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发展趋势分析

2018-10-22 18:42于广军寸待丽
上海医药 2018年18期
关键词:互联网

于广军 寸待丽

摘 要 “互联网+医疗健康”是如今信息化社会和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必然发展趋势。“互联网+医疗健康”作为一类新事物,参与主体多、涉及领域广、隐私安全风险高,也迫切需要部门和地方加强协同配合,及时发现解决新问题,引导各方有序参与。全文从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历程、互联网医疗的政策分析、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趋势以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领域等四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为我国互联网医疗的健康发展和相关政策、法规的制订以及明确我国“互联网+医疗健康”未来需要重点研究的领域和解决的问题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互联网+医疗健康;移动健康;医疗体制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8)18-0003-03

Analysis on the Trend of the “Internet + Medical Health”

YU Guangjun1 CUN Daili2

(1.The Childrens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2. Public Health College of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25)

ABSTRACT “Internet + medical health” is an inevitable development trend in the context of todays Internet and information society. As an emerging thing, there are so many participants, wide range of fields, and high privacy risks in the“Internet + medical health” . It also urgently needs departments and localities to strengthen coordination and cooperation, so that we can find new solutions to problems timely and guide all parties to participate in an orderly manner. This article elaborates and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Internet medical care”, the policy analysis of “Internet medical”,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Internet medical care” and the fields that need to be further researched. It provides some reference for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 Internet medical care” , the formulation of related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 and clarification of the key research areas and problems of “Internet + medical health” in China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Internet + medical health; mobile health; medical system

1 “互聯网医疗”的发展历程

“互联网+医疗健康”是移动健康的中国表述。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订“互联网+”行动计划。计划指出要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全面推进“三网”融合,把以互联网为载体、线上线下互动的新兴消费搞得红红火火。如今传统的医疗行业已然发生了改变[1]:2014年开始了BAT布局、挂号网转型 ;2015年互联网医疗成为新风口;2016年互联网医疗热度下降,业内开始冷静思考,同时互联网医院开始崛起,大数据布局开启;2017年互联网医院进入热潮并不断规范,人工智能开始兴起。

1.1 政策层面的推动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互联网+医疗健康”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进“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健康”等,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李克强总理强调,要加快医联体建设,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让群众在家门口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都做出了部署[2]。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2015年7月5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细化了互联网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2016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47号) 》发布,从政策层面推动了“互联网医疗”的蓬勃发展;2017年5月2日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征求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和《关于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2018年4月12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措施;2018年4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

1.2 互联网医疗的发展

首先,在发展智慧健康医疗便民惠民服务方面,互联网医疗积极发挥优质医疗资源的引领作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整合线上线下资源,规范医疗物联网和健康医疗应用程序(APP)管理,大力推进互联网健康咨询、网上预约分诊、移动支付和检查检验结果查询、随访跟踪等应用,优化形成规范、共享、互信的诊疗流程[3-4]。积极探索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模式,在围绕患者的医疗需求上相继推出了掌上医院、微信医院等App;好大夫、挂号网(微医)、趣医网、百度医师等医院就医服务;轻问诊、轻健康、平安好医师、V医师、小苹果医师等医疗咨询服务;糖大夫、哮喘管家等健康管理或慢病管理工具;互联网医院、网络医院、云医院等在线远程医疗服务;掌上药房、天猫药馆等药品配送服务;若初、易问医等患者随访平台;还有病友会、patients like me等患者交流平台。在围绕医师的需求方面也推出了医学界、轻问诊[5]、轻健康 、杏树林、病历夹等继续教育、交流、咨询、辅助工具;还有微博、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平台以及医师集团与多点执业、天猫医馆等职业平台。

其次,微信改变了医疗服务[6],表现在微信改变了信息的发布与人们联系的方式;自媒体的发展使大量医院公众号、媒体公众号等应运而生;同时各种医师群、专病群也相继出现并发挥着各种诊疗交流作用;儿科由于其巨大的医疗咨询需求,各类相关的微信公众号诞生,催生了一批网红儿科医师与互联网健康管理公司;交流的语言方式也逐渐变得萌化、动漫化、微视频化。

第三,移动支付已经不可阻挡[7],随着支付宝、微信支付、apple pay、huawei pay的出现,青年人移动支付习惯已经形成,妇女儿童医院尤为突出,扫码支付、支付补贴成为新一轮大战,移动支付成为第三方承接商就医引导类公司的最大商机,并成为平台、接口、地推、媒体推动等的主要推手。

第四,轻问诊公司在向线下医疗机构延伸,从线上转向O2O[5]。开始开诊所,如春雨医师、平安好医师、小苹果、崔玉涛;开始注重闭环与生态,更加注重健康管理、医疗服务、保险支付,借鉴美国的凯撒模式,尤其是开始与药品厂商、药店联手等;开始启动与人工智能的对接,如微医、平安好医师等;开始与线下机构合作,如春雨医师赋能计划等。

