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桐乡市凤鸣街道农业经济服务中心,浙江 桐乡 314505;2.桐乡市畜牧兽医局;3.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4.宁波第二激素厂)
母猪批次化繁殖是利用现有生物技术,根据母猪群大小进行批次化生产,达到同期发情、同期排卵、同期配种和同期分娩的目的,最终实现“全进全出”、工厂化生产的规范要求。我们分别于2017年3月和2017年12月对后备母猪进行了两次批次化繁殖探索[1],其同期发情率达到82.1%,情期配种受胎率达83.3%。
母猪批次化繁殖对妊娠期、产仔数及仔猪的相关性能是否有影响,本文进行了跟踪统计分析,达到较为理想结果。
1.1.1试验母猪 试验在桐乡市某规模商品养猪场进行。为丹系长大二元后备母猪,8月龄左右、体重120 kg左右。
1.1.2批次化繁殖处理用药 烯丙孕素,用于调节母猪的发情时间;马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用于诱导发情;舒牛(GnRH),用于卵泡发育成熟,并诱导排卵。三种激素均由宁波第二激素厂生产提供。
1.2.1批次化生产处理方法 试验组首先于试验第1~18 d,每天上午10时连续喷灌烯丙孕素(每头18 mg);第20 d上午10时肌内注射马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000 u);第23 d下午16时后肌注GnRH (100 μg);肌注GnRH 24 h后进行第一次人工授精,间隔16~18 h后进行第二次人工授精。对照组不用任何药物,自然发情后进行发情鉴定、人工授精。
1.2.2统计分析 对处理后怀孕的19头试验母猪和26头对照组怀孕母猪进行跟踪,记录母猪的妊娠期、产仔数、仔猪初生重、哺乳期死亡数和断奶重。进行数据分析。
试验组母猪怀孕19头,由于非试验原因,1头母猪于妊娠102 d流产,其余18头母猪和对照组26头母猪均正常分娩,怀胎数/产仔数见表1。分娩过程中未见死胎排出,说明两组母猪均未在妊娠期间出现胎儿死亡。
表1 批次化处理对怀胎数的影响
*P>0.05,差异不显著。
通过药物处理的试验母猪,虽然统计学检验差异不显著,但其产仔数多于对照组,比对照组平均每窝多产仔1.36头。
两组母猪的妊娠期长短见表2。
表2 批次化处理对怀孕母猪妊娠期的影响
试验组母猪的平均妊娠期短于对照组0.6 d,两者妊娠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达到母猪平均怀孕期114 d的标准时间。
18头试验母猪、26头对照母猪正常所产仔猪的初生重、断奶重和平均日增重见表3。
表3 批次化处理对仔猪初生重、哺乳期日增重的影响
平均初生重试验组低于对照组40 g,这可能与试验组平均产仔数多于对照组有关。但如果从初生窝重分析,两组分别为12.82 kg和12.06 kg,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到了断奶当天,试验组和对照组平均断奶重分别达6.93 kg和7.06 kg,相差130 g/头,差距增大;但平均日增重分别为211.9 g和210.2 g,差异不显著。这与试验组产仔数较多,哺乳期间每头仔猪的平均哺乳量相对减少有关。
后备母猪性周期同步化技术,即在饲料中添加四烯雌酮饲喂母猪,1 次 /d,剂量为 20 mg/( 头·d),持续饲喂18 d。四烯雌酮可以延展母猪的黄体期,也可以促进子宫内膜的生长和发育,有利于提高受胎率和产仔数[2]。同时德国研究者还认为,使用血促性素比联合使用血促性素和绒促性素更有效,前者具有促进卵泡发育、成熟卵泡数增加,从而排卵增加为增加产仔数创造条件。
根据Brussow 等[3]研究表明,母猪在注射50 μg GnRH类似物后5 h左右出现 LH峰,大约3.4 ng/mL,分泌峰的持续时间大约为2.5~4 h,34~42 h后出现排卵。试验组的母猪在注射GnRH后24 h和36 h进行配种,平均产仔数为13.5头,而对照组则平均产仔数为10.75头,由此认为应用GnRH可以有效推断最佳的配种时间达到多产仔的良好效果。本试验平均窝产仔猪12.63头,虽未达到Brussow等报导的结果,但比翁士乔等[4]报导同样属初产母猪的窝平均产仔数11.41头多1.22头。
母猪妊娠期的变化范围在110~120 d,如果要对某一分娩批的母猪进行批次化生产管理,通常将该批次母猪的分娩时间大部分集中在115 d[2],以达到新生仔猪有足够的初生重,提高成活率,本试验基本达到了预期目的。
多胎动物怀胎数目少时妊娠期比怀胎数目多时要长[5],由于采用了批次化生产繁殖技术,试验组母猪平均产仔数多于对照组1.36头,因而妊娠期平均比对照组短0.6 d,但仍长于平均妊娠期的114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