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惠珍,汤俊梅,苗向阳,王寅珏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太仓215400)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文件,都明确要求高职院校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以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笔者今年有幸在苏州欧凯医药技术有限公司质量检测岗位参加了为期半年的挂职锻炼,在此过程中结合实践锻炼对“药物中间体分析”课程进行了教学设计的优化,促进了课程的教学改革。
高职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偏重技术的应用和革新能力[1],因此,高职教育的核心在于实践能力的培养。然而很多高职教师都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来到高职院校任教,缺乏企业一线实践经验,在授课时很难将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
高校教师挂职锻炼是指高校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行业企业的基层部门、上级部门或其他地区的同级部门担任一定职务,以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持续提升与发展[2]。教师通过到企业挂职锻炼,不仅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也能使教师对岗位工作流程以及具体工作任务加深了解,积累丰富的实践案例,从而真正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3]。
笔者挂职锻炼的岗位是药物中间体质量检验,该岗位任务与“药物中间体分析”课程相对接。“药物中间体分析”是我院工业分析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根据实际的药物中间体样品制定相应的分析方案,应用分析仪器进行样品的检验,并能对检测数据进行处理,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踏实、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以及相应的环保意识。本课程以项目为载体,由企业技术人员和学校教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学校教师主要负责理论知识的讲授,企业人员主要进行实践环节的指导。通过挂职锻炼,笔者根据企业实践经验对课程的整体设计、单元设计、考核设计都进行了优化,并加强了学校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在教学方面的合作。
本课程是校企合作课程,但由于学校专任教师缺乏企业实际工作经验,与企业人员在项目教学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对接,分不清哪些知识对完成项目是真正重要的,哪些是与学生将来工作密切相关的。由于专任教师缺乏对企业文化、岗位任务的深入了解,对岗位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也没有一个整体把握,在进行课程整体设计时只是按照选定的项目进行知识的碎片化填充,并没有形成完整的基于工作过程的知识体系。
笔者在挂职锻炼过程中,亲身体验了药物中间体的研发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对原料、中间产物、产品的质量检验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对企业的检测设备也能熟练操作。实践过程中,笔者和企业技术人员一起研究和讨论,按照“具体工作岗位→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分析→能力分析→设计教学项目→形成课程结构”的流程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导向课程设计。
(1)通过反复讨论和总结,得出药物中间体质量检验这一典型工作任务中所涉及的主要工作内容是:药物中间体杂质含量测定、主成分含量测定、物性参数测定、结构鉴定等,因此将这四个方面定为课程的主要学习模块。
(2)每一个学习模块根据工作过程中主要用到的检测方法,安排2~3个教学单元,主要涉及:容量分析法;紫外、红外等光谱法;薄层、气相、液相等色谱法;液-质联用法;熔点、折光率等物性参数测定,基本囊括了药物中间体质量检验所常用的方法和仪器,使学生在学习项目课程时,也能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
(3)通过校企人员的反复沟通与研讨,结合“药物中间体分析”教材,选取了合成贝诺酯(解热镇痛药)的两个中间体对氨基苯酚(项目1)、对乙酰氨基酚(项目2),以及合成甲苯磺丁脲(磺脲类口服降血糖药)的原料甲苯(项目3)、中间体对甲苯磺酸(项目4)作为课程的项目载体。在实施过程中,配合课堂上的主导项目,又设计了几个课后自主项目,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巩固学习效果。
表1 “药物中间体分析”课程主要内容设计
单元教学设计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设计者从一个教学单元的角度出发,综合利用各种教学形式和教学策略,对一个结构相对完整的学习内容进行设计,便于学习者形成体系更加完整、结构更加坚固的知识结构。可以说,单元教学设计的成功与否决定了教学效果的好坏。
笔者之前在进行“药物中间体分析”单元教学设计时,虽然也力求体现教学情境的设计、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但是,由于笔者之前缺乏企业一线工作经验,设计的教学情境总是缺乏一些真实性,职业素质的融入也没有具体的着落点,学校老师和企业人员的分工也只是课时上的简单划分。
通过挂职锻炼,笔者不仅锻炼了实践能力,对企业也有了多方面的认识,与企业人员也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在此基础上,笔者与企业兼职教师一起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单元教学设计改革,下面以“液相色谱法测定药物中间体含量”教学单元为例进行介绍。
2.2.1 教学目标设计
能力要求:能利用图文资源检索相关文献,制定实验方案;能使用液相色谱仪进行混合物的分离和含量检测;能初步进行液相色谱条件的优化。
知识要求:掌握液相色谱样品前处理方法;掌握液相色谱法的原理和仪器操作方法;掌握液相色谱仪的色谱条件的优化;掌握液相色谱仪的操作注意事项。
素质要求:具有严谨踏实、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环保意识;具有良好的自主学习、团队协作能力。
2.2.2 教学方法设计
高职学生理论学习能力相对比较薄弱,自律性较差,但是动手能力比较强,乐于接受信息化手段。因此,在教学方法上采用角色扮演、任务驱动、分组讨论、仿真教学、翻转课堂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2.3 教学过程设计(见表2)
为了更快更好地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高职学生除了具有较好的职业技能以外,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也是必不可少的[4]。通过到企业锻炼,笔者对企业的职业素养要求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在进行项目考核设计时,将职业素养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点进行考核,每个项目的成绩由技能操作分(50%)、理论知识分(30%)和职业素养分(20%)组成。其中技能操作分由企业教师按照评分表完成;理论知识分由学校教师完成,包括课堂提问、实验报告、习题等;职业素养分由学生自评、组长评分、教师评价三部分组成(表3)。
表2 “液相色谱法测定药物中间体含量”项目教学过程设计
表3 职业素养评分表
高职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既有利于教师学习企业的实践经验,积累丰富的教学素材,也可以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推动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使人才培养质量更加符合企业和生产的实际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