2 互联网医疗政策分析

2018年4月12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现结合《意见》政策对我国互联网医疗进行分析。

2.1 《意见》制订的基本原则及政策导向

《意见》制订遵循以下三个原则:坚持以人为本、便民惠民,以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医疗健康需求为导向,依托互联网等技术优势,提高医疗健康服务质量和可及性。坚持包容审慎、安全有序,营造包容发展的政策环境,形成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公平竞争、开放共享的局面。创新监管方式,切实防范风险[2]。坚持创新驱动、融合发展,推动医疗健康与互联网深度融合,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服务体系整体效能。《意见》同时明确了支持“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鲜明态度;突出了鼓励创新、包容审慎的政策导向;明确了融合发展的重点领域和支撑体系;划出了监管和安全底线。

2.2 《意见》的主要内容——“互联网+医疗健康”

《意见》主要从健全“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完善“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支撑体系、加强行业监管和安全保障等三大领域包含发展“互联网+”医疗服务、及时制订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保障数据信息安全等方面进行了阐述[8]。

2.2.1 健全服务体系

包括发展“互联网+”医疗服务、创新“互联网+”公共卫生服务、优化“互联网+”家庭医师签约服务、完善“互联网+”药品供应保障服务、推进“互联网+”医保结算服务、加强“互联网+”医学教育和科普服务、推进“互联网+”人工智能应用服务等七方面。即从医疗、公共卫生、家庭医师签约、药品供应保障、医保结算、医学教育和科普、人工智能应用等方面推动互联网与医疗健康服务相融合。涵盖了医疗、医药、医保“三医联动”诸多方面。

2.2.2 完善支撑体系

从及时制订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加快实现医疗健康信息互通共享、建立健全“互联网+医疗健康”标准体系、提高医院管理和便民服务水平、提升医疗机构基础设施保障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有关举措。举措的重点主要是建设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基础数据库,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共享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检验检查结果,统一全国医疗健康数据资源目录与标准体系,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医疗供给和需求匹配度,加大基层基础设施的技术和硬件投入及完善医保支付政策等。

2.2.3 加强行业监管和安全保障

对强化医疗质量监管和保障数据安全作出明确规定,保障“互联网+医疗健康”规范有序发展。主要包含法律法规、准入原则、监管办法等的制订和完善方面。

3 “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趋势

3.1 患者就醫模式从被动就医到主动参与模式的转变

传统的就医模式是在医院挂号排队就诊,而互联网医疗实现了家中就诊、社区就诊、远程会诊、网上预约预诊支付、网上随访、全程追踪监测等[9]。分级医疗改革与移动互联网的联动将使大医院集市式就医模式逐渐变得有序、分级、全程,从而实现了患者从被动就医到主动参与模式的转变。

3.2 医疗服务模式转向线上与线下服务相结合

传统的医疗服务模式的主要提供场所是医院,而互联网医疗的医疗服务模式是实体与虚拟相结合[10]。实体中心向O2O转变;医院更加注重疑难重症救治中心、服务平台和网络( 联合体); 医师从单位人定点服务向多点执业转变,生产力将得到进一步解放,医师更加注重个人品牌,医疗服务的在线化、视频化、评价网络化,医师必须积极适应与利用。

3.3 慢性病管理健康模式呈现基于互联网的闭环管理

传统的慢性病管理仅仅停留在健康评估、健康干预、定期随访阶段,而互联网医疗下的慢性病管理模式将健康数据采集、健康评估、制订干预计划、计划执行、效果评估最终又回到健康数据采集形成一个闭环[11]。健康數据通过慢性病物联网采集,将医疗机构检查诊断数据、慢性病患者日常体征检测、日常生活习惯检测、基因组检测等集中建立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慢性病专病档案,从而进行有效干预、监督和效果评价,从而再次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调整干预措施,使慢性病管理达到最佳。

3.4 科技创新模式呈现生物医学与数字医学高度结合

传统医学主要侧重于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而互联网医疗必将是一个大数据、众筹多中心合作的时代[12]:可穿戴设备,如哮喘和糖尿病专病管理、新型服务模式、机器人、精准医疗与生物信息学及智能设备等都应运而生。同时,生长发育评价、康复训练、疾病筛查如胆道闭锁等自助服务也将蓬勃发展。创新将进入爆发时代,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积极利用互联网开展医疗创新。

