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娜
【摘 要】 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该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迫切的需要大幅提高预算管理水平。而新《预算法》的颁布实施,在预算编制、预算审批监督和预算管理执行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基本法律的指导。作为公共服务部门的行政事业单位,其现有预算管理模式存在多种多样的不足。本文通过剖析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评价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为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水平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战略管理
随着新《预算法》的颁布实施,预算工作已经上升到了法律的高度,这在预算编制、预算审批监督和预算管理执行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基本法律的指导。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固有预算管理模式所带来的影响根深蒂固,不利于新形势下预算管理工作的发展。因此,厘清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继而有的放矢,逐个突破,营造良性的财务管理环境,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
一、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
预算是基于现在预测未来,这就要求领导者对于单位全局有个3-5年的长期规划,因此,提升预算管理水平,加大行政事业单位执行力,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从而提升政府的公信力。
提升预算管理水平,有助于优化单位内部资源,增进单位内部协作能力,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发展。
提升预算管理水平,有利于建立更广泛的监督机制,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二、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现状及成因分析
预算管理虽然赋予我们很多美好的希望,然而,现实却不尽如意。现行行政事业单位执行的是零基预算编制法,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单位闭门造车,由编报人员拍拍脑袋,直接在办公室将上年数据做简单的加减法,缺乏前瞻性;有的单位重编制轻执行,重心是编预算,而不顾项目执行进度情况,造成资金闲置浪费;有的单位缺乏一套完善的评价监督制度,难以对预算总体情况作以评价反馈。诸如此类问题贯穿于预算的编制、执行和评价过程中。
1.预算编制时常见问题分析
(1)预算管理意识淡薄,管理层重视程度不够。传统的预算管理模式下,编制预算的实际操作者通常是财务中心,从编制、执行直至绩效评价考核,财务中心一包到底,而这恰恰不符合新形势下预算管理的要求。另外,管理层预算管理意识淡薄,重视程度不够,使得预算缺乏全局性。
(2)预算编制人员水平有限。①业务部门编制人员将上年数据做简单的加减法,未预估未来变动因素。有的应付了事,将上年数据复制粘贴过来点个发送交差;有的根据自身需求应报尽报,多多益善。②财务编制人员因缺乏一线实践经历,仅对业务部门报送数据做简单汇总,不能立足于专业提出切实可行的编制方案。同时,因对一线业务不熟,导致在设置对应经济科目时,未正确使用改革后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过多使用“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这与预算编制要求“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不得超过30%的要求”相悖。
(3)政采未归口问题。对于办公设备、专用设备等涉及政府采购流程的专项资金,未实行职能部门归口管理。对于此类经费需求,业务部门根据自身需求进行上报,财务中心汇总报送财政时,未考虑现有库存、人均配备限额等因素,缺乏统筹思考,以至造成国有资产的闲置浪费。
2.执行过程常见问题分析
(1)年底突击用钱问题严重。预算工作往往是重编制,轻执行。从编制人员到管理层普遍认为做好预算编制工作的目的是从财政部门把钱要到手,期间正常营运时未及时关注执行进度,而一旦接近年末才来突击花钱。甚至于有些财政部门也是如此,年底突击追加预算指标,这些都非常不符合预算管理要求。
(2)违规改变资金使用用途。预算本就应该专款专用,按通俗的话来讲就是,“打酱油的钱不能用于买醋”,而在实际预算执行过程中,有些单位肆意妄为,随意改变预算用途。
(3)政府采购资金使用困难。政府采购流程长,未能在执行当年3月底前及时进行备案,致使资金不能正常使用,或是因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无法有效开展后期采购工作,使得项目执行进度缓慢。
