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培洁
(西北民族大学 文学院,甘肃 兰州 730030)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鲍廷博家发生火灾,致使其数种著述不存于世,实为憾事。幸存之《花韵轩咏物诗存》是我们了解其文学造诣、心态、思想及交游唱和情况的重要文献。鲍廷博所作夕阳诗最为有名,有“鲍夕阳”之美誉。藏书、校书、刻书之余,鲍廷博创作诗歌,自抒胸臆,表现出藏书家爱书护书和校勘家的勤勉,充满了对朋友的深切怀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限感伤,是其生活和心境的真实写照。读来深情款款,余韵无穷。
《花韵轩咏物诗存》抄本分藏于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安徽省图书馆、中山大学图书馆*刘尚恒《鲍廷博年谱》,是目前鲍廷博研究中最为厚重的研究成果之一,但对《花韵轩咏物诗存》现存版本状况的介绍有值得商榷之处。在论及鲍廷博著述时,根据各种书目的著录云:《花韵轩咏物诗存》“只有国家图书馆、中山大学图书馆、安徽省图书馆三家有抄本,且均列为善本书,故世人难得一见,评介也就无从说起。”(《鲍廷博年谱》卷首第17页)据笔者考察,此说不确,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亦有收藏。。《清代稿抄本》已影印出版了中山大学图书馆藏抄本《花韵轩咏物诗存》一卷,为阅读与研究鲍廷博诗歌提供了方便。下文将对《诗存》现存各抄本情况进行考察,并划分其版本系统,揭示八千卷楼本的文献及文学价值,并在此基础上论及鲍廷博诗词的辑佚问题。
抄本《花韵轩咏物诗存》一卷,每半叶八行,行二十字,有行格。卷首有阮元《叙》:
咏物之体,滥觞于荀卿之赋蚕,风舟于屈子之颂橘,由是鹧鸪、鸳鸯、落花、春草,纷纷不一。至李峤、谢宗可始专为一集,其刻画微至,直欲使难绘之神,靡不毕露而后已。歙县鲍君以文,少有书癖,蒐罗繁富,凡古人之长笺小疏、谰言賸语,一一掌录。中朝开四库馆,进书至七百种以上,名动当宁,因刻其所得《知不足斋丛书》二十余集,虽明人如虞山毛子晋无以踰之,余赠诗所谓“当世应无未见书”者,此也。中年后尤耽吟讽,杖笠所至,一草一木,流连竟日,如“夕阳”一题,多至二十咏,可谓极体物之妙矣。而隶事渊雅,即于小注中见其一二,因裒为《咏物诗存》一册,请书其缘起。余思君生清时,无荀卿、屈子之境遇,而又不若李、谢之切切于时名,模山范水,独标沖澹之旨,不蕲名而名自至。昔“鲍清风”以《孤雁》一篇,至今口之不置,若斯之多且美者,后之人肯若何矜惜之邪?今君年近八十矣,因书此以为之寿。嘉庆十年,扬州阮元序[1]25。
阮元,字伯元,号芸台,江苏扬州人,“身历乾嘉文物鼎盛之时,主持峰会数十年,海内学者奉为山斗焉”[2]。阮元与鲍廷博交往密切,此叙为《诗存》增色不少。阮元作序之嘉庆十年(1805年),正值78岁的鲍廷博忙于《知不足斋丛书》之《庶斋老学丛谈》《滦京杂咏》等书籍刊刻及《桐江集》校勘之时。
《叙》后有一则题识,录文如下*题识字迹模糊,无法识别之处用□代替。:
鲍廷博,字以文,歙人,号渌饮,诸生。流寓桐乡之邬镇,藏书极富。四库馆开,进书六百余种。又校刊《知不足斋丛书》三十集,时称善本。嘉庆中钦赐举人,已年八十六,逾岁卒。□《花韵轩咏物诗存》。阮云台编《两浙輶轩录》,采清以来诗人三千余家,廷博尚存,故不入选。集中咏诗第九首末云:“抚卷自怜还自笑,輶轩录上未登名。”以为憾事也。此卷得于沪上,未□□□□,□中脱字误抄者亦不少。丙子夏□□读记[1]25。
此本共收录诗歌175首、词1阕,其中鲍廷博诗歌158首、词1阕,17首诗歌为鲍廷博朋友作品。
抄本《花韵轩咏物诗存》一卷。每半叶九行,行二十一字,无行格。藏书印有“八千卷楼藏书记”朱方和“钱唐丁氏正修堂藏书”朱方,可知为丁丙八千卷楼藏书。书首为阮元《叙》。
八千卷楼本共收诗歌181首、词1阙,是目前所见《花韵轩咏物诗存》收诗数量最多的一个版本。其中鲍廷博诗歌164首、词1阕,其余17首诗为鲍廷博朋友所作,分别为魏之琇5首、沈景良2首、赵怀玉1首、何琪1首、方薰1首、金德舆1首、郁礼1首、郑竺1首、范廷甫1首、无名氏1首*按:中山大学藏本题此诗作者为“夏璜”。、吴长元1首、戴镐1首。
国图藏抄本《花韵轩咏物诗存》两种。一种题名《鲍夕阳诗》一卷,书号为16 461。每半叶八行,行二十字,有行格,版式、行款与中山大学藏本同。阮元《叙》前有题识一则:“光绪辛丑三月上巳后八日,购于淮阴儒雅斋古玩店中,归藏于读有用书斋,□莼外史绍如并志。”藏书印有“长乐郑振铎西谛藏书”朱方和“长乐郑氏藏书之印”朱长等,可知曾为郑振铎藏书。经笔者考察,此本与中山本所收诗歌相同,两本同出一源。
另一种题名《花韵轩咏物诗存》一卷,书号为2 561。每半叶十行,行二十字,无格抄本。藏书印有“沅叔藏书”白方和“藏园”朱方,可知为傅增湘藏本。此本有跋云:“歙县鲍廷博,字以文,喜聚书,又喜刻书,每得秘本,必精校付刊。《知不足斋丛书》风行海内,至今传为韵事。乾隆间曾拜《图书集成》之赐,故其藏书每钤有‘老屋三间赐书万卷’印章,亦可谓极稽古之荣矣。此《花韵轩咏物诗存》一卷,首有嘉庆十年阮文达公一序,缮写精好,卷帙完整,世无雕本,流传已稀,岁阑得此,跋而藏之,请课亦清福也。光绪丁酉祭诗前四日,镜西识。”钤“镜西”白文方印。经笔者考察,此本与南图本所收诗歌相同,应同出一源。
抄本《花韵轩咏物诗存》一卷,书号为663 459。每半叶八行,行二十字,无行格,藏书印有“华亭封氏篑进斋藏书记”白方,为封文权篑进斋藏书。书首为阮元《叙》。此本共收录诗歌84首。
书首有草书跋云:“此卷曾刻于丛书,庚子春,托王嘉篯司马丙□氏觅得,越一年乃抄成,□甬韵□□意学放翁□□□在,不足传后也。辛丑□春。”
《花韵轩咏物诗存·叙》后草书题识云:“咏物之格最卑,余年来遇咏物题□以倚□写之韵,亦间作,皆未风□□物来编入外集,附□试帖之后,亦不忍割弃。”
书末有草书题跋:“咏物自以老杜为最高,否则寓意之作如渔洋《秋柳》,再次书写性灵,不□不即,方为能手。若意近平庸,词无鲜落,吾无取焉。□□□□,余亦有咏物之作存稿,存十之一二耳。年来□□酬应□斐然,□编入外集。”
笔者通校数条,此本与中山大学藏本同,应属同一版本系统。惜为节录本,内容不及中山本完整。
抄本《花韵轩咏物诗存》一卷,每半叶九行,行二十字,有行格,左边框外题“陈氏慎初堂钞本”或“海宁陈氏慎初堂钞本”,藏书印有“安徽省图书馆藏书”朱方。此本为陈乃乾慎初堂抄本。陈乃乾,浙江海宁人,是清代藏书家陈鳣之后裔,藏书斋有慎初堂和共读楼。抄本首为阮元《叙》。经笔者考察,此本所收诗歌顺序、数量与中山大学藏本同,文字毫无二致,可知与中山本属于同一版本系统。
