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互转与八旗军人政治参与上的优待

2018-10-23 02:23:02万朝林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文职文武八旗

万朝林

(塔里木大学历史与哲学学院,新疆 阿拉尔市 843300)

文武互相转用,是清代特有的一种任官制度,是八旗军人政治参与上的一种优待。在我国历史上为了防止武将擅权篡位,文武界限畛域分明,彼此牵制,更不能互相对转。如明代武官转文官者,通明二百六十余年,仅一二见[1]。而清代则打破这一界限,主张文武互转,当然,这种文武互转主要针对的是八旗军人。清代之所以对八旗军人实行文武互转,是有其深刻的历史、政治、军事原因的。

1 文武互转的原因

清代文武互转是入关前八旗制度的延续和发展。入关前的八旗制度是一个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旗人出则为兵,入则为民,除了打仗外,日常管理功能很少,没有文武之分。虽然入关之后,八旗兵制则发生了变化,如“兵民合一”的兵役制度被打破。由于战争频繁,兵丁长期在兵营服役,不能从事农业生产,而在营常备兵和在家八旗丁的比例不断变化,进关前大约三丁一兵,康熙年间改为五丁一兵、乾隆间则是八丁一兵,以后的比例更小,基本上改变了过去八旗兵内部兵民合一的体制,当兵吃粮成了众多八旗子弟翘首以盼的事情。八旗的集兵方式和战斗组织逐步由单一形式向多样化发展。入关前,八旗无论作战还是生产,其集兵和战斗组织都很单一。入关后,根据作战和执行警卫镇戌任务的需要,打散了原来八旗各自单独统兵的制度,在八旗中抽调常备兵,分编成不同兵种、不同装备、不同兵员和不同任务的若干个营。八旗都统仅“掌满洲、蒙古、汉军八旗之政令,稽其户口,经其教养,序其官爵,简其军赋,以赞上理旗务”[2],而八旗也成为各营兵源的储备、补充和组织生活的机构。这时的八旗已分为军事组织系统和政治、社会组织系统两部分。同时为了维护和加强满族贵族对全国的专制统治,作为军事系统的八旗兵,分成控置于京师的禁旅八旗和镇慑地方的驻防八旗两部分。这就改变了一向集中聚居、统一行动的传统。实际上,入关后的八旗军已经兵农分离,成为了单一的武装团体,但在统治者眼里,八旗兵农不分、文武不分的潜意识仍然存在,旗人即为军人,只是分为现役和预备役罢了。

清代文武互转是控制政权的需要。清入关以后,面临着许多复杂问题,这时所要统治的不只是一个人口占有绝大多数的民族,幅员极其辽阔的国家;而且无论在政治制度上、社会组织上、经济结构上都远较自己更高、更优、更复杂,无以相比的文化悠久的大帝国。面对如此客观的形势,如何组织政府,运用何种方式进行统治,才能使已得到的政权安全稳定,所享利益既广且久,特别是如何保障旗人能顺利进入新生政权,参与政治活动,并保障其在政治中枢各机构中的职位,压抑汉人势力的膨胀,维护各层次间的安全分配比例,以掌握在运作里所预期的效果。这是需要清王朝在制度上安排设计的。如果此时一味地仿照历代文臣治国,武将治军,文武畛域分明的做法,一则会出现八旗文臣人手严重不足,二则导致汉人势力膨胀,威胁满族的统治。清初满族统治者为了顺承民意,极力标旁“涵一区夏,满汉并重”[3],规定“内官自阁部以至庶司,外官藩臬守令、提镇将弁,……而满汉并用,大小相维,创制显庸,超轶前代”[4]。汉人势力的增长是清政府最为惧怕的,尤为重要的是清前期八旗之精英均在军队里面,实行以武转文,既可扩大八旗军人的入仕途径,解决文臣人手不足、人才不足的问题,同时又能挟八旗征服全国之余勇,打击汉人势力之增长,以达控制政权之目的。

清代文武互转是军事斗争的需要。满族是一个少数民族,人口只及全国人口的1/36,就是定都北京后,八旗的总兵力也不过22万人[5], 如此兵力,既要控制北京,又要分驻全国主要军事要点,监视绿营和镇压人民的反抗。清军入关,虽然取得了政权,但政权的根基尚不稳固,随时都得提防汉人的反抗。实行文武互转可以增加军队的随意性,战争时期可以以文转武,扩大军队的兵员,和平时期可以以武转文,扩大统治基础。

