龙观主打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游等[8]。数据显示2017年1月至7月,全县累计接待游客131.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3亿元,保康旅游市场已初具规模,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但与此同时,也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在旅游行业迅猛发展的当下保康旅游市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基础设施建设迟滞,旅游配套产业发展缓慢

高速的陆续建成使外界进入保康的便捷度大大提升,但保康县内的交通设施依然十分落后,各乡镇道路等级较低,且大都十分狭窄,整体交通状况不佳,目前只有寺坪镇天子湖景区有柏油公路。由于经济投入有限,虽然保康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开发出来可供旅游的景点极为有限,目前能对外营业的仅有后坪镇的五道峡、城关镇的温泉度假山庄、过渡湾的野花谷等,而各景点分布又较为零散,给旅游线路的搭建带来很大困难,难以满足游客的旅游需求。住宿上主要为民宿旅馆,星级以上宾馆很少,高端游客接待能力不足。饮食上,县内各景点餐馆数量不多且营业时间有限,甚至作为县政府驻地的城关镇都存在很多小餐馆中午歇业的情况,游客饮食极为不便。游客的旅游体验感极为不佳,归其原因还是没有完善的配套设施。

(二)旅游市场缺乏统一规划,品牌影响力薄弱,产品结构单一

从发展规划来看,各景区间缺乏整体配合,各自为政,有些景区为迎合旅游者,盲目改造,一味模仿国内其他成功景区,摒弃自身极具地方特色的优秀文化,就连本地的尧治河和黄龙观两个县内景区都存在同质化竞争,造成本就有限的资金重复投入;从品牌塑造来看,保康县主打的楚文化品牌短短两年间便经历了从“楚人故里·楚楚动人”到“楚国故里·灵秀保康”的调整,侧面反映出当地旅游定位混乱,频繁的变更品牌主题不利于游客忠诚度的养成。此外,承担保康文化宣传的民俗博物馆不仅展厅面积狭小、展览形式单一,里面的展览物尤其是能表现自身文化特色的展览物更是稀少,缺乏实质性载体的品牌无法给游客展现其应有的形象,自然也就无法激发游客的出行欲,这也导致即使保康有着优厚的旅游的资源,游客数量却始终没有突破,来了也留不住;从旅游产品构架来看,当前保康还主要停留在简单观光的层面上,产品结构十分单一,输出的是自然景观,而非地域文化,旅游背后的文化推动力完全不足以带动第一、二产业的发展,无法形成有效的文化输出也就无法真正实现“旅游兴县”的宏伟目标。

(三)经营管理粗放,生态资本的不合理利用

中國地质大学的辛建荣等人从保康县地质特征的角度对其旅游资源景观进行了深度剖析,得出了“保康的自然生态环境可达到优级,植被覆盖率极高,所有景点无任何污染,资源环境的完整程度和净化度非常高”的结论[9]。现实情况是保康当地多数山区旅游经营采用的是无序的、粗放的经营模式,缺乏专业的经营管理人才,景点的开发和研究处于较低的层次。而山区生态实质上又是一种非常脆弱的生态,任何的气候变化、污染、破坏性采矿等活动都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10]。资本的本质是逐利的,粗放的管理模式极易诱使山区生态中人文景观要素比例的增加,势必会影响到当地生态的正常发展,破坏景区内自然分布的生物群落,加剧生态环境的破碎化[11][12]。

三、提升保康生态旅游发展的主要对策

改革开放时邓小平提出“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带动其他地区其他人一起富起来。”也即先富带后富思想,对于当前的保康来说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就目前实际,保康作为国家级贫困县,政府资金在旅游上的投入必然有限,虽然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但相比国内众多的旅游强市依然缺乏竞争力,楚文化并不只存在于保康,山水景观也并不只存在于保康,高投入低回报的市场环境很难吸引到足够社会资本的投入,单纯依靠政府资金要想从国内旅游市场中突围十分不易,由此集中精力办大事就显得更为重要。

保康生态旅游的发展首先要明确自身优势,科学合理选择长期的突破口,然后集中精力搞好突破口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宣传推广,打造持久的旅游品牌;最后实现以点带面推动全县旅游资源开发。当地政府可以通过借助大数据分析得出当前保康游客的主要年龄层次和旅游需求,再结合自身的各项优势,明确旅游发展突破口,通过突破口构建一条或几条旅游主线路,并围绕主线配套开发,建设景点,修缮交通,完善基础设施,进一步巩固现有游客市场,通过打造精品线路聚集旅游资源,形成示范效应。但同时也要注重保护好、利用好其他景区的旅游资源。具体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一)合理规划发展方向,打造持久旅游品牌形象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地区的发展不能仅仅着眼于当代,更要充分考虑到子孙后代的发展。山区县域经济发展,尤其是山区县域生态经济的发展更需要专门人才的介入。政府部门可以聘请生态学、农学、动植物等领域的专家科学合理地制定主线路的地方旅游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根据规划并结合实际制定出一个持久的固定的旅游品牌形象以保持宣传工作的持续性,同时也能使得所有围绕着这个定位展开的建设和宣传工作都能始终保持一致,通过反复的宣传推广在游客心中烙上一个清晰的、准确的、能实实在在感知到的形象定位,培养出一群忠实的游客群体,并以此为中心进行旅游形象的推广。