3.5 保障供应模式从物理集中走向物理分散与信息集中

传统由医院集中提供药品、检验、检查,而互联网医疗采取的则是物理分散、信息集中的模式,普通常见药品重心从医院药店向社区药店、网络药店转移,第三方检验检查得到较好发展[13]。新的保障供应模式与医药分开政策走向关系重大,医院服务供应链将再造,将会更加便利化。但医师同时也需要关注其中的风险与安全。

3.6 互联网医联体与分级诊疗快速发展

传统的医院之间一般没有过多的联系,而互联网医疗产生了医联体和推动了分级诊疗。信息采集阶段:家庭物联网采集系统获取个人健康数据[14],居民可向签约医师随时咨询和问诊。基层首诊阶段:签约家庭医师对患者进行初步诊断,还可通过远程会诊系统获得远程会诊咨询服务和远程会诊解决方案,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向上转诊阶段:在全科医师判断患者符合转诊标准后,需在转诊前和患者充分沟通,并联系二级及以上医院。向下转诊阶段:三级医院接收患者后,将结合分级诊疗平台共享信息,为患者制订方案,待病情稳定后,如符合下转标准,将联系基层医疗机构做好接收准备。康复随诊阶段:慢性病患者在三级医院治疗后,回到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康复调整,全科医师通过平台与上级医师及时针对病情进行业务咨询、远程门诊、远程会诊等沟通服务[15]。

4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首先是政策的贯彻落实,目前互联网医疗的原则已经明确,但具体实施细则还有待制订,包括互联网医疗机构准入标准,在线医疗系统、电子处方的标准认证,医疗质量与安全的监管规范,信息安全的监管规范等。其次是政策的系统配套,主要体现为政策的系统性、协同性、操作性,包括医师在线执业管理,在线医疗服务价格,保险支付政策等。再次是政策的评价与完善,体现为循证决策、政策循环,包括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评价,利益相关者分析,政策的完善,如只能复诊的问题等。再者还有业务模式的完善与创新,例如移动支付、专病管理、远程医疗站、互联网医联体运行以及政府、医院、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生态系统等都需要不断完善创新。最后是技术与系统的评估与优化,包括云平台、5 G网络、物联网设备 、即时检测设备等。

参考文献

[1] 王淼,于广军. "互联网+"对医疗服务体系的影响与挑战[J]. 上海医药, 2017, 38(9): 3-5, 27.

[2] 国家健康卫生委员会.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解读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EB/OL]. [2018-04-16]. http://www.nhfpc.gov.cn/zwgk/ jdjd/201804/39182050fbcc4b2a8958abfc43cb3de6.shtml.

[3] 葛梅.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医疗服务质量评价方法的创新应用[J]. 中国医院管理, 2018, 38(3): 37-39.

[4] 王慧君, 冯跃林. “互联网+医疗”对医疗服务模式和医患关系的影响及应对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 2017, 20(25): 3191-3194.

[5] 宋杨, 高广琦, 吴华章. 轻医疗的概念、问题与对策研究[J]. 重庆医学, 2017, 46(30): 4303-4304.

[6] 于广军, 钮俊, 王淑, 等. 基于微信平台优化医疗服务流程的探索[J]. 中国卫生资源, 2015, 18(5):315-317.

[7] 何革, 徐立群, 孔灿红. "实体医院+互联网医疗"模式的实践探索与思考[J]. 卫生经济研究, 2017, (9): 63-64.

[8] 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EB/OL].(2018-04-25)[2018-04-28].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8-04/28/ content_5286645.htm.

[9] 许兴龙, 周绿林, 陈羲. “互联网+”背景下医疗服务体系整合研究[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8, (2): 105-108.

[10] 沈力, 于广军, 崔文彬. 互联网医疗服务的主要模式及走势分析[J]. 上海医药, 2017, 38(9): 6-9.

[11] 林子滋, 吴善玉. 移动医疗在我国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18, 21(4): 457-461.

[12] 邢娟, 谷瑞, 勾天瑜,等. ROCCIPI框架下互联网医疗发展的问题识别与分析[J]. 中国医院管理, 2017, 37(6):52-54.

[13] 孙华君,于广军. 互联网对药品供应体系影响的分析[J].上海医药, 2017, 38(9): 10-13.

[14] 刘浩, 邹玲. 基于互联网+的智慧型医养新模式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 2018, 38(5): 56-57.

[15] 宋之杰, 商贝贝, 郭燕平, 等. “互联网+社区家庭医师”资源整合服务体系构建研究[J]. 卫生经济研究. 2018, (3): 32-35.

猜你喜欢
互联网
互联网+背景下数学试验课程的探究式教学改革
基于“互联网+”的京东自营物流配送效率分析
互联网+医疗保健网的设计
试论网络大环境下音乐作品的法律保护问题
浅谈大数据在出版业的应用
浅析互联网时代维基百科的生产模式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