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文芳
【摘 要】科学是一个关于发现、发明、创造、实践的学问,它是人类探索、研究、感悟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的总称。小学阶段的科学主要包含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理等自然学科的知识,这是一门涉及范围广泛的科目,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观察能力,让学生对科学有一个简单的认识。
【关键词】小学科学 集中精力 兴趣激发 学习习惯 自主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3.021
内容丰富多彩的课程不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成为国家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科技与科学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科学文化是科学技术的重要指导;反过来,科技则是科学文化的产物。现在国际形式日趋复杂,国家之间的竞争不仅体现在武装和经济方面,科技和人才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我们的科学教育也成了学校教育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意在从娃娃抓起,培养更多利于国家发展的科学人才。
既然科学如此的重要,那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开展这一学科的教学?针对小学阶段的学生,兴趣是他们最好的老师,这类学生用直观、具体、形象的教学方式比较适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结合多媒体,采用直观,多样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此同时,要注意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对学习的兴趣,更关键的是老师还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一、多彩课堂,集中精力
《科学》一般都是三年级开始学习,针对此阶段8、9岁的孩子,这是他们的一个情感转折期,认知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有所提高,但是自我约束能力还是很弱的,具体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对事物大多都是三分鐘的热度。
在了解学生这些特征后,接下来老师要做的就是如何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首先,针对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这一问题,老师应该思考的是学生不专心的原因是什么。是听不懂、不感兴趣还是老师讲的东西枯燥乏味?其次,找到了问题的所在接下来就是制定解决方案。对于前面提出的问题,我主要采用丰富课堂的方法:
第一,课堂内容贴近生活,这里我们列举教科版三年级下《科学》中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这一章节的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选取大家日常生活中经常看见的,比较熟悉的植物作为教学的研究对象。其目的主要是要让学生参与进来,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的思考和发言。
第二,教学方式多样化。由于学生集中精力的时间有限,因此在学生精力集中的时候给学生进行知识讲解;在学生开始走神的时候不要责怪学生,这时候老师应该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此时可以用多媒体,结合本堂课内容采用视频教学法,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方法进行学习。
第三,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在视频教学法开始之初先给学生留下问题,问题不能太难,但要细致。例如:动画中一共有几种植物、最早开花的植物是什么等。让学生带问题观看视频,这样有助于其注意力的集中。
第四,学会总结。在课堂的最后让学生说一种自己最喜欢的植物,并说明理由。这样一来,可以大幅度提高学生课堂集中精力的时间,增强学习效果。
二、兴趣与习惯并存
虽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可是学习兴趣和习惯却是可以同时存在的。对于该阶段的学生而言,兴趣是他们最好的老师,这也是老师教学过程中的关键部分。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前面提到的教学内容贴近生活,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在本章节教学开始前让学生做相关的准备工作,给学生提供几种教学中涉及到的种子,让学生课后自己将种子进行培育,对种子生根、发芽等过程进行仔细观察。这对大多的学生而言不乏是一件有趣的事,而在课堂上老师让学生要对自己培育的植物进行讲解,学生的兴趣自然提高了。另外,在有兴趣作为前提的情况下,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实在兴趣激发的过程中,我们已经涉及到了习惯的养成,分别是:动手能力、观察能力,这还不够,最后还要通过课堂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进而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自主探究、培养科学精神
我们结束了一个章节的学习,并不意味着学生就结束了对相关知识的探究,课堂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从种子到幼苗是一个比较快的阶段,但是到它开花结果却很漫长。因此我们可以给学生留下课后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继续对植物的生长进行观察。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很多的麻烦。例如:
其一,在培育过程中幼苗死亡;其二,没有种植经验;其三,没有耐心。这些都是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最终得不到预想的结果。这时候老师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让学生种植培育的时候老师自己也要参与进来,在学生失败后帮助学生分析其中的原因,同时引导学生总结他们通过自主探究得到的收获。虽然他们没有得到预期的结果,但是他们养成了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最后提出他们需要进步的地方,做事要有耐心。以老师的成功作为依据,让学生更有信服力。通过这一过程让学生明白科学的严谨、信心和耐心。
四、学习习惯的长期性
在课堂中养成的习惯如果能在生活中加以运用,那么是不是更好了?《科学》涉及面广,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遇到疑惑可以多和同学讨论,也可以向老师寻求答案。让学生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能和学习联系起来,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好习惯;这也体现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表面上看来这是习惯的养成,其实这也是一种自主学习方法,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远远比老师的灌输式教学效果高得多。而主动学习的高效能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越学越有兴趣,这为学生长期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也就自然形成了学习习惯的长期性。
我们通过这门课程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这过程中涉及到了学习兴趣的激发和自主探究的重要性,当然还有我们涉及到而没有提出来详细阐述的学习氛围、学习方法等。总之,通过这门课程我们不是要让学生对科学有多深刻的理解和领悟,这对小学生来说也不现实。我们主要是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建立良好的精神品德,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有利的基础,使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高效学习,这也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要发挥的关键性作用,无论什么学科主要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