所以满人在任官时,则不受文武之别的限制。“八旗人士,能开数石弓,以技勇称最者,总萃林立。各直省中式者,见其挽强执锐,惊为神勇,此皆汉六郎良家羽林期门之选,及唐时翘斗负重之伦。特以技勇为满洲所素具,饫闻而习见,未曾设科目之名,是以无从纪述。我朝学士,文武并重。”[6]所以“我朝效法三代,八旗仕进之阶,不泥一辙。大臣故不判其文武,下至食饷弯弓之事,亦有文职之径。如骁骑校、护军、马甲选赞礼郎。若拜堂阿、亲军、马甲升笔帖式。……均存因材器使之意”[7]。明确指出了武将、兵丁可以改为文职,不拘泥于文武之别,而是可以互转。此外,八旗武职大臣,也可出入为相。“如康熙年,马尔赛以都统授五英殿大学士。雍正年,汉军高其位由江南提督署总督,内擢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乾隆十三年,满洲领侍卫内大臣傅恒、兆惠,参赞大臣达尔党阿。道光年,蒙古伊犁将军长龄,盛京将军富峻均由武职入相,其他由武职转文员而步揆席者尤多,不能悉载也”[8]。

2 文武互转是特殊的任官制度

清朝文武互转这一特殊的任官制度,在光绪《大清会典》中还做了明确的规定,制定了文官转武官,武官转文官的具体对应职位。

文职转武职:“八旗文职转武职者,科道、郎中、道府改副参领、佐领、城门领;员外郎、同知、知州改步兵校、监守信炮官;主事、通判、知县改骁骑校;小京官、司府首领,州县佐贰,笔帖式改城门吏。改驻防武职者,乌里雅苏台、科布多驻班主事衔笔帖式改防御,额外笔帖式改骁骑校;东三省馆台站、屯官庄、盛京五部及将军衙门并各省驻防笔帖式,吉林助教,黑龙江、绥远城教习均改骁骑校;东三省候补笔帖式改委官。”[9]

八旗武职转文职:“八旗武职奉特旨改用文职者,一等侍卫改三品堂官,二等侍卫改四品堂官,轻车都尉、参领、三等侍卫改郎中,骑都尉、副参领、四等侍卫、佐领改员外郎,蓝翎侍卫、云旗尉改主事。前锋校、护军校、骁骑校改主事及七品小京官。”对于满洲原任文职承袭世职在参领、佐领上行走者,由部引见记名注册后也可以武改文。“参领改太常寺少卿、鸿胪寺卿、太仆寺少卿。佐领改鸿胪寺少卿。”[10]

对于闲散一项中所包括的拜堂阿、亲军、前锋、护军、领催、马甲就文职时,其出身与闲散相同,此皆为兵丁出身。“凡武职官出身,曰世职,曰武科,曰荫生。授职各以其等。文职之改武职者亦如之。其兵丁拔补者,不以出身为限焉。”[11]对于兵丁拔补,清廷也作了明确规定:“满洲前锋,准拔补前锋校、委署前锋校。亲军,准拔补亲军校、委署亲军校;鸟枪护军,准拔补鸟枪护军校。健锐营前锋,准拔补副前锋校。前锋、亲军、护军、鸟枪护军、领催俱准拔补护军校。前锋、亲军、护军、领催、马甲,俱准拔补城门吏。”[12]所以,即使一般的兵丁也可以闲散出身转任文职,担任城门吏(正七品),而且由武改文较之科甲进仕要容易得多,比如太常寺赞礼郎,“由举贡、生监、官学生选取者,京察卓异,内外兼用。由武职领催、马甲、护军选充者,只洊京职。其历阶而卿相者,实有其人”。 “十年寒窗苦,不及一声嚎”[13],足见八旗兵丁以武转文后所授品级之高。

光绪《大清会典》所规定的八旗官员文武互转,是指中下级官员而言。至于满洲一二品大员,根本就无所谓文武出身的分别。所以“国朝旗员,不拘文武出身,皆可致身宰辅,或文武互仕”[14]。

3 对八旗军人政治参与的优待

文武互转制度,基本上只行于满人,对于汉人则甚难,即使偶有改易,也视为异典。

“本朝汉臣文武,不相移易。故《池北偶谈》记朱衣客以道员改总兵一事,《啸亭杂录》记刘清以运使改总兵一事,以为罕异。”[15]