(二)科学运用生态资本,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在完善好旅游业基本配套设施建设后,就要抓住本身优势谋求更好的发展。山区县域相对于其他地域,有着许多得天独厚的优势,其最大的优势就是高质量的生态环境。例如可以依托山野温泉建立温泉度假酒店,依托野外湖泊建立垂钓娱乐休闲项目,龙坪镇的高山可以建设避暑山庄休闲度假项目,野花谷等山林溪谷温度适宜、空气湿润,简直就是天然氧吧,可以建设养生旅游项目等。需要注意的是,发展时要尽可能保持原始山林环境,避免对山区生态造成破坏,此外,在景区管理方面也要聘请专业的从业人员以进一步提高景区的管理水平,坚持走山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道路。

(三)注重历史与当代相结合,强调文化输出的巨大推动作用

在文化传承上,作为楚文化的发祥地,保康可以深层次地挖掘楚文化中的爱国精神和敢为人先的创新创业精神,并将之与保康当代文化相结合,提炼出新时代的保康精神,通过在全县范围内营造一种浓厚的楚文化气氛,培养出全县人民的文化自豪感,把保康打造成探索早期楚文化的圣地,以吸引楚人后裔或楚文化的仰慕者,一个充满着文化魅力的旅游胜地必将迸发出巨大的能量和冲击力;在文化载体上,要注重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历史遗迹的传承与保护,这也是历史文化的最直观展现,一方面可以通过引进全息投影技术、声光电技术等将早期楚文化进行直观展现,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扩建民俗博物馆,增加馆内展览品的数量和质量,以强化保康悠久历史的厚重感。将山区生态旅游深深烙上历史的印记,不仅可以增加旅游的魅力,更能很好地通过文化的输出推动当地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进而带动全县经济的发展。

(四)利用好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抓住机会谋求发展

保康有便利的高速公路和处于鄂西旅游圈交通枢纽的区位优势,何不利用好这一优势呢?在当期极为利好的政策环境下,通过积极的新形象吸引其他旅游景区的潜在客户到保康来旅游,毕竟大多数人出门旅游肯定不是只冲着一个目的地去的,把这些游客引到保康来,保康的游客量将会成倍地增长。另外,保康要打造成襄阳都市的后花园,既然是后花园,那么就肯定要吸引更多的襄阳本地人来襄阳游玩。山区县域的地理位置不仅仅只有劣势,有时候也能转化成优势,那么利用好这些区位优势,就是占尽地利。

(五)稳中有进,逐步引入外界社会资本推动旅游市场二次发展

在旅游主线逐渐走向正轨,旅游市场对保康有一定信心后,政府要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通过借助社会资本进一步推进保康旅游业的发展,发挥市场在旅游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考虑到旅游业投入多、收益慢的特点,政府旅游部门可以选择有能力的企业,将旅游部门管理的县内旅游开发项目交由指定企业建设经营管理,并派出专人对其进行监管,一定年限后,再交归政府部门管理。这样政府既能减轻财政负担和人力投入,又能突出政府部门主导地位,企业也能从中获利,两全其美。

参考文献:

[1]周晓琴,明庆忠,陈建波.山地健康旅游产品体系研究[J].旅游资源,2017,33(6):727-731.

[2]张■,李新平.县域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研究——以湖北省保康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730-17732.

[3]保康旅游导游图[EB/OL].[2017-08-05].中国保康新闻网,http://www.bkxww.com/2009-08/18/cms223639article.shtml.

[4]沮水楚声巫音[EB/OL].[2017-08-02].湖北省人民政府网,http://www.hubei.gov.cn/2015change/20-15sq/ssaa/tptj/-

201512/t20151218_765596.shtml.

[5]曹诗图.保康县旅游开发定位、思路与战略初探[J].三峡论坛,2013,(6).

[6]保护生物学[M].马克平,蒋志刚,译.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7]杜明才.产业引领县域经济发展的路径探讨[J].湖北文理学院院报,2016,36(5):88-92

[8]王博.品牌营销视角下保康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J].湖北文理学院院报,2015,36(5):64-67

[9]辛建荣,唐嘉耀,张俊霞.保康县地质特征及其对旅游资源景观的影响[J].地质科技情报,1999,18(4):1-5.

[10]余建輝,黄玉梓,刘燕娜.论福建山区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建设[J].林业经济问题,2004,24(6):336-339.

[11]肖扬.生态旅游对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西部科技,2008,36(7):58-59.

[12]张昊楠,秦卫华.中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活动现状[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6,32(1):24-29.

(责任编辑:李 慧)

猜你喜欢
保康县集中精力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探讨
小学科学与学习习惯的培养
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研究
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的困难与对策初探
海拔高度对‘香玲’核桃生长结果习性的影响
保康县核桃林下套种模式分析
加强对政府官员“两学一做”的教育
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犯傻游戏
保康县核桃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前景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