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的关系研究

2018-10-22 10:42李可心
商场现代化 2018年13期
关键词:经济结构经济增长中国

李可心

摘 要:我国经过了一段改革开放历程后,飞速的经济发展也带动了综合国力的提升,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国内居民的收入不断增长。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会伴随许多问题需要我们重视,尤其是持续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内在联系的方面。中国经济的增长与经济结构之间的关系对于我国全国的经济发展来说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因此,明确中国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的利用关系进行下一步的优化发展。本文通过研究中国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间的内在关系,并依据一定的数据分析,希望能对加强经济发展提高可行建议。

关键词:中国;经济增长;经济结构

一、简析经济增长

1.概况

经济增长问题一直是经济学中备受人们关注的问题,因为国家的经济增长无论是经济结构或是财政收入的状态,都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健康情况。自改革开放战略施行以来,我国经济一跃至全球第二的经济总量,角色转变成一个具有庞大经济体和工业、制造业的大国。由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过快或多或少会出现许多的“后遗症”问题,我们也不能放松对于经济问题的关注。例如从经济结构方面,就凸显出供给结构、可持续发展、内外需拉动上的缺陷情况。为应对这种经济上的缺陷与漏洞,本文从多方面对缺陷进行了讨论与分析,明确了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之间的关系,同时根据关系探讨出进一步加快经济增长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理论。

2.问题与矛盾

总的来说,我国经济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与矛盾主要可从三个方面归纳:(1)经济发展与经济结构互相匹配程度不足,经济发展的速度出现过快的现象,这种现象影响着我国的经济结构的稳定。(2)国家经济增长与居民经济收入的紧密型不强,国家的经济增长具体体现在国家的国力与国家经济水平,然而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对于老百姓来说并没有显著的变化与提升。(3)经济发展达不到资源承载能力需求,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并不稳定,在发展的过程中虽然出现发展较快的现象,但是却严重的偏离了我国的资源承受能力。

我们应该正视以上三个方面的问题,积极的剖析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间的关系,对两者的内在关系和匹配程度有一个正确的认知,便于我们未来合理的处理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在这三个方面“不匹配”的问题。

二、列举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不协调状况

即使我國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取得了傲人的经济增长速度,但是总的来看还是偏向于粗放型经济发展阶段,从三个方面能够看出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的不协调关系。

1.产业结构比例不协调

我国的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脱节尤其明显,第三产业发展缓慢的问题开始逐渐阻碍了我国发展第二产业且难以进行第二产业的结构比例调整。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缓慢程度具体来说明的话,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占比还不到第二产业的半数。第三产业若不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势必陷入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恶性发展循环。要调整第三产业的产出结构比例,一是要进行产业内部体制机制改革,推进投资投入结构不断调整,形成劳动生产率的改变。二是依靠第一产业投资比重的升高,并维持第二产业投资规模的前提下,进行第三产业投资比重的升高,形成农业剩余劳动力向第三产业靠拢的形式。第二类方案目前被国家普遍用于产业结构中来维持经济稳定发展。

2.内外需直接不协调

我国内外需包括投资和消费需求在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时间内,都没有得到协调的统一。相比于我国大量的投资需求,消费需求的经济量只能达到投资需求的半数。从近20年的数据报表上看城乡、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高于标准值且在不断远离。尤其是城镇内部居民的收入差距相较于标准值偏移远超出城乡居民,说明其收入差距分配过大,进而造成了内外需求的不平衡影响我国城乡、城镇居民整体的消费需求。

3.经济与能源节约不协调

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有一个明显的问题,国内经济发展的质量没有达到同等量的经济规模,甚至于要牺牲经济发展质量来发展经济规模。相关研究数据发现我国的经济能耗每增长一个单位只能给国内GPD带来0.067单位的增长。总的来说,我国的经济、能源不协调的情况就是以高能耗换经济增长的手段所带来的“后遗症”,这样的经济发展方式付出的代价过于高了。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自然资源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本,应该受到全人类的重视与适度开发。国家应该抓紧新能源、新技术的开发,争取利用科技的进步弥补目前发展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实现经济、自然资源、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的不协调关系的影响