《听雨丛谈》亦载:“八旗官员,文武皆有互迁之阶,汉籍官员则否,然亦未尝全无也。汉武臣改文者,如顺治年,宋荦由侍卫改通判,历官巡抚。李国英由总兵改四川巡抚,升总督。胡章由总兵改山东右布政使。王肇春、黄明均由游击改知府。康熙中,赵良栋由提督授川陕总督兼将军。梁鼐由提督改浙江总督。雍正中,岳钟琪由提督授川陕总督。韩良辅由广西提督改巡抚。刘世明由提督改巡抚,升闽浙总督。马会伯由四川提督改巡抚,擢兵部尚书。道光中,杨遇春由提督授陕甘总督。同治三年,杨岳斌由提督授陕甘总督。其以文臣改武臣者,顺治中,朱衣客由庄良道参议改四川总兵。陈一炳由兵部侍郎、闵卜世由总督仓场侍郎、刘兆熊由浙闽总督,均改都督同知佥事等衔,充山西、山东、直隶等处援剿提督。嘉庆中,刘清以山东运使授登州总兵。同治二年,张曜由河南布政使改总兵。三年,余承恩由直隶广平知府开缺道员,特旨改以总兵。”[16]

如上所述,终清一代,汉人由武臣改文臣者13人,以文臣改武臣者7人,再加上咸丰年,安徽巡抚彭玉麟由文改武,复又由武改文,总共才21人。各家皆视为罕异,传钞记载,津津乐道。然此皆由于地方动乱,以非常之地,非常之时,非常之事,非常之人,故有此非常之举措,非行之于平时。非如八旗官员,随时随地均可文武互转。

在清朝的任官途径中,所有的文职缺分,都有明确规定的升迁途径和路线,这是历朝所没有的。但对广大的八旗官员来说,由于有了文武互转的办法,便不会受此一途径线路的限制。因为在文职途径迁转如受到限制时,便可先转武职,有机会时再以武职对品转为文职,“(满洲)内外文职选补,一时不能得官,及降调咨回各员,许改授武职,尤特例也”[17]。如此,便可越过由文职迁转上必须遵守的一定程序条件的限制。一方面使满人任官资格放宽,不一定受某种官职一定条件的限制。可以使满人在政治参与活动上不受出身资格,及铨选迁转程序上的限制。对满人来说,即使对科甲要求甚高的翰林院,亦非非进士出身不可。《听雨丛谈》载:

“我朝事法三代,国初八旗科目之制,或举或停不甚专重,笔帖式、中书可转编修,部郎可升翰林学士。如尼满由笔帖式授编修,洊至尚书。傅达礼以郎中授内院讲学,迁翰林侍读学士,擢掌院学士。齐苏勒由官学生出身,尹泰笔帖式出身,均历官翰林侍读、侍讲、国子祭酒。凡此致身者,不胜牧举。”[18]

又《清稗类钞》:“嘉庆戊辰,庶吉士散馆,崇绶改三等侍卫。同时有步军统领文宁者,忽为侍郎广兴所劾,降翰林院编修。都人有一联云:‘翰林充侍卫,提督作编修’,时为之文升武降。盖庶吉士从七品,三等侍卫正五品,步军统领从一品,编修正七品也。”[19]

终清之世,文武互转运用最为方便灵活的侍卫和驻防将军。

侍卫职位之易于互转,自有其特殊因素。在清代,侍卫一职,除了其本身的扈从职务外,更重要的,是满族最高统治者用以培养选拔亲信文武职官的场所,也是八旗军人不受国家任官之法可直接进入政府,参与政治活动的重要途径。所以“闲散人员,勋旧世族,一经拣选,入侍宿卫,外膺简擢,不数年辄至显职者比比也”[20]。特别是御前侍卫,“多以王公胄子勋戚世臣充之,御殿则在帝左右,从扈则给事起居。满洲将相多有此出”[21]。如雍正时重臣鄂尔泰、隆科多,乾隆时的阿桂、和珅、傅恒、明亮、明瑞、福康安、策楞、阿里衮均出身侍卫。我们再以康熙八年的八卿年表为例,以概其余:

表1 康熙八年侍卫转部院大臣表

上表所列康熙八年任命的满洲部院大臣中,除马纳希、恩额德的旗份、出身不清楚外,其余六人均侍卫出身。据统计,在《清史列传》、《清史稿》、《清史》有传记的293个八旗文职官员中,侍卫出身的78个,占26. 6%[22]。

驻防将军之所以改转容易,是因其在驻防之地,熟悉地方事物,一般都是就地转为文职,担任总督、巡抚,或改任、或兼任、或署理,形式多样,我们以康、雍、乾时期驻防将军与地方督抚互调为例说明。