(4)基建工程资金执行缓慢。基建工程因涉及面广,资金占用量大,占预算总额比值高,因此,基建资金使用进度慢,从而导致总预算执行进度缓慢。因受主客观因素影响,如不可预估因素、施工突发问题等,致使基建工程停工或进展缓慢,从而导致资金执行进度滞于预期。
3.缺乏强有力的预算管理评价机制
如前所述,财务部门也一力承担评价工作,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常常不客观也不全面。没有一套高效的激励机制,也不利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三、对策分析
通过对上述常见问题解析,那么在当前形势下寻求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预算管理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1.端正态度,认真对待预算编制工作,严格执行预算编制原则,采取多种方式提升自身编报水平
(1)管理层应自上而下提高认识,从思想上重视预算工作,行动上增加预算工作参与度。单位应组建由单位一把手担任组长,各业务和职能处室负责人组成的预算管理小组,重大事项由小组集体讨论,充分发挥集体智慧,提高集体决策参与度,增强预算的前瞻性。财务部门也应及时将最新预算政策和要求宣传到领导层及各业务部门。
(2)采用自身学习、外部培训等多种方式,提高编报人员业务水平。营造浓厚学习氛围,向书本学习,向同一系统的其他单位学习,以弥补短板。也可邀请上级主管部门或财政部门业务骨干介绍先进预算管理经验,查漏补缺,以寻求一套适合的管理模式。此外,还可以聘请第三方机构对现有模式進行深入探讨,提出其不合理之处,并给出中肯整改意见,这也有利用行政事业单位迅速弥补自身短板,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3)财务部门应深入一线,加大宣传力度。作为预算管理的重要成员之一财务部门,应在日常工作中多深入一线,立足实际,做好一线队伍的政策宣传,对于遇到的实际困难,也应及时寻求上级主管部门或财政部门的帮助。同时,严格实行职能归口管理,由职能部门进行总控,兼顾需求亦不浪费,盘活国有资产,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2.多头并进做好预算执行管理控制
重视预算执行过程管理,做到有计划使用项目资金,资金使用范围严格按既定用途。同时,密切跟踪各项目执行进度,一旦发现有执行缓慢的项目,应立即上报预算管理小组,制定可行方案,排查阻碍因素,力保项目顺利进行。
(1)应有计划使用财政资金,遏止年末突击花钱问题。行政事业单位单位乃至财政部门应有计划使用财政资金,应从制度上遏止年末突击花钱问题。同时,财政部门应寻求技术支持,在财政大平台上设置年末资金转出最高限额设置,从根本上杜绝突击用钱行为的发生。另外,人大预工委也应加大资金监管力度,对于年末大流量资金进行严格流出控制。我们相信三管齐下,突击花钱行为会得到有效遏制。
(2)严格执行专款专用原则,不得随意改变资金使用用途。对于可能一年内不能完成的项目,如大型基建工程,一定要合理评估其预计施工进度,不要一次性将资金全部考虑,而应分段式申请资金,确保资金执行进度。
(3)政府采购应实行归口管理。重视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对于政府采购资金的使用,应专门成立由总务部门、财务部门、纪检部门等组成的政府采购小组,由专人负责政府采购资金的备案、计划、录入、招投标等,做好事前准备工作。符合政府采购范围的,一定要按要求纳入,不能化整为零,打政策的“擦边球”。另外,对于特殊采购要求的器材,应就政策积极咨询上级主管部门或财政部门,以期解决执行过程的困难。当然,确因政策原因暂时不能解决的,也不能为了追求进度而先斩后奏。
(4)保障基建项目资金使用。涉及基建工程,财务部门应与基建办做好沟通协调,对于符合资金支付条件的款项,财务部门应第一时间予以保障。省人大往往在第二年2月左右才会审议当年年初预算,财政资金往往只能在预算批复后才会下达,因此,财务部门应预估基建工程中民工工资部分,纳入预算预拨范畴,保证农民工群体不因工资问题无法回家过年,维护社会稳定。
3.建立一套完善的预算管理评价机制
寻求一套适合自身特点的经费预算——审批——执行——反馈机制,并将评价结果与绩效奖金挂钩,纳入各业务处室目标考核。如一个专项分解成多个小项目,在预算编制时,专项总金额正是由各小项目金额汇总,同时按照“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进行综合考虑。然后,小项目负责人上报请示报告(含经费预算明细)交由分管领导审批,项目执行后,将实际发生票据按经费管理办法相关规定进行支付,同时將该小项目执行结果反馈到业务部门。
参考文献:
[1]李艳玲.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应对办法[J].财会学习,2018(06):29-30.
[2] 许延明, 佟木子. 关于强化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 (11) :23-24.
[3] 海巍.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模式[J].财会学习, 2016(5) :39-40 .
[4] 宋艳东.完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建议[J]. 现代经济信息,2017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