通过对各馆所藏《花韵轩咏物诗存》的考察可知,《诗存》有中山本和八千卷楼本两个系统。两个版本系统存在诸多不同,以下主要从收诗数量、诗歌文字、编排顺序三个方面予以比较。
八千卷楼本有23首诗歌未见于中山本。因南图藏本尚无影印本,难得一见,故将诗歌原文过录如下。
《蠹鱼》:夕泳朝涵俨在渊,金题玉躞走翩然。剩偿投老躭书癖,(原注:放翁诗“投老爱书心未已,来生恐堕蠹鱼中”)更结多生食笋缘。(原注:坡诗“多生味蠹简,食笋乃余债。”)逐队何心游学海,脱钩有字饵神仙。芸香莫漫轻相辟,或恐分身是米颠。
《秋桑》:蚕月匆匆节叙迁,井梧消息遍桑田。入林萧飒凉风爽,绕舍青黄夕照妍。戴胜初飞犹昨日,罗敷重见又明年。条空却值新醅熟,更锡嘉名到酒边。(原注:桑落酒)
《再赋帘》:暎额钩鞵眼漫狂,小楼何处捉迷藏。斑斑湘泪分残靥,寸寸回波学断肠。借问几时才卷雨,不知底事欲留香。凭谁一放春风入,细数金钗十二行。
《灯花》:灵根一线毓膏兰,奕奕宵分吐渥丹。小剔翠煤横玉杖,仰承清露湛金盘。问晴私就红闺卜,隔雾轻垂碧帐看。远寄邯郸迟驿使,短檠先与报平安。(原注:郝经诗“应是灯花怜久客,故随人意报平安。”)
《灯花》(其二):煜煜寒斋瑞锦凝,金蕤玉蘂缀银灯。明姿不共春光老,繁艳翻从火色腾。喜报红窗先占鹊,香飘黄卷巧逢僧。夜阑棋子闲敲处,待得郎来落未曾。
《灯花》(其三):一檖分从火树来,小揎红袖与亲栽。夜长浑欲留春住,枝暖还疑向日开。金粟玉虫争灿烂,南油西漆互滋培。何缘却落群芳籍,我欲重将花史裁。
《灯花》(其四):顷刻春回雁足铜,谁令火速代天工。纷争晚谢蜂和蝶,交妒深藏雨又风。吐尽芳心增锦灿,暎来人面胜桃红。多情谁信潮阳守,曾道花然锦帐中。
《绵鞵》:吴蚕熟后履綦临,东郭宁愁雪霰深。顿觉阳乌升厚地,绝胜汤姥共重衾。小分塞上毡裘福,宽称田间老懒心。寄语芒鞵牢挂壁,踏青时节再相寻。
《绵鞵》(其二):漫笑先生屦不完,解令足下有余欢。蹑云仙峤宁输软,立雪师门最耐寒。踵膝相忘安布韈,头颅未称谢貂冠。古人肯共绨袍赠,感并乌鞾赤舄看。
《泥孩》:百金价重满匡床,那羡人间琢玉郎。丹颊巧旋花靥小,雪肤嫩沁土脂香。不啼梨栗偏安分,解读诗书定异常。绣褓锦绷乔约束,可堪携抱送眉娘。(原注:顾眉生事,见《板桥杂记》)
《杖》:孤往年来发兴新,一笻端欲了平生。过头略喜长于我,健足从跨捷似神。(原注:放翁诗“老夫拄杖捷有神”)荷笠入山同上座,打门赊酒恼比邻。引年却老交相倚,谁是悬崖撤手人。
《栏杆》(其七):偏绕琼楼十二间,丹砂谁炼好容颜。登临陡失层霄险,徙倚私偷半日闲。敢厌偱墙多曲折,最怜拾级有跻攀。玉窗珠户遥相暎,曾与仙人共往还。
《栏杆》(其八):十二栏干绕翠鬟,碧城如画俯尘寰。万家井邑凭临外,千古兴亡指顾间。但觉一回增缱绻,不知几度换朱殷。却疑玉笛无人听,可是仙神也欠闲。(原注:放翁诗“珥貂老仙期不来,空倚阑干吹玉笛。”)
《花幔》:玉津金谷影沉沉,别有藏娇翠幄深。过雨不妨倾国貌,窥园早见惜芳心。浅深色暎连书幌,覆被思多抵绣衾。明日绿章封事达,海棠遍为乞轻阴。
《纸山》(原注:同何春渚作):争裁楮叶捣桑皮,装点南条缀北支。春水几经前渡浣,夏云陡起数峯奇。方惊六六鳌难驾,谁信空空鬼可移。尽把千翻拖半壁,洛阳价贵复奚疑。