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的不协调发展带来的影响,体现在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增长远低于经济增长的速度,在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总体有利条件下,我国居民在收入分配的环节上出现了问题。其问题是造成我国居民收入普遍偏低且城乡收入差距大的主要原因。这种趋势带来的不利影响会导致社会成员的消费能力受到制约,使内需大量减少,所以说居民收入水平偏低给产业结构增加了难度。在第二产业的发展受到制约的情况下,

四、第一产业也将陷入恶性循环的发展环境内。

与发达国家的经济体相比较来看,我国的产业结构属于严重失调的情况,并且第三产业在整体社会经济中所占的比例偏低。从GDP支出上看也可以发现,我国城市居民在消费上的支出比例极低;从消费结构来分析的话,较高的收入水平是消费服务产品的前提,所以收入严重制约了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步伐[3]。同时我国GDP的增长伴随着资源的大量消耗,造成了未利用资源的浪费情况。我国经济增长伴随着不仅仅是高能耗的代表,更是能源严重浪费的表现,主要原因还是我国目前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收入直接的关系还没有朝着正确的发展方向调整,出现了协调性不佳的状况使经济呈现粗放型发展。解决这种问题,还需要我国政府合理使用政策和宏观调控手段去改善。

五、针对我国目前经济增长与结构不协调关系的几点改善建议

1.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我国政府应该重视目前这种不协调关系带来的负面影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地实现经济增长与结构的协调发展。首要任务是调整国民经济的需求结构,使我国的经济发展摆脱传统的投资、出口模式,转向消费、投资、出口三者协调促发展。另一方面,我国政府可以着手持续调整第三产业的结构,以目前发达的第二产业--工业为主,带动第一产业--农业、第三产业--服务业结构的调整,只有实现第三产业在GDP中的高占比,才能促进我国向现代化经济结构发展。最后要增加在科技研究上的投入,从劳动力密集向着创新模式、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变,实现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2.调整收入分配

为了解决经济增长与收入情况的协调,政府应要着手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实现收入分配的科学性、合理性,在财政收入满足政府运行基础条件的情况下实现国民收入尤其是低收入群众的收入分配,切实提高低收入群众的消费能力。另外也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增加社会保障资金、提高城乡居民低保标准,让低收入群众拥有稳定的社会保障,切实加大政府对低收入群众的帮扶救助力度。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我国城镇、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也会不断攀升,有望扭转我国目前收入差距过大,消费水平过低的情况,实现了拉动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有利循环。

3.加强政府管控经济的能力

国际金融危机给我们带来了对政府宏观调控功能的关注。近年来各大金融危机证明了,政府对于经济的管控也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现代化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发挥出自身在市场中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同时践行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提高我国经济的抗风险能力。其次,以宏观调控和经济结构转变为目标,以灵活、针对性的政策引导我国经济健康发展。因此,加强政府管控经济的能力,进一步的提高经济增长与国家经济结构及人民的生活经济水平的关系,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社会经济与国家经济的良性发展。

六、总结

经济增长问题在经济学中一直是核心的研究方向,目前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经济的良性发展尤为重要。本篇对于中国的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数据分析后发现,我国的供給结构、需求结构有待完善;另一方面,第三产业的经济占比极低,在工业经济体量庞大的前提下,农业、服务业整体薄弱;其次,居民收入普遍低于经济增长速度,无法有效刺激居民消费需求。于是我们总结得出,应调整经济增长与结构存在着不协调的关系,使我国经济平稳地运行。

参考文献:

[1]周一明.中国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研究[J].当代经济,2017(18):4-7.

[2]邹圆.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质量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16.

[3]刘毅.中英贸易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

猜你喜欢
经济结构经济增长中国
我国城镇化进程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创新驱动机制研究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反腐与经济增长
人口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经济分析
碳排放、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我国经济增长与国民消费的演进