表2 驻防将军与地方督抚互调表

续上表

时间驻防地点将军姓名旗分简历雍正福州宜兆熊汉军署闽督,雍正四年调湖广总督福州阿尔赛满署闽督广州石礼哈汉军署粤雍正广州何天培汉军署江苏巡抚,后回任京口毛文铨汉军由闽抚授将军西安西琳以陕抚薯将军盛京查郎阿满以吏部尚书署川陕总督兼将军盛京武格满改任陕抚盛京策楞满兼署闽督,后调广州将军兼署广督,后署粤抚,十年改粤督乾隆六年福州新柱满署湖广总督,后改吉林将军福州钟音三十八年以闽督暂署福州将军福州永德满从粤西抚改任乾隆四十年福州常青满署闽督,后改任闽督,后复任福州将军乾隆五十三年福州魁麟满署闽抚,兼署闽督乾隆八年广州阿尔赛汉军改任湖广总督乾隆二十三年广州李侍尧汉军兼署两广总督,二十四年改任粤督,三十八年以粤督兼署广州将军数月乾隆九年荆州鄂弥达满改任湖广总督乾隆三十三年荆州定长以湖广总督兼署将军西安明山满以陕抚署将军任吉林永兴满改任湖广总督乾隆五十九年杭州吉庆满以浙抚兼署将军乾隆三十二年伊犁明瑞满改任滇督乾隆四十五年盛京福康安满改任滇督盛京特成额满署川督,后改任湖广总督乾隆五十年成都保宁满改任川督,又改任伊犁将军,并署川督成都鄂辉满改任川督

在清代八旗文武互转中,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就是文职中若有亲信的满族官员获罪,可以降调到军队中来,等待时机再次复出,将军队作为获罪官员得以复出的避难所,特别是降调侍卫更是如此。所以满人文武官员犯罪受处分,夺职降级,甚至往往由一二品大员,降为三等四等侍卫。夺职降级,在汉人看来,是甚为严重的处分,若此后经积功积资重新升迁上去,需要一定的条件,一定的年限,亦甚不易。但满员若降调为侍卫,只不过是一时回避缓冲,往往为时不久,又会以什么大臣身份外出任事,而旋即转改开复。如:

乾隆五十三年,湖广总督舒常因在任内不实心协力,至长江水患泛滥,冲淹荆州等城,而被革职降级。翌年,“恩予头等侍卫”。以后,他又先后出任都察院左都御史、镶黄旗蒙古都统、署刑部和兵部尚书等官[23]。

乾隆五十三年,伊犁领队大臣海禄因“挟嫌讦告伊犁将军奎林不实”,被降为蓝翎侍卫。其后,海禄曾任山海关副都统及广东、福建提督等官[24]。

乾隆五十七年,原四川总督鄂辉因与御前侍卫巴忠欺蒙皇上,私下与廓尔喀定议西藏事,其率兵入藏后有滞留不前,被治罪革职,后赏三等侍卫,再升为一等侍卫。其后鄂辉官至热和总督、湖南提督、云贵总督等职[25]。

道光二十三年,镇守台湾的提督达洪阿因妄戮遭遇风难躲避的英国人,以“慌报所获,欺饰冒功”罪,被夺官解职。不久,复赏三等侍卫。后任都统、右翼总兵及正黄、正白旗护军统领职[26]。

嘉庆五年,正红旗满洲副都统托津以办理四川军需忤旨获罪,谕旨“革去副都统,加恩赏给头等侍卫,前往叶尔羌”。至嘉庆七年,拖津升为喀什噶尔参赞大臣,复授副都统。次年,召回京,为仓场侍郎。再后官至大学士[27]。

嘉庆十三年,陕甘总督长龄因“前在山东巡抚任内曾向钦差大臣广兴赠送银两,并听任属下动用库银为其办差”,而被定罪革职,发往伊犁效力。翌年,赏蓝翎侍卫。嘉庆十五年,升擢三等侍卫。以后,长龄曾升任河南巡抚、陕甘总督、伊犁将军、直隶总督等显要职位[28]。

从上述实例可以看出,大臣被降黜革职后转至军队担任侍卫,以侍卫之处为缓冲之地,是满洲大臣所享有的特殊政治待遇。从此意义上看。军队成了满洲官员的自新之所,其目的是保持满洲官僚集团的相对稳定性,以便在满汉联合政权中始终占有优势地位,巩固统治。

猜你喜欢
文职文武八旗
新形势下文职人员实战教学能力生成的研究
关于激发公安文职管理人员工作动力的实践和思考
兼修文武身心沛 不误言行举止端
丹青少年(2017年1期)2018-01-31 02:28:23
Abstract
神秘的代码
清代八旗察哈尔对维护国家统一的贡献
八旗察哈尔的编立及其与清朝可汗间的关系
八旗之殇
孙子研究(2016年4期)2016-10-20 02:38:12
军队院校非现役文职人员管理浅析
文武小生姜德子
短篇小说(2014年11期)2014-02-27 08:3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