《原作》:裹就云蓝色浅深,俨然邱壑气萧森。也知装点工原费,只恐跻攀力不任。嶻嶪纵饶千仞势,坚贞难信一生心。奇姿好是空濛里,却怕斜风细雨侵。
(其二):仿佛含晖晓月初,一泓只欠绕清渠。休思观海扶笻上,大好摩崖纵笔书。体似膨脝终骫骳,貌加涂饰只空虚。五丁省却推移力,挟取横行任所如。
(其三):莫认耐交呼石丈,须知渠是楮先生。买来翻笑钱空费,聚处终输米易成。逸少库中应弃物,季扬谱内漫争名(原注:宋杜绾,字季扬,著有《石谱》一卷)。秦邮两岸山光好,赖尔多情伴我行。
(其四):良匠模山见未曾,可勘破费剡溪藤。涧声绝少潺潺落,云气何由续续升。谁借浣花心最苦,我怜炼石技兼能。一般玩好归淳朴,冷笑平泉枉自矜。
《伞》:高密侯封近毕星(原注:高密侯,见《清异录》),影团团处雨冥冥。不教点滴沾衣袂,真似游行在户庭。(原注:鲁班妻造伞,谓其夫曰:君为人造居室,固不能移,妾为人所造,能移千里之外。)一片云移头上黑,几时眼换马前青。(原注:用青凉伞事)解嘲只作寒窗下,淅沥芭蕉侧耳听。
《洋钱》:白水真人隔淼茫,天教飞渡越重洋。娇分妃面妆才半,雅负兄名孔欠方。龌龊岂甘铜并臭,团圞却喜月争光。雪肤花貌丰圜好,轻薄何堪配沈郎。
《再赋杏花》:红红白白闹青柯,月下曾闻载酒过。(原注:东坡事)渐喜故园归计近,那嫌客枕雨声多。窥墙静掩扉双扇,题帕香销墨一螺。争向尊前斗繁艳,红儿舞罢雪儿歌。
当然,中山本所存诗歌亦有16首不见于八千卷楼本,分别为《〈书灯〉其五》《帘钩》《〈酒旗〉其四》《煮茶声》以及《张徴士芑堂买舟湖上山舟太史颜之曰烟波宅予为作十二绝句题之》。因有影印本可供参看,此处不再赘录。
笔者通校全文,八千卷楼本与中山本诗歌文字多有不同,举其中四首为例。
《书香》:重帷深下暗香饶,班氏传来一脉遥。阆苑芳随红杏拆,月宫寒带桂花飘。子孙能读留应久,笔研微沾洗不消。别有清芬染襟袂,还应亲侍紫宸朝[1]25。(中山本)
《书香》:重帷深下暗香饶,班马传来一脉遥。雪案暖和兰气袭,月宫寒带桂花飘。子孙能读留应久,笔砚微沾洗不消。海舶谩夸名品贵,试开芸帙斗清消。(八千卷楼本)
《书味》:一编相向食先忘,玩索回时味转长。要识中边□有别,欲求烹餁岂无方。酸咸与俗原殊嗜,辛苦从前总备尝。一盏儿时旧灯火,夜深犹自耿龟堂[1]25。(中山本)
《书味》:一编相向食先忘,玩索回时味转长。要识中边宁有别,欲求烹饪却无方。酸咸与俗原殊嗜,辛苦从前总备尝。残睡乍醒初掩卷,更于胸次觅余香。(原注:“睡余书味在胸中”,“掩书余味在胸中”,俱放翁诗。)(八千卷楼本)
《枕》:一掬吴绫晚系思,曲屏幽幌睡来时。锦衾有爛欣同荐,长簟空闲懒自支。囊底书奇人未见,床头金尽汝先知。晨鸡催工花梢日,却怪先生梦醒迟[1]25。(中山本)
《枕》:一觉游仙梦醒迟,钗零粉涴剩相思。锦衾有烂欣同荐,长簟空闲懒自支。囊底书奇人未见,床头金尽汝先知。何当重走邯郸道,更乞回翁借少时。(八千卷楼本)
《酒旗》:望里长亭更短亭,一竿谁系酒旗星。招邀风月归花县,点染溪山入画屏。江岸晴飘诗思迥,河桥晚带别愁青。竹篱茅舍逢迎处,笑解吟骖为小停[1]25。(中山本)
《酒旗》:知近轩辕第几星,玉鞭遥指影娉婷。招邀风月归花县,点染溪山入画屏。江岸晴飘诗思迥,河桥晚带别愁青。等闲占断萧闲境,竹里高楼面水亭。(八千卷楼本)
文以气为主,诗歌尤为如此。作品能否以气脉一以贯之,成为评价诗歌出色与否的重要标准。如在中宗李显正月晦日幸昆明池赋诗会上,上官婉儿曾持这样的标准评价沈佺期和宋之问的诗,“二诗工力悉敌,沈诗落句云:‘微臣雕朽质,羞睹豫章才。’盖词气已竭。宋诗云:‘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犹陡健豪举”[3]。可见,诗歌的末句以气脉豪举为贵,以词气已竭为下。在《枕》这首诗中,八千卷楼本较之中山本增用“邯郸梦”的典故,加强了诗歌内涵的表达,尾联“更乞回翁借少时”也给读者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空间。《书味》一诗,八千卷楼本较中山本尾联也有改动,中山本尾联“一盏儿时旧灯火,夜深犹自耿龟堂”,意思紧承颈联,表现读书人的勤勉辛苦,却脱离了诗题;而八千卷楼本尾联“残睡乍醒初掩卷,更于胸次觅余香”,承接颈联诗意的同时,又转回诗题“书味”上来,可谓紧扣题目。因此,从诗歌创作的角度看,八千卷楼本文字优于中山本。
中山大学藏本鲍廷博《夕阳》二十首之后,便是其朋友沈景良、赵怀玉、何琪、方薰、金德舆、郁礼《题夕阳诗后》六首,魏之琇、郑竺、沈景良等《夕阳》十首,然后是鲍廷博《自题夕阳诗后》三首及《读魏玉横郑弗人夕阳诗感念畴昔怆然于怀再题卷后》等怀念朋友的诗歌。而在八千卷楼本中,鲍廷博二十首《夕阳》后,紧接着是《读魏玉横郑弗人夕阳诗感念畴昔怆然于怀再题卷后》等鲍廷博怀念朋友的诗作,然后是沈景良、赵怀玉等《题夕阳诗后》六首,魏之琇、郑竺等《夕阳》十首,以及鲍廷博《自题夕阳诗后》三首。大致来看,中山本鲍氏二十首《夕阳》后是朋友同作诗,然后是鲍氏怀念友人的诗作,这种编排顺序似乎更符合创作的思维习惯和过程,很有可能反映的是诗歌创作初期的面貌。而八千卷楼本则试图将鲍廷博的诗歌作为整体编排在一起,而将其朋友之作置于鲍作之后,似乎是经过仔细考虑后的编排,更符合诗集编纂的一般体例,很可能是《花韵轩咏物诗存》编定后的面貌。两个抄本系统存在差异,应与其创作过程有密切联系。这一百多首诗歌是鲍廷博较长时期的创作成果,应是单篇诗作逐渐积累形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诗抄。鲍廷博是乾嘉时期著名的藏书家、刻书家,加之其夕阳诗享有盛誉,传抄者必众,早年抄录之《诗存》,所收诗歌数量相对较少,后来所录之《诗存》,因有鲍廷博陆续创作的新诗加入,数量必然较多,故而出现两个版本系统收诗数量的不同。至于两个版本系统的异文,可能是鲍廷博在创作某些诗歌后,为精益求精,不断修改润色的结果,如《书味》《枕》等诗作,八千卷楼本比中山本诗味更胜一筹,明显带有加工打磨的痕迹。此外,传抄中出现的异文也是在所难免的,《诗存》诗歌编排顺序的差异也可能是后来调整的结果。
《恩赐举人鲍君墓志铭》云:“夫君工诗,格近晚唐,而《夕阳诗》尤著。所著多厄于火,唯《花韵轩小稿》二卷、《咏物诗存》一卷行世,盖晚岁记忆所录也。”[9]赵怀玉指出,鲍廷博的著述在火灾中大多被毁,《花韵轩咏物诗存》是根据回忆重录的。可能这也是造成《诗存》流传的两个版本系统存在较多差异的重要原因。
总之,八千卷楼本《花韵轩咏物诗存》的价值不可忽视。当然,两个版本系统各有优长,不能偏废,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整理研究,才能完整呈现《花韵轩咏物诗存》的面貌,更好地对鲍廷博诗歌创作艺术予以评鉴。
鲍廷博诗歌基本收录于《花韵轩咏物诗存》中,但笔者在研究中发现仍有作品散见于各处,故悉心辑录,于《诗存》之外又辑得词作6首、诗作5首,以便于今后整理较为完备的鲍廷博诗词集。
《沁园春》:急管哀丝,谁解玲珑,新声可怜。侭南箕北斗,量珠簸玉,东阡西陌,问舍求田。老冉冉兮,是栖栖者,总怕春寒夜雨连。芳隄上,镇青青不改,草色年年。如何醉买江天。载鸡犬图书共一船。借柳阴横笛,消磨风月,花间小令,商略云烟。帆去帆来,潮生潮落,只在斜阳白鸟边。从人唤,作潇湘渔父,瀛峤神仙[5]。
《沁园春·题陶篁村西湖泊鸥庄》:我羡南村,卜筑西泠,东篱数椽。恰林逋老去,梅花冷落。陶潜小住,杨柳依然。三径初成,两峰相对,喜见山人放鹤还。忘晨夕,侭多情鱼鸟,作态云烟。先生何许人焉。看须鬓飘飘总欲仙。趁竹窗风度,微欹酒面,柴门月上,私倚吟肩。笑把纶竿,闲堆蓑笠,管领沧波一钓船。渔郞误,指桃源又是,同泊鸥边[5]。
《玉楼春》:桃花面暖芙蓉冷,著意端相都未肯。隔簾偷眼太悤悤,对镜凝粧空整整。光明藏放琉璃境,一片春冰沉古井。请君深掩碧窗纱,分付惊鸿来照影[5]。
《沁园春·题殳山卜居图》:卜宅南村,我羡君归,偏饶胜情。指平冈迤逦,云连野寺,远林明灭,烟隔层城。竹里楼高,茶边屋矮,阑槛萧闲水石淸。经营徧,还旧时月色,别馆秋声。迁莺短棹寻盟。喜生客门前熟犬迎。恰山僧初去,一枰棋乱,春风先到,满树花明。位置壶觞,安排笔砚,为我西窗小榻横。披图笑,问主人何日,日就园成[5]。
《秦楼月·二分明月女子折枝墨桃》风吹折。恼人半面曾相识。曾相识,年年一笑,淸明时节。玉台小试簪花笔。无端点点臙脂黑。臙脂黑,多应错弄,画眉颜色[5]。
《浣溪纱·题汤雨生参戎与其配董夫人合绘画梅楼图》:爱向孤山蹑屐游,曾经索笑到罗浮。雍容裘带古无俦,更有双成仙侣好。为梅写照替梅愁,输君艳福几生修[6]。
周生杰于《花韵轩咏物诗存》外,已辑得鲍廷博佚诗23首[7],分别为《挽金德舆》《题竹诗》《题洞霄图志并诗集后寄张礼恭錬师》《青本〈聊斋〉题辞》《挽汪鱼亭比部》《小寒食乌青泛舟即事诗》、《题宋刻六十家小集诗》4首、《赵味辛舍人刻〈斜川集〉成,寄丽煌》2首、《珠泪诗》3首、《〈客杭日记〉刻成小诗代跋》4首、《题吴翌凤词作》4首。笔者在此之外,又辑得诗歌5首,兹录如下。
《激提集》题辞不图今有天池子,开卷令人喜欲狂。莫插陶家书架上,亲留全帙付中郎[8]。
《鲍廷博和方薰题画诗四首》*诗题为笔者所拟。诗前有云:“有僧以笋饷方兰坻先生者,先生为作小横卷。箨龙戢戢,生意盎然,又题四绝句其上。鲍渌飮先生见而和之,超超元箸,不著一尘,洵无上逸品也。此图为夏梦禅所藏,丙子冬遇于吴门,出以见示。余为击赏不置,惜无仇池片石易此宝墨。乃题数语,郑重归之。渌饮诗,余不多见,爰录此以见一斑。”:
玉版同参舌尙存,蕨甜荼苦拟重论。却嫌路滑山行嬾,拄杖烦师自打门。筠笼万颗泻琼瑰,野老无因一饷来。多喜庵僧能好事,山厨特地为君开。又是春城絮乱飞,西湖别梦重依依。尊前忽漫添惆怅,莼菜花香土步肥。使君成竹具胸中,戏写貓头也自工。賸欲少偿餐玉债,万竿烟雨一